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种
水稻育种 名词解释: 籼稻:籼稻: 粳稻:粳稻: 水稻感温性:水稻感温性:水稻因受温度高低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 水稻感光性:水稻感光性:水稻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长短的特性,称为水稻对日长的反应特性 野败型水稻不育系:野败型水稻不育系: 光温敏核不育系:光温敏核不育系: 营养品质:营养品质:主要包括精米中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 稻米加工品质:稻米加工品质: 稻米外观品质:稻米外观品质:主要包括整精米的粒型(用长宽比表示)、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指标 垩白:垩白:是由于稻谷胚乳的淀粉和蛋白质颗粒在形成时不够密实而所形成 垩白粒率:垩白粒率:就是指含有垩白的整精米占供试整精米数量的百分率 垩白大小:垩白大小:是指供试整精米中垩白部分投影面积占整精米总投影面积的平均百分率 垩白度:垩白度:就是垩白粒率与垩白大小的乘积。 蒸煮食用品质:蒸煮食用品质:主要包括糊化温度(GT)、直链淀粉含量(AC)、胶稠度(GC)、米粒延伸性和香味。 糊化温度:糊化温度:是指米的淀粉粒在热水中开始发生不可逆的膨胀,丧失其双折射性和结晶性的临界温度,一般 以稻米的碱消值(ASV)间接测定糊化温度。 胶稠度:胶稠度:是指米粒糊化后,4.4%米胶在平板上的流淌长度;其反映了米饭的软硬程度 绿色超级稻:绿色超级稻: 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期: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在最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短日照、高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也要经过一个必不可少的 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这个不受短日照、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 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或“短日高温生长期”。 水稻广亲和性:水稻广亲和性: 中稻:中稻: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人工杂交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亲本的优良性状综合到一个个体中,继而从分离的后代群体 中,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和比较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糯稻:糯稻: 秥稻:秥稻: 育种目标: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即 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高产、优质、稳产、生育期适宜、适于机械化操作) 常规水稻:常规水稻:是指遗传特性稳定、当代和后代性状一致的品种,正常情况下可以留种,生产上不需要每年制 种的水稻。 系统育种:系统育种:是指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对原始常规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的单株或单穗进行性状鉴定、选 择并通过对其后代株系或穗系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花培育种:花培育种:是指从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的单株经过鉴定、比较和选择育成新品种或品系的育种方法。 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 F1),在 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双亲的现象。 水稻产量潜力:水稻产量潜力: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稻株在其生育时期内形成稻谷产量的潜在能力。 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分别指一定质量的稻谷经过机器加工后,得到的糙米、精米、整精米占供试稻 谷质量的百分率。 1.印度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稻谷总产量第一,水稻单产最高的是中国。 2.水稻主要育种技术: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花培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和分子育种 3.水稻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稻属(Oryza L.),较权威的观点认为稻属中包括 23 个稻种,其中包括 2 个栽培稻种: 亚洲栽培稻 (即普通栽培稻, Oryza sativa L.) 和非洲栽培稻 (即光身稻, Oryza glaberrima Steud.) , 两个栽培稻种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 2n = 24,亚洲栽培稻为 AA 染色体组,非洲栽培稻为 AgAg 染色体组, 两者杂交第一代高度不育。另外21 个均为野生稻种,含有AA、BB、CC、BBCC、CCDD、EE、GG、HHJJ、FF、 HHKK 等 10 个染色体组。 种名种名 普通稻区组(普通稻区组( O. sativaO. sativa complex complex )) 亚洲栽培稻( O. sativa ) 尼瓦拉野生稻( O. nivara ) 普通野生稻( O. rufipogon ) 短舌野生稻( O. breviligulata) 非洲栽培稻( O. glaberrima ) 长雄蕊野生稻( O. longistaminata) 南方野生稻( O. meridionalis) 展颖野生稻( O. glumaepatula) 药用稻区组(药用稻区组( O. officinalisO. officinalis complex complex )) 斑点野生稻( O. punctata ) 小粒野生稻