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
痞满痞满:先生对食入不化,得嗳则畅的痞满证,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述”食饮不节,起居不时 者, 阴受之。 ……阴受之则入五脏。 ……入五脏则满闭塞”的启示, 以及 《张氏医通·腹满》 所云: “脾胃不温,不能腐熟水谷而胀,附子理中汤”,以脾胃虚寒立论,注意湿滞,选用附子、干姜、荜 茇、吴萸之属以温中散寒,二陈汤化湿。如”张,女,早食,暮亦不能消,得噫与呕,即见舒畅,古 人所称之胃寒,此症最吻合。炮附块、荜茇、淡干姜、橘皮、赤石脂(包)、淡吴萸、姜半夏、肉桂末、 云茯苓、姜汁”。 寒凝气滞寒凝气滞:《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 饮不下”。说明胃脘之所以作痛,是由于肝木横逆,乘侮中土,气机阻遏不通而成。《 景岳全书·心 腹痛》云:“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又云:“惟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 此三滞概括了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又论痛证之因云:”因寒者常居八九,因热者十惟一二”。张 氏之言, 符合于临床习见。 先生治数年间胃痛作止无常, 脘部拒按之寒凝气滞者, 用附子配荜拨温胃, 厚朴、杏仁、谷麦芽消食导滞,灵丑散消导行滞,通便止痛。如”闵,女,全症为胃脘痛,迄今数年, 时作时辍,发则手不可近,而转动其痛尤剧。痛剧时拊其背部,则痛稍减。炮附块、杏仁泥、 厚朴、 赤石脂、荜拨、谷麦芽。另:灵丑散吞服”。灵丑散即五灵脂、黑丑等分研末,每服 3~6g。 胸满少食不孕(三十二)胸满少食不孕(三十二) 妇人有素性恬淡,饮食少则平和,多则难受,或作呕泄,胸膈胀满,久不受孕。人以为赋禀之薄也, 谁知是脾胃虚寒乎。夫脾胃之虚寒,原因心肾之虚寒耳。盖胃土非心火不能生,脾土非肾火不能化。 心肾之火衰,则脾胃失生化之权,即不能消水谷以化精微矣。既不能化水谷之精微,自无 津液以灌溉 于胞胎之中,欲胞胎有温暖之气以养胚胎,必不可得。纵然受胎,而带脉无力,亦必堕落。此脾胃虚 寒之咎, 故无玉麟之毓也。 治法可不急温补其脾胃乎?然脾之母原在肾之命门, 胃之母原在心之包络。 欲温脾胃, 必须补二经之火。 盖母旺子必不弱, 母热子必不寒, 此子病治母之义也。 方用温土毓麟汤。 巴戟(一两,去心,酒浸)覆盆子(一两,酒浸蒸) 白术(五钱,土炒)人参(三钱) 怀山药(五钱,炒)神曲(一钱,炒) 水煎服。 一月可以种子矣。 此方之妙, 温补脾胃而又兼补命门与心包络之火。 药味不多, 而四经并治。 命门心包之火旺,则脾与胃无寒冷之虞。子母相顾,一家和合,自然饮食多而善化,气血旺而能任。 带脉有力,不虞落胎,安有不玉麟之育哉! (少食不孕与胸满不思饮食有间。一补肾中之气.一补命门与心包络之火。药味不多.其君臣佐使之 妙。宜细参之。) 资生肾气丸资生肾气丸 治肾虚脾弱,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腹胀喘急。痰盛,已成鼓证,其效如神。 熟地黄(四两) 白茯苓(三两) 牡丹皮(一两)泽泻(一两) 干山药(一两) 车前子(一两) 山 茱萸(一两) 牛膝(一两) 肉桂(一两) 附子(五钱) 上十味,蜜和丸,每服八十九,空心米饮下。 【集注】李中梓曰∶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聚水也。又曰∶肾 者主水,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肿胀之病,诸经虽有,无不由于脾、肺、肾者, 盖脾主营运,肺主气化,肾主五液。凡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五液所行之气,悉属于肺;转输二 脏,以制水生金者,悉属于脾。故肿胀不外此三经也。然其治法,有内、外、上、下、虚、实,不可 不辨也。在外则肿,越婢汤、小青龙汤证也。