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带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 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 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 代的地位。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学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 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研究, 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 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为此, 他提出了与 “细读” 相对的 “远读” 作为方法论。 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 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 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 读的价值。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造出来的,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要处理自然语 言文本, 计算机必须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集合, 或者用更复杂的代数模型和概率 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数据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 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不过,尽管计算机能 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 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 基本可以归为两类: 一是对文本 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 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 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 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 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 这属 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 这 属于后者。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 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 所 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 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 为人文 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 但是要解读这些证, 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 是有挑战性 的。 对远读结果的解读, 仍然要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 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需要补充的是,当考察单篇文本的文本特征(例如计算一篇文档中所有单字的出现频 率),或者分析其内部结构(例如提取一部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对话网络)时,数据量也会增 长到个人无法处理的程度,所以,上述对文本集合所做的讨论在单篇文本层面也是成立的。 一个普遍存在的对数字人文的评判依据, 是看数字人文能不能更好地回答传统人文学者 所关心的问题。严格说来,只有当数据量或者数据精度超出了个人阅读理解的能力范围时, 才有理由借助计算机来对文本或者文本集合的特征予以量化描述, 进而提供给人去进行深入 解读,数字人文不仅仅是新的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 它赋予我们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我 们现在可以问,五千年来全人类使用最频繁的词是什么, 透过这类问题,可以获得观察超长 历史时段文化现象的新视角。 (摘编自王军《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 (全文 1101 字,去年同类卷是 1070 字,全文 5 段,2020 年也是 5 段,高考所选论述 类文本段落介于 3—6 段之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数字人文的概念提出之前,计算方法已被引入人文领域,在研究中发挥作用。 B.要实现莫莱蒂设想的世界文学研究,首先应进行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的数据化。 C.选择远读还是细读的方法,取决于阅读的对象是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还是单篇文本。 D.数字人文不仅为文本处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而且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区分“计数”与“理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 B.文章转述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本人的说法,有助于论证应该更全面地看待远读。 C.文章第四段讨论单篇文本层面的问题,对前文补充论证,使得论证更加周密。 D.文章同时肯定计算机远读和人的细读的作用,有助于避免人们对远读的误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文研究的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 B.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 C.数字人文的价值,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都进行数据化并做研究。 D.和人的细读相比,远读的理念和做法体现出大数据时代文理融合的跨学科取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 年来,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 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 人民生活极端贫 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 亿人口的吃饭问 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 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 之路。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材料二: 山东省临朐县是一个有着90 多万人口和近 90 万亩耕地的山区农业大县。 临朐县山区丘 陵面积较大, 而且地形错综复杂, 起伏多变, 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 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 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 交通极其不便。用乡 亲们的话说:“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耕地就像百衲衣,一顶苇笠也能盖一块地。”近 年来,临朐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 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 3.73 万亩,建成高标 准农田 12 万亩。 (摘编自张正瑜等《山东临朐立足山区实际科学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材料三: 近几年,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村 6 个村 小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 公里的水泥路, 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 建成了 3.2 公里高 标准农田沟渠。过去,江下村因土地贫瘠,一直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 三分地种水稻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 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村大显身手——粮食拼、 种、管、收实现全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智 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去年11 月, 江下村 2168 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始动工, 项 目如今已全部完成。现在村里的耕地质量普遍提升两个等级, 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5%,亩均 粮食产量提高 100 公斤, 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实现贫困群众稳步脱贫的有 力引擎。 (摘编自李慧《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光明日报》2020 年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