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共4篇)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共 4 篇) 第 1 篇: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封面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 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学年: 201 —201 学年 学期: 第 学期 系部: 教师: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 教学详案 学年: 201 —201 学年 学期: 第 学期 系部: 教师: 第 2 篇:机械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机械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摘要:教师既是教授方法的实施者,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要合理分配 教学任务,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机械基础 课程的特点,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教学单元 为例,谈谈机械基础课教学单元设计。 关键词:机械基础单元设计教学方法 课题: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 目资助。 机械基础课程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具有很强 的综合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学生学 习后续专业课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起到桥梁的作用。笔者以“平面机构运 动确定性的判定”教学单元为例,谈谈机械基础课教学单元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过本次课 90 分钟的学习, 学生能够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以机 械创新设计小组学生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为教学项目载体, 从观察机构运动 的角度出发, 使学生分析和掌握平面连杆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且会判定复合 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并进行处理,从而总结出判定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 动的方法, 为分析机械运动功能和设计机械结构打下基础,概括起来分为以下三 个方面。 1.知识目标 (1)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2)会判定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并进行处理。 (3)掌握判定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够判定机构中是否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这三种特殊情 况,如果有,则会处理后再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 (2) 会用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判断机构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 能够运动,并且是否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够通过所学过的知识解决机构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3.思维目标 (1)根据实际问题,分析机构能够运动的条件。 (2) 要学会通过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用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 件判断机构设计得是否合理。 (3) 从已有知识出发, 善于分析和自主学习, 扩大知识范围, 掌握思维方法, 提高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二是平面机构中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这三种特殊情况,及其处理 办法; 三是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 三、教学学情的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理解方式上更偏重于实例的体会。 他们喜欢从实际的案例中体会理论,学习知识,得到结论。本教学单元以机械创 新设计小组学生自己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机构为教学项目载体, 引入教学内 容 ,分析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而不是直接进行理论分析,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单元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以实际案例让学生观察机构的运动,引出新的 知识――平面机构的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及其三种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 使学生 更容易接受和获取新知识。 从零件静止时的分析转变到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由静 到动的变化过程,要从运动的角度出发来启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要 从具体的构件抽象出简图来研究运动特点。这是利用以往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也 是改变学生学习思路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处理借助图形的直观含义和 严密的数学推理之间的关系。既要引导学生从直观上发现问题的实质,也要注意 对某些关键的结论进行缜密的逻辑推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决办法 任何一个机构都是若干个构件由运动副连接起来的。为了按一定要求进行运 动的传递和转换,当机构的原动件按给定的运动规律运动时,该机构其余构件的 运动也都应是完全确定的。 为了使所设计的构件能产生相对运动并具有运动确定 性,有必要研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及授课时限,决定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 (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其三种特殊情况(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 虚约束) 的处理。 本单元重点是让学生会判断平面机构中复合铰链、 局部自由度、 虚约束这三种特殊情况,并进行处理,目的是能够正确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在 进行机构的设计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 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 平面机构中要求每个构件相对于机架的运 动都是确定的, 以使执行构件能够按要求执行相应的运动。本单元的重点是用平 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判断机构设计是否合理, 目的是在进行机构设计 时考虑机械结构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解决对策:重点讲解;启发主动思考;让学生随堂练习;提供学生 参与机会。 例如,机构的复合铰链部分,首先让学生判定抛光机机构的运动确定性,学 生得出结论:原动件 W=1,自由度 F=3,机构运动不确定。而让学生观察抛光机 机构的运动动画,发现机构的运动是确定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引导学生主动思 考, 观察机构中构件连接比较特殊的地方,从而发现有 3 个构件在同一处用转动 副连接, 引出了对复合铰链的解释和处理办法的学习。最后用正确的方法计算机 构的自由度 F=W=10,得到正确的结论: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这样利用真 实案例、动画演示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印象深刻,容易 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及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学生情况以及以往经验,本次课的教学难点是计算平面自由度时虚约束 的判断及处理。 教学难点解决对策:根据学生的反映,把握讲解速度;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图 片;利用提问和练习方式,随堂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例如,平面机构中的虚约束常出现在以下情况中:转动副连接两构件运动轨 迹重合; 两构件组成多个转动副、 且各转动副轴线重合; 两构件组成多个移动副、 且各转动副导路平行或者重合;两构件组成多个平面高副、且各高副接触点处公 法线重合;对机构运动不起作用的对称部分,如行星轮。每一种情况都配以图片 分析讲解,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五、教学方法的设计 1.任务驱动法 本次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在讲解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平面机构 自由度的计算及其三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时, 将采用“任务驱动法”。 实施过程为: 设置任务――观察机械创新设计小组的学生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的运动; 布 置任务――机构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如何判定机构运动的确 定性;在对任务进行分析分解、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讲解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方法和三种特殊情况的处理,以及判定机构运动确定性条件的使用,将教、学、 做一体化, 按照“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分析完成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的模式开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同时还利用知识点完成了实际的任务,增 强了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