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附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第一编 先秦文学先秦文学 第一章第一章上古神话上古神话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神话 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 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 社会现象做描述和解释, 通常以神为主人公, 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 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山海经》 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编选而 成的。全书共 18 卷,分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四部分,内容驳杂,保存神话传说、宗教仪式、 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多方面资料。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地理著作,具 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填空二、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中。 三、简答三、简答 1 1、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①体现了慎重的忧患意识。比如女娲、后羿和大禹的神话中,无不以相当的分量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出境, 主人公们则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Iran 灾难。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 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于现身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②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中国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女 娲、后羿、龙、凤等;中国神话充满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如炎黄二帝为了百姓不惜以 身试毒;中国神话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如日月之神羲和不但要掌管日月,还要“敬授人时”, 以利生产。 ③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生存环境的艰苦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天帝的神话英雄,如精卫填海、刑 天段首仍对天地大舞干戚,体现了先民顽强的抗争精神。 2 2、神话的思维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神话的思维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己和自然界分开, 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转移到自然直上, 形成以己观物、 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如以“共工触山”神话解释星系为何多偏移西北、中国地理形势为何西北高东 南低。 ②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的、形象的思维。 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发达,因此他们还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例如先民创造了“日出暘谷,至 于蒙谷”的神话来说明太阳位置的变化;神话思维中也有对事物的综合,但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抽象,例如 “龙”的形象就是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来。 ③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先民认为神秘莫测的自然也具有人类的情感,例如《山海经》每当龙凤出现时,总伴随歌舞音乐,显示了 1 祥和安乐的情感体验。 ④神话思维是一种隐喻和象征思维。 原始神话是由不同类型的象征性、隐喻性的意象符合系统构成的,如生殖崇拜、龙的形象构成等。 3 3、神话的变化发展、神话的变化发展 一、神话的历史化 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看成史实,构成了一些 虚幻的始祖及其发展谱系。神话历史化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删除:在正统史家或儒家的典籍中,半人半兽 的神性形象被抹杀,其他一些触犯理性化原则的神话也被删除;另一个方法是改造,即对神话进行歪曲的 解释,使其成为某种现实事件,改造的结果是使大量神话消亡,历史向前眼神,各族的谱系更加严密。这 种例子在《尚书》、《左传》、《国语》、《史记》中比比皆是。 二、被道教改造 中国古代神话发展的另一条道路,就是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在仙话中我们能发现不少神话 人物,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帝和西王母。仙话的文化意蕴要比神话淡薄得多,那些神话人物所蕴含的民族精 神,审美品质,都被严重地削弱了。 4 4、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 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 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词、庄子 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第二章第二章 《诗经》《诗经》 一、名词解释: 1、《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约 500 年间的作品。大部分产生于黄河流域,少部分产生于江汉流域。诗篇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 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秀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 《诗经》表现出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这被概括为“风雅” 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2、诗六义 指风、雅、颂和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经》的内容,风是各地的民歌,包括十五“国风”,有诗 160 篇;雅是雅正之声, 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又分大雅和小雅, 有诗 105 篇;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分 “周颂” 、 “鲁颂” 、 “商颂”。 赋、比、兴指的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 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3、四家诗 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鲁诗出于鲁人申培,齐 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于西汉时立于学官,兴盛一时,今皆失传。 《毛诗》属“古文诗”, 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处,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影响很大,流传 至今。 二、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 、雅 、颂 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2 4、《诗经》共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 曹风、豳风等十五 “国风”,共 160 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 “小雅” ,前者有 31 篇,后者有 74 篇,共 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商颂、周颂、鲁颂,它们分别有 5 篇、31 篇和 4 篇作品,共 40 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今文:鲁人申培的鲁诗、齐人辕固的齐诗、燕人韩婴的韩诗、古文“毛诗” 四 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毛诗”,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 《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 笺,唐孔颖达疏。《诗集传》是南宋朱熹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 6 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宴飨、怨刺、战争徭役和 婚姻爱情。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进 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