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匆匆》说课稿
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要说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 2 课《匆匆》 。 《匆匆》是现代着名 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 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这篇课 文是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从阅读的内 容想开去” ,要求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展开联想。选编这 篇课文的意图有:一是教育学生要珍惜时光,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去;二是要学会 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文章多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大量的叠词, 语言优美,读起来轻巧、婉转,适合朗读背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裸 裸”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阅读的内容想 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 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匆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字优美,含义深刻,适合朗读。在读中 品味,读中感悟,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是朗读品味时间是怎样匆匆 而逝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读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语言的 美,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是教师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 课我主要采用朗读探究、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的方法: 1、围绕课题质疑。从课题入手,抓住“匆匆”两个字,理解题意,看看课 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找出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有 关片段和句子, 如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 里……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 读中理解,领悟这些语句是如何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3、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文章开头和 结尾都用了一个设问句:“你聪明的, 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抓住这个设问句,引导学生思考: 课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回答了吗?你从 哪里看出来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 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 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自己联系到 他人……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 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 了“读(课文) 、思(问题) 、划(重点词句) 、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法: 读是吸收, 写是表达。在学生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后让学生也 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从阅 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鼓励质疑 首先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初步培养学生 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自然导入: “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时间 的文章——着名现代作家朱自的散文《匆匆》 ”板书课题后鼓励学生质疑: “看到 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这些问题你想怎么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巧 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二) 、初读感知,读中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 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 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然后在全班交流 “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 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 (三) 、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课标中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 实践。 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 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 进行品味, 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受到情感熏陶。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里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语句,读一读,写下感 受。 2、交流感受:你读懂了什么?从句中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3、师生品味重点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于是,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掩着面叹息……” 4、师生交流评价 在这里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教学内容, 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 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 了学习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研读讨论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现了 互动性。 5、仿写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仿照 课文的写法写几句话。 教学中不仅注重读的指导,还要进行写的训练。在这里我由读引入写,让学 生在读懂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了 知识的迁移。 (四) 、感情朗读,深化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特别强调,把正确、流利、有感情三方面的要求 贯穿到各个学段。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特别是指导朗读的层次性。 一开始,教师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再让学生自主研读,找自己喜欢的句 子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让学生配乐读。文章多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大量 的叠词,语言优美,读起来轻巧、婉转,在美妙、抒情的乐曲中朗读,就把学生 的情感调动起来了。学生在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再次受 到情感的熏陶。 (五)课后延伸,拓展阅读。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 “你聪明的,告 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回答了没有?读了这篇文章,你 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开去,积极拓展他们的思维。并让学生 懂得要深化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就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展开联想的读书方 法。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我还 布置了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上,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板书重点词语,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积累优美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