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平台运行与监管的场化手段
浅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平台运行与监管的市场化手段浅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平台运行与监管的市场化手段 --即强化辽宁省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风险管理与进出机制监管问题的研究 摘要:摘要:作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的排头兵,辽宁省充分利用国家在资金、税 收等方面的产业政策, 着力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建立了中小型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成功培育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家和管理人才, “毕业” 企业为辽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随着国家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孵 化企业对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新的要求, 孵化平台在自身建设和运营过 程中也出现了诸如风险控制不力、 进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和矛盾, 给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 台的建设和健康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企业孵化平台建设以及“在孵” 企业现状进行研究, 探寻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运行与监管的市场化手段, 为平台服务体 系虚拟化提供改进性意见。 关键词:关键词:中小企业孵化;运行;监管;市场化;风险管理;进出机制 中小型科技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创办的, 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 研 制、生产和销售业务,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服务、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 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 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简而言之,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和生存手段的 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规模一般较小, 独立研发资金的投入支持有限, 科技转化成果的市场 需要长期的培育,一般具有成活率低、投资风险大、生命周期短等显著特征。考虑到高科技 企业在国家未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从资金、 税收、政策等 制度设计上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由此企业孵化器的概念开始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辽宁省作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战略实施的排头兵,具有非常完备的工业制造体 系和基础科研能力,尤其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在资金、税收等 产业政策上, 国家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难得 的历史机遇。多年来,通过省科技厅等部门的不断推动, 辽宁省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数 量快速增加,各孵化平台培育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家和管理人才, 为辽沈地区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 各市县(区)的孵化平台已经成为当地高新技术成 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环 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孵化企业对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 更新的要求,孵化平台 在自身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和矛盾, 需要我们认真的分析研究, 并加以解 决。 一、一、辽宁省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现状 辽宁省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现状 1.1.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基本情况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基本情况 1 表 1辽宁省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统计表 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 科技企业孵化器 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国家级大学科学园 孵化场地面积 在孵企业 孵化企业从业人员 在孵企业工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报告整理 2010 年 120 家 22 家 5 家 230 万平 4200 家 12 万人 150 亿元 2011 年 140 家 26 家 5 家 350 万平 3700 家 17 万人 160 亿元 2012 年 150 家 28 家 5 家 430 万平 4100 家 21 万人 170 亿元 企业孵化平台是政府、 创业投资机构、 企业等社会组织为科技人员和初创中小型科技企 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支持, 以培育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企业, 培养企业家和管理人才 的一种经济实体。辽宁省非常重视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从1989 年第一家企业 孵化器——沈阳市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立以来, 辽宁省的企业孵化平台建设经历了 “从无 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据辽宁省科技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 年末,辽宁省 注册申报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已达到 150 余家。其中,国家级别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共有 28 家, 国家级别大学科学园共有5 家。 全省各地的孵化场地面积约为430 万平方米, 增速较快; “在孵”企业统计为4100 余家,通过孵化“毕业”科技企业累计达到2200 余家。目前,孵 化企业从业人员达到 21 万人, “在孵”企业每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70 亿元,初步形成了 以综合孵化平台为主, 专业孵化平台为辅, 大学科技园和留学海归人员创业园等各类孵化平 台并举的格局。 2.2.辽宁省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的突出特点辽宁省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的突出特点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总结辽宁省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的成效, 主要有以下 几个突出的特点: (1)以政府力量建设的公益性平台占据相对主导地位。全省现有注册的150 余家平台 中,由各级政府主导的达到 116 家,场地 285 万平方米,在孵企业 3100 余家。年工业总产 值 120 亿元,占整个孵化网络的约70%,这与辽宁省经济推动平台建设的努力直接相关。 (2) 国家级孵化平台建设的积聚效应日趋明显。 全省范围内共有 28 家国家级的孵化平 台,在全国 435 家中数量占比约为 6.5%。包括沈阳市高科技创业中心,大连市高新技术创 业服务中心,以及鞍山、丹东、锦州、营口、葫芦岛等“辽宁沿海经济带”覆盖市建设的高 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的产业积聚效应逐渐形成并放大。在2012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约 135 亿元,占到所有平台创造价值总和的80%。总面积约 85 万平方米,在孵企业为 1950 余 家。 (3)专业性孵化平台发展迅速。近年来,随着平台建设需求的变化,辽宁省改变单一 综合性平台建设模式,重点规划和建设了一大批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相匹配的, 涉及先进装备制造、光电技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以及软件和数字娱乐等领域的,专业性 2 较强的科技企业孵化平台。 (4)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摆脱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发展思路,积极引入创业 投资机构、VC 风险投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投资主体参与孵化器平台建设。例如,“十 一五”期间,大连天河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沈阳昂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由企业为投资和管 理主体的孵化器相继成立。 二、政府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运营及监管问题分析二、政府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运营及监管问题分析 1.1. 企业孵化平台运营及监管现状分析企业孵化平台运营及监管现状分析 辽宁省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建设最初由政府来主导, 或者多数具有政府的支持背 景。 政府通过争取国家相关财政拨款和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相结合的方式, 创建支持各孵化平 台建设的政府基金,然后由政府派出管理人员对孵化器 (常称为创业中心) 进行日常运营的 管理。在以下几个管理环节中存在问题: (1)孵化器管理人员选用方面:人员多来自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其主要管理人员则按 照政府干部任免的程序进行聘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