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必过学前游戏论
学前游戏论学前游戏论 第一章第一章 选择:选择: 1、 在儿童游戏研究阶段中,重视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作用的研究的阶段是 飞跃发展阶飞跃发展阶 段段。 2、 以下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剩余精力说、元交际说 元交际说、复演说、生活预备说。 3、 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 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 福禄贝尔福禄贝尔。 4、 儿童游戏研究阶段: 时间 游戏 理论 初步兴起阶段 19 世纪下半叶到 20 世纪 30 年 代左右 1)经典的游戏理论 (最早的游 戏理论) 2)剩余精力说斯宾塞 英 3)生活预备说(前练习说) 格鲁斯 德 4)复演说霍尔美 对于结果一般不做测量, 主要是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观察, 对结果 简单分类 缓慢发展阶段 20 世纪 40 年代到 60 年代 飞跃发展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 1)精神分析理论1)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弗洛伊德皮亚杰 维果茨基 2)游戏的觉醒理论 (内驱 力理论)伯莱因 3)元交际理论 贝特森 重视游戏对于儿童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的价值 重视实验研究, 对条件的控 制比较严格, 对结果进行了 测量并作统计分析 特点 备注1)出现了最早的 “经典的游戏1、 娃娃游戏 (投射 理论” 和对儿童游戏最初的游戏) ,由精神 系统观察研究分析的理论和 2)“经典的游戏理论” 是在达行为主义的刺 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下激——反应理 产生的, 带着浓厚的生物学论结合创造。 色彩,主要是思辨达产物, 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 名解:名解: 5、蒙台梭利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中非常强大强调注意力集中的“工作”活动对儿 童的发展意义,但她的教学法实际上是从儿童自然游戏中概括出主要因素,并把这些因 素组织起来系统化而形成的。她设计了 14 种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 发展智力。蒙台梭利教具构成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儿童在活动中,通过操作这些 教具,进行尝试错误和自我纠正,而获得感知觉和智力发展。 6、恩物 恩物:由福禄贝尔提出,他认为是神赐给儿童的东西。 “恩物”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 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 7、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 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 :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 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即对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上分成开始—进 行—结束三个阶段。在开始阶段,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幼儿游戏的愿望(扮演什么角色), 帮助幼儿布置游戏环境;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帮助幼儿扩展游戏情节;在游戏结束时对幼 儿的游戏与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总结评价。由于过分强调对游戏有计划、有目的地指 导,往往导致教师导演与指挥幼儿游戏,按照成人的想法让幼儿游戏的情况。 1 第二章第二章 选择选择: 1、分析性游戏治疗重在解释儿童游戏的象征意义 解释儿童游戏的象征意义。 2、把游戏看作儿童情感危机的自我疏导,是降低焦虑和欲望的一种补偿性满足的理论:精 精 神分析学派神分析学派。 3、把“羊”说成“狗”属于顺应 顺应。 4、“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 5、游戏觉醒理论建立在内驱力学说 内驱力学说的基础上。 6、已有“狗”概念,将大狗、小狗、黄狗、黑狗纳入原有认知结构:同化 同化。 7、试图通过解释环境刺激和个体行为的关系,来揭示游戏的神经生理机制的假设理论:游 游 戏的觉醒论戏的觉醒论。 8、把冰棍当作注射器,椅子当马骑,自己扮成医生或妈妈: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 9、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也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游戏: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 10、婴幼儿反复地拍击盆子里的水,绕着房子四周跑等,以体验运动过程中的快感属于: 感知感知/ /感觉运动游戏感觉运动游戏。 11、预示着练习性游戏在感知运动领域中发展的终结: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 12、荷兰拜敦代克的游戏成熟学说认为,游戏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解放欲望 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解放欲望 的表现的表现。 13、游戏是生活准备阶段儿童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生活预备说 生活预备说。 14、皮亚杰发生认知论,下列游戏水平由低到高:练习性游戏 练习性游戏(感知运动期 0~2 岁)、、象象 征性游戏征性游戏(前运算期 2~7 岁)、规则性游戏、规则性游戏(具体运算期 7~12 岁) 。 游戏治疗代表人物特点 理论 分析性游 戏治疗 安娜·佛洛伊 德、克林 1.分析性游戏治疗重在解释儿童游戏的象征意义。 2.该方法主要是用游戏和玩具来鼓励儿童表达幻想、焦虑,然 后根据儿童的表现加以解释,将儿童的一些无意识的体验变成 有意识的体验,从而帮助儿童妥善解决情感上的问题。 1. 游戏之所以有治疗的功能, 在于游戏过程可以缓解孩子积累 起来的能量。 2.发泄性治疗:主动型治疗、被动型治疗。 1.强调治疗者与儿童之间情感关系的治疗力量。 发泄性游 戏治疗 关系性游 戏治疗 非指导性 游戏治疗 大卫·莱温 杰西·塔夫 脱、弗雷德里 克·艾伦 卡尔·罗吉斯1.人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不用控制和改变儿童,只提供合宜的 环境,让人内在的自主力量出现,然后自己做出改变。 2.合宜的环境需满足:态度真诚,表里如一,真心关怀和接纳 孩子;无条件地正向尊重,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不予评价;无 条件地接纳、包容孩子;理解孩子,敏锐地体会孩子的内心感 觉。 简答:简答: 1、简述佛洛伊德关于游戏的基本思想: 佛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 超我。 a.游戏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b.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惟乐原则”的驱使:游戏满足儿童想做 2 大人的愿望;游戏帮助儿童掌握(或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2、简述埃里克森关于游戏的基本观点。 a.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本我)因素与社会性(超我)因素的协 调与整合。 b.游戏调节了人格发展的阶段冲突,并掌握冲突中的情感危机。 c.由于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因素的影响,儿童游戏存在性别差异。 3、列举精神分析理念指导下的游戏治疗法:分析性游戏治疗、发泄性游戏治疗、关系性游 戏治疗、非指导性游戏治疗。 4、简述皮亚杰关于游戏发生的基本观点。 a.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b.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智力)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c.游戏的功能:以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情感需要。 第三章第三章 选择选择: 1、 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动作,来标志他所 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机能性角色 机能性角色。 2、 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可分为: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母亲——孩子) 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母亲——孩子) 、想象的、想象的 或虚幻性角色或虚幻性角色。 3、 “医生,我的孩子生病了”游戏中类似的言语属于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4、 游戏中儿童扮演的角色往往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 来源于故事、电视等文学作品属于想 想 象的或虚幻性角色象的或虚幻性角色。 5、游戏是儿童自主的、自愿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