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社会必须有相应素养的人才跟进, 国民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 关系我 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代教育界面对的课题。 因此,在新一轮的教改进程中,国 家对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对核心素养的梳理非常必要。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 (或学习领域) 的具体化, 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 (或 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 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 “语言是一种关系。 ”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 社会关系, 有交往的需要, 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 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 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 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 子, 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 实现运用。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 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 商谈伦理 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 “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 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 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 以进 行最有效的交流。 ” 2.思维发展与品质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 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 青少年期思维 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 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 维的个性特征。 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 主要包括深刻性、 灵活性、 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 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 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 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 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 杂, 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 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 点来改进教学内容、 改变教学方法, 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 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 比如“长江” “黄河” “月” “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 “青” 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从历史角度看, 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发展的共生体, 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民族之间的战 争,汉语无形之中经历了多民族的激变、 融合,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文化的传承积淀。 如在 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岳飞抗金等史实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不已,很 多词语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典故。 再如, 满汉两民族之间利益的争夺对文化的影响更具 典型,遵循“农耕”文明的汉文化与“游牧”满文化发生尖锐冲突,继而又互相吸引、融合。 汉语中有很多满语迹象就是证明。 有些汉语方言来源于满语的词汇, 它们仍然存在于北方汉 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 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例如:埋汰(脏) 、饽饽(糕 点)、个应(使反感) 、萨其马(一种小吃) 、的瑟(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 、磨即(即 磨蹭)等等,这些文化信息需要在学习汉语之后才能理解。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各民 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 就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造就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鲁迅先 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理解并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 修养,就成了关键的一项核心素养。 4.审美鉴赏与创造 什么是审美鉴赏?美, 是人类的正常需求。 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 就是于饮食男女等 生理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尚的需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 就是对形式的观照。当我们看待生 活中的事物时, 抛却了它的实用价值而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 发现其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 内涵,一种内在的精神,你感觉它触动、感染了你,丰盈、滋润了你的内心,令你愉快,这 便是在以一种审美态度去欣赏外界。 当我们深入其中,反复玩味美的道理时,我们就进入了 审美鉴赏的层次。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独特的这一个, 心灵的敏感是与众不同的, 因而 每个人在审美鉴赏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独特发现, 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语文学科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 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就会阅读到一个个文学文本, 文 学作品就是艺术化地组织语言的一种作品,语文教学以“审美鉴赏与创造” 为核心素养,其 宗旨就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 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 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 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愿景 语文学科的四项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当前教改更加科学化, 也是教改的灵魂所在。 这四项 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犹如金字塔的四个底边,只有根基扎实了,才能创造令 人仰视的辉煌。只有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有意识地把握其中的联系, 有重点、有方法地加以发 展、提高,才能使教学思路更加连贯,从而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较理想的语文教学,当时时围绕核心素养,以科学理论做引导,不断反省、不断优化。 例如教学中要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形成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经过实验提出的, 该理论给出了不同学 习方式下的学习效果模型。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 ,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 学生在下面听,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 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 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 20%。第四种,是“示范” ,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 30%。第五种, “小组讨论” ,可 以记住 50%的内容。第六种, “做中学”或“实际演练” ,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 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 ,可以记住 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 而学习效果在 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从教育现状看,国外的 孩子学得轻松,但国外的优秀学生并不少,原因在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尤其是语文、历史这 类文科的内容,更需要孩子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全部感官。 我们的许多孩子虽然脑瓜聪明, 解 题能力强,但往往口才不佳,动手能力差。反思原因,刻板的文科教学方式难辞其咎,因此 新时期的教学方式必将趋于更加丰富、 多元化,教师必须多给学生创设有选择地、 主动参与 学习的机会,加强活动型课程再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辩证地看, “学习金字塔”只是提供了不同模式的学习效果比照,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改 革中,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或抛弃听讲、 阅读等传统学习方式,因为这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