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畜场管理制度
一、种畜禽场育种制度一、种畜禽场育种制度 种畜禽场的主要生产经营职责为培育和提供优良的种子,必须建立健全育种制 度。 1、按《山东省种畜禽场验收标准》规定,核心群、选育群和繁育群存栏达到 育种制种要求的基本规模。 2、确定明确的育种目标,制定本场的育种计划和制种方案. 3、开展种畜禽性能测定,并做好生产性能分析记录.符合种用标准的留作种 用,不符合的坚决淘汰. 4、配备相应的育种设施,做好系统、完整的种畜禽档案记录,主要包括“三 项卡片”,即“种畜禽档案卡、系谱卡、育种记录卡“。 5、配备取得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证书》的畜牧专职人员承担各项育种工作, 生产的种畜禽性能指标要达到品种的质量标准。 6、种源须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引进。引种或供种时 必须索要或提供《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以及“三证”(种畜禽合格证、 系谱证和检疫证明)。 二、种畜禽场饲养管理制度 种畜禽场应根据饲养的种畜禽类别制定本场的饲养管理制度,饲养管理制度 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种畜禽按品种、生理阶段、强弱等划分不同的群体,各品种、品系、代次 的种畜禽不得混养. 2、不同的群体执行不同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标准,根据种畜禽的生理阶段 和当地饲料情况制定执行不同的饲料配方和疫病防治计划. 3、应使用取得安全卫生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 4、严格做好各群体的生产记录,包括饲料、兽药、添加剂使用记录和畜禽周 转等记录。 5、饲养员要随时观察种畜禽采食、饮水、粪尿、精神状态等是否正常,形成 饲养日志。 6、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档案应统一为“九项记录”,即畜禽养殖场平面图, 免疫程序,生产记录,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诊 疗记录,防疫监测记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 三、种畜禽场疫病防治制度 种畜禽场疫病防治对于控制商品养殖环节的疫病具有重要作用,所有种畜禽 场必须建立健全疫病防治制度。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配备兽医专职人员承担各 项疫病防治工作,防止畜禽疫病发生。 2、设立隔离区、化验室、兽医诊断室,并配备必要的诊断设备及病死畜禽处 理设施。 3、场区建设符合动物卫生防疫条件,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批并验收合 格,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 4、根据周围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按程序接种疫 苗。 5、定期开展疫病监测,对《山东省种畜禽场验收标准》规定的疫病进行监 测,做好监测记录。发现一、二类传染病按规定上报. 6、患病畜禽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置。对病死畜禽采取焚烧或深 埋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种畜禽场卫生消毒制度 卫生消毒对于畜禽养殖场疫病防控起到关键作用,种畜禽场更应建立健全卫生 消毒制度。 1、人员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场门口设消毒池,消毒液 3 天 更换一次。在生产区入口设置消毒室,内设紫外线灯。工作人员在消毒室内先洗 手,并浸泡消毒 3—5 分钟,然后更换衣物,经消毒池进入生产区。 2、环境消毒.畜禽舍周围环境每 2 周用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一次,场周围及场 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消毒一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期间按要求增 加消毒次数。 3、畜禽舍消毒。先机械清扫,清除粪尿及垫料;再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地面 和墙角;待水洗干燥后,关闭门窗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12 小时;最后用百毒杀、菌 毒消、过氧乙酸等消毒药喷洒消毒. 4、带畜禽消毒。一般情况下用喷雾消毒法每周消毒 1—2 次,可以将 3-5 种消 毒药交替进行使用。 5、用具及运载车辆消毒.定期对饲养用具、饲料车等进行消毒,消毒前先将用 具或车辆冲洗干净. 6、饮水消毒.在阴雨季节可定期用含氯消毒剂、碘消毒剂等对饮用水和生产 用水进行消毒. 7、粪便和污水消毒.粪便、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常用生物热消毒法(发 酵法或堆粪法),杀灭粪便污水中的大部分病原微生物。 五、种畜禽场人员岗位管理制度 种畜禽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场的人员岗位职责,至少包括场长、畜牧技术 员、兽医技术员岗位职责。 种畜禽场场长岗位职责 种畜禽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场的场长岗位职责,至少包括以下五项内容: 1、负责贯彻落实《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接受各 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2、制定本场长远发展规划,组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年度生产计划和经营指 标并贯彻落实。 3、主持本场全面工作,确保向社会提供合格、优良的种畜禽。 4、负责制定和落实畜牧技术员、兽医技术员等员工岗位职责. 5、履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质量诚信职责,与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签订“种畜 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责任书”,接受社会监督。 种畜禽场畜牧技术员岗位职责 种畜禽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场的畜牧技术员岗位职责,至少包括以下六项 内容: 1、负责全场畜牧生产管理,制定本场育种计划和制种方案,并组织实施,生 产合格的种畜禽,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2、负责制定饲养管理操作规程,按照畜群的营养需要, 制定不同阶段的饲料配方。 3、加强对饲养员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检查督促饲养员的工作情况,协助场长对 饲养员进行考核。 4、按时巡视观查畜禽的采食情况、健康状况、圈舍的卫生情况,发现问题及 时解决,并负责汇总登记。 5、负责全场“三项卡片”和“九项记录”等档案资料搜集整理. 6、担任种畜禽质量鉴定员的,负责本场种畜禽质量鉴定,并签发《种畜禽合格 证》。 种畜禽场兽医技术员岗位职责 种畜禽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场的兽医技术员岗位职责,至少包括以下六项内 容: 1、负责制定全场的疫病防治和卫生消毒程序,并做好贯彻实施。 2、负责全场免疫接种工作,做好畜禽抗体监测,确保免疫效果。 3、负责全场的卫生消毒工作,按照要求做好畜禽疫病监测工作. 4、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做好发病畜禽的诊疗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 5、确保本场畜禽健康无疫,向社会提供的种畜禽符合种用健康标准,坚决杜 绝场内疫病对社会饲养畜禽的感染。 6、负责消毒、免疫、诊疗、兽药使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档案资料的搜 集整理. 六、种畜禽场档案管理制度 种畜禽场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要规范、完整、真实。 1、根据国家《畜牧法》、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 规规定,各种畜禽场必须分门别类地建立健全记录和档案。 2、种畜禽场应当具备种畜禽“三项卡片”,即系谱卡、档案卡、育种记录 卡。育种、制种档案应规范、完备、真实。完善种畜禽个体养殖档案,应包含个体 和种群识别信息、系谱测定信息、性能测定和生产记录等。 3、种畜禽场应当具备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九项记录“,即畜禽养殖场平面图, 免疫程序,生产记录,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诊疗 记录,防疫监测记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 4、种畜禽场应当具备“六项制度“,即育种制度、饲养管理制度、疫病防治制 度、卫生消毒制度、人员岗位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六项制度”应张贴上 墙,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加以执行。 5、各项档案资料保管应设立专人,有专门的保存设备。档案资料按年度装订 成册,长期保存,并同时采用电子记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