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药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药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 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 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主要任务是不断 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人类能更好地同病害 作斗争。而且在药学的发展中,对人类文明也作出不少贡献。正是由于药学 的存在,解除了人类身体的病痛,让人类更加健康。 药学的发展历史 1.中国药学发展简史包括我国固有的中药学(传统药学)和由西方传入 的西药学(现代药学) 。中药学:中药起源于人类的出现和医疗活动的产生 过程。据考古发现约在 50 万年便有了医事活动。最早的药学源于对“火” 与“酒”的认识和利用。古代,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为了生存必须猎 取食物,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最初并不知道哪些可食 哪些有毒,难免遇到致吐、腹泻、发汗、止痛、止血等情况,甚至也会有中 毒死亡的情况发生。当这些现象反复出现时,痛苦的经验和血的教训,使人 们发现自然界的东西对人体有不同影响。于是便由被动接受转为有意识的开 发利用,从而变害为利,使其为人类除病痛、恢复健康服务。所以说人们对 医药的认识,是在生活劳动中及同疾病的抗争中,不断创造、积累逐渐丰 富起来的。药物知识的起源是与猎取食物联系在一起的,是凭着人类的“本 能”选择必须的物质充饥和治疗而产生的。因此说“药物同源” 、 “药、食、 医”与生俱始。中药学著作有: 《诗经》 《山海经》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等。近代中药学的发展,受社会变动影响较多。20~30 年代曾有汪大燮和余 云岫等人,先后提出“废除中医,不用中药”和“废医存药”等歧视中医药 的主张,致使祖国传统医学屡遭厄运,受到严重摧残,几乎濒于被消灭的境 地。但中医药是经受过两千多年医疗实践反复验证的真正科学,深深扎根于 民众之中,靠政治压制是扼杀不了的。在那个时期全国仍涌现出不少名医, 如上海的秦伯未、北京的施今墨、肖龙友、孔伯华、汪逢春等,对于中医药 的理论和实践都有较大贡献。学术著作方面也出现了陈存仁的《中医药学大 辞典》 (1935 年)和冉小峰的《国防中药学》等。中药研究较突出的代表人 物有赵橘黄、齐绍光、李承祜等。他们对生药、药理、制剂各方面都作出了 卓越贡献,促使传统中药学逐步向现代化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 府十分重视中医药学的继承、整理和发展工作,使中药事业获得新生,得到 空前发展。如开办医药院校,建立科研机构和实验基地,广泛开展不同地区 大的规模的中药资源调查,整理出版具有特色的古今专门著作和地方药志。 国家药典也开始收载中药和中成药,并逐步制定系统的成套质量控制标准, 既结合国情又能反映出我们的技术水平及民族文化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学 术著作很多,略举有代表性的大型书籍: 《中药志》 、 《中国药典》 、 《中药大 辞典》 (载药 4767 种)等,还有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药志。科研成果也不胜 枚举,如基本理论方面,对中药性味归经与其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关系的研 究,探讨归经与现代医学受体学说的联系。在中药炮制加工方面大量6 实验 研究,取得一定成果。西药学:西药的传入与发展 19 世纪 50 年代,西方各 国大量派遣传教士和医生来我国,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设立诊所,开办医 院,出售西药。这就是西医、西药输入我国的开端。随后外商又在上海、广 州等大城市设立药房办药行。国人经营与制造西药始于19 世纪 90 年代,到 1936 年,上海、天津、湖北、河南等 14 个省、市已有大小药房 1300 多家, 这些西药房所售之药,几乎全部由国外选入。新中国成立后药学事业得到长 足发展。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一向依赖外国进口的药品,如磺胺类、青霉 素等已能自给自余,且有出口,现全国医药工业人企业 2000 多家,县以上 医药商业企业 3000 多家,职工数达120 万。截止 1988 年,医药工业总产值 为 268 亿元,医药商业销售额达230 多亿元,医药科研教育事业都有较大发 展,全国仅就医药管理系统的研究所就 44 个,研究人员 1.1 万多人。和世 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还有差距,但只要重视教育,依靠科学技术和加 强经济管理,一定会取得更大进步,可以争取尽快赶上去。 2.世界药学发展始:文艺复兴前期: (1)古典药学;原始时代由于文化 不发达,不可能有单独记载药学知识的专著。把现存用文字记载药物治疗的 书称为古典书,如中国的《诗经》 、 《山海经》 ,埃及的纸草书(papyrus) ,印 度有吠佗经(veda) 。巴比伦亚述的有关碑文也可列入药学文献中,因其中 记存最早的药学知识。埃伯斯伯比书(Ebers Papyrus)中记载药 700 余种。 (2)罗马时期:希波克拉底(公元前 460~377 年)对古代医药学发展作出 了巨大贡献。由于他医学成绩巨大,被后人称为医圣,其后戴欧斯考利狄斯 (Dioscorides)编著的《Demateria Medica》一书,载药500 余种。该书被认 为是数个世纪以来药物学的主要著作。古罗马最杰出的医学家格林(Calen, 公元 130~200 年)与我国医圣张仲景同时代。他有许多著作,现存80 余种, 对后世药学发展影响很大。尤其对植物制剂技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后人为纪 念他,仍把用浸出方法生产出的药剂称为格林制剂(Calen cals) 。由于其创 造性的研究工作,对医药学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被称为药剂学的鼻祖。中 世纪药学 :中世纪(约 3~15 世纪)欧洲正处于黑暗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 古罗马文化被摧毁,因而,医学的中心也随着社会的变动发生转移,阿拉伯 人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医学遗产, 博采兼收了中国、 印度和波斯等国的经验, 塔吉克医生阿底森纳(Aricennna,980~103)编著的《医典》分为 5 册,总结 了当时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大部分药物知识,对后世影响颇深、被奉为药物 学的经典著作。伊尔·阿尔――拜塔尔(1197~1248)是一位杰出的药用植物 学家,他的《药用植物大全》描写了 1400 余种药物。现代药学 :随着化学、 物理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药学的发展。其主要 标志就是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尤其是 20 世纪以来,早期没有分科的药物, 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先后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从而使药学分离出去。而 且又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尤其是受体学说和基因工程 的创立,为药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 至今药学所取得的成就 据查阅有关资料,到目前为止,已有二十余位对药学事业作出贡献的科 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 法国人里却特 1913 年荣获医学奖,他的贡献是发现 对过敏性疾病的病人注入一种抗过敏药物即可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德国人 威道斯 1928 年因研究维生素而获化学奖。 荷兰人艾克曼和英国人霍布金 1929 年因发现抗神经类维生素及生长激素而获化学奖。 英国人哈涯和瑞士 人卡瑞尔 1937 年共同获得化学奖,前者对维生素 C 和碳水化合物有深入研究, 后者对胡萝卜素、维生素 A 和 B:有特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