在内则胀,十枣丸、神 丸证也。在上则喘,葶苈大枣 汤、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证也。在下则小便闭,沉香琥珀丸、疏凿饮子证也。此皆治实之法,若夫虚 者,实脾饮此方证也。 张介宾曰∶地黄、山药、丹皮,以养阴中之真水。山萸、桂、附,以化阴中之真气。 茯苓、泽泻、车前、牛膝,以利阴中之滞。能使气化于精,即所以治肺也;补火生土,即所以治脾也; 壮水利窍,即所以治肾也。补而不滞,利而不伐,治虚水方,更无有出其右者。然当因此扩充,随证 加减。若其人因大病之后,脾气大虚而病水胀者,服此虽无所碍,终不见效,每熟计之,脾气大伤, 诚非肾药之所能治。专用理中汤一两,加茯苓一两。命火衰者,加附子;两足冷者,加肉桂;腹胀甚 者, 加厚朴。 三大剂而足胫渐消, 十余剂而腹胀退。 凡治中年之后脾肾虚寒者, 悉用此法。 盖气虚者, 不可复行气, 肾虚者, 不可专利水。 温补即所以化气, 塞因塞用之妙, 顾在用之者何如耳。 古法治肿, 不用补剂,而用去水等药,微则分利,甚则推逐。如五苓散、五淋散、五皮散、导水 茯苓汤之类,皆 所以利水也,如舟车神 丸、浚川散、禹攻散、十枣汤之类,皆所以逐水也。但察其果系实邪,则此 等治法,仍不可废也。 丁香豆蔻散丁香豆蔻散 治脾胃虚弱,宿寒停积,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泄泻注下,水谷不化,逆恶心,脐腹 痛,胁肋胀 满,腹内虚鸣,饮食减少,及积寒久痢,纯白或白 无度,或脾胃虚寒,泄泻日久,愈而复发者,并 宜服之。 京三棱(炮) 木香(不见火) 浓朴(去粗皮,姜汁制) 芍药 肉豆蔻(炮) 人 参干姜 香(各三 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温 服。如不及 煎,入盐少许,汤点服亦得。 万金饮万金饮 治脾胃虚弱,内受风寒,或饮食生冷,伤于脾胃,呕吐泄泻,脐腹 痛,胁肋 内虚鸣,及肠胃受湿, 脓血相杂,下如豆汁,或下瘀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饮 渐至瘦弱,并能治之。 陈皮(去白) 甘草(半生、半炙) 罂粟壳(去蒂、盖,半生、半蜜炙,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先用沸汤泡盅热,又于碗内盛重汤,坐盏在内,却抄药末在盅内 用沸汤泡至 七分,盏上用盏盖之,良久,纱绵滤去渣,空心,食前温服。 蟠葱散蟠葱散 治脾胃虚寒,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胁胸,及膀胱、小肠疝气,又治妇人血气痛。 丁皮(一两) 砂仁(一两) 莪术(一两五钱) 三棱(一两五钱) 槟榔(一两) 玄胡索(七钱五 分) 苍术(一两) 青皮(一两五钱) 干姜(五钱) 肉桂(五钱) 茯苓(一两五钱) 甘草(一两) 上锉一剂,生姜、枣子、葱白,水煎热服。脐下极冷痛,加吴茱萸、木香、小茴香等味。 益黄散益黄散 治脾疳脾胃虚寒,体黄腹大,好食泥土。肺疳气喘,口鼻生疮等证。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陈皮(一钱) 青皮(五分) 诃子皮(五分) 甘草(炙,五分) 丁香 (二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古方无参、术。 治水臌验方治水臌验方 裕州庠生龚方遂云∶水臌者,乃寒茶冷水积聚所成,溢于皮肤,是为水臌,非外感风寒,内因脾胃虚 寒也。惟攻去积聚,使水从大便而出,则小便利而病去矣。补益之药,只可微使于病愈之后,断不可 遽施正病之时,此屡验之论也。予尝患此症,按书载各方治之,勿瘥。 遇一云游疡医,教服雷音丸而痊。 雷音丸方雷音丸方 巴豆(二两)去仁不用,只用豆皮。每豆二两,可得皮三四钱。微炒黄色。万不可用豆仁一粒。缩 砂 仁(一两炒) 川大黄(三钱,半生半炒) 干姜(三钱,炒黑) 广木香(三钱,炒黑) 牙皂(二个, 去筋炒) 甘遂(一钱五分,炒黄色) 上七味共研细末。 绢罗过, 醋打面糊为丸, 如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