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摘要 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管子曾说: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 之计,莫如树人。 ”可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教育工作,就明白教育是富强民国, 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国家 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教育的进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却 越来越严重。 本文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 通过对我国的教育不平等现状进行深刻研究来寻 找产生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制度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 本文的最后试探性的给出解决教育不平 等现象的方法和建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键词:教育不平等,制度因素,公平 一、当前社会教育不平等的现象 教育不平等的涵义 “不平等”通常是指人们在法律、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受到不同的待遇,拥有专断 的特权。 “教育不平等”即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不同、不公平的待遇,以及一定的歧视行为。 (一)教育招生制度的不平等现象 根据地区的不同和户籍的不同来确定录取线的不同。 对于北上广等大城市的考生, 比那 些拥有外地户口的考生在高校招生的时候享有更多特别优待。 例如, 外地户口的考生进北京 大学、 清华大学、 南京大学等这些全国顶尖的一流大学时的考试分数比那些拥有北上广户口 的学生,分数高出五六十分,有的甚至达到上百分的差距。 那些外地户口的考生大多来自经 济文化贫乏的地区,他们在高考竞争中本来就处于劣势, 他们不需要什么照顾, 只要求在分 数面前人人平等而已,但总事与愿违。这种现象不但没有贯彻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政策, 同 时也不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 (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现象 这类现象主要是东部和西部、 农村和城市之间资源分配不均。 对于经济水平不高的地区 来说无论是在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硬件配置等方面,都明显落后 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这对于身处于西部以及偏远农村的孩子是很不公平的。这种教育 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现象大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平等。 (三)农民工与普通市民的子女受教育政策不平等现象 一个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农民工,他们是这个城市的建设者,但是他们却没有享受到这 个城市的住房政策、子女受教育政策和医疗、保障政策等。现在,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所 建设的这个城市,而他们的儿女也跟随父母的足迹踏入这个陌生的城市。 虽然在城里,但是 他们受教育的情况却与城里孩子各不相同。 由于城市公办中小学数量有限, 无法满足农民工 子女入学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农民工只能和子女分开, 让他们留在家乡念书。即使农民工把 子女带在身边, 但也只能进一些条件不好的民办学校读书, 他们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质量和公 办学校之间必然有很大的差距。 (四)女童与男童在受教育时的不平等现象 在农村,很多父母觉得女孩读书没什么用处, 学会基本的汉字就可以了。 他们只送男孩 上学读书, 却让女孩在家做又脏又累的家务活。 以至于很多农村家庭的女孩子没有受到良好 的教育,没有达到法定婚龄就早早的结婚生子。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不必任何人少,但是她 们也只能认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希望他们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农村地区经济 非常落后,经济落后的又进一步加深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 (五)地域性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1.地区间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改革开放之初, 党和国家作出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先富带后富,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的决策,因此, 改革开放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实行,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 交通相对 闭塞,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造成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长 期快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东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允许, 就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上。而西 部地区的相对落后就只能优先发展经济了。 这也就造成了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低于东部地区 的局面。 地区间的不平衡, 还表现在国家投资建立的重点大学在省区间分布严重不均, 有的城市、 有的省份享受过多的高等教育资源。 再加上不合理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设置, 使得高校集中 的城市和地区明显得益, 而没有重点高校或重点高校很少的地区明显吃亏, 引起地区差距进 一步扩大。 2.城乡间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农村学生比起城市学生受教育机会少, 享受的教育资源也非常有限, 对于他们来说 是不公平的。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教育经费极低, 造成学校校舍简 陋,房屋破旧,师资质量差,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升学率低,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城市。有些 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没有美术、 音乐类教师,像这样的艺术课程也不能开课, 导致农村地区 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同城里的孩子拉开了差距。 农村学生比起城市学生受教育机会少, 享受的教育资源也非常有限, 对于他们来说是不 公平的。 (六)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不平等现象 重点学校制度就是把少数学校树立为重点发展, 培养优秀学生的国家或省级重要教育培 养基地。国家在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和招生就业等多方面进行重点保障, 重点学校在权 力、资源上更有获取的优势,更多地得到政府的支持。 由于现在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占有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素质的不同, 许多家长为了不让 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争着将孩子送往重点学校。 重点学校设置的的种种制度, 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 导致在地区内、 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 通过公共财政、 教育政策等促进重点学校建设制度性地制造了 学校等级,造成了一大批基础薄弱的“差校” 。造成了学校的分化,也造成学生发展、学生 身份的分化,更是造成了中国公共教育独有的以巨额高费择校的现象。 按道理讲,既然都是 为培养优秀人才为目的, 那么所有的学校都应同样地以教育人才为目标。 重点学校这样的制 度颇令人费解。 (七)家庭收入不同导致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家庭社会地位高、经济优越的学生能够进入“好学校” ,而社会地位低、经 济较差的家庭学生只能选择“差学校” 。由于各个经济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造成 这个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 很多地方有农村学生千方百计地进城镇学校就读, 他们能够支付起高昂的住 宿费等,能够享受更优越的教育服务。但对于更多的贫困家庭的儿子,他们只好 在农村学校将就读书上学了。虽然有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说法,但事实上家庭的贫 富差距造成了他们子女享受的基础教育的不平等。 二、造成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分析 (一)重点学校制度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 重点学校制度设计之初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和社会迅速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重点学校也渐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渐的成为了各地区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中心。 重点学校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以城市为重点的学校制度, 对于集中有限资源确保优秀人才 的培养起到了历史性作用。 尽管重点学校制度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加快了高端人才培 养、改善了部分学校的教学条件, 提高教育质量,使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基本实现义务教育 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等方面发挥过应有的历史作用, 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快出人才的办学效 益,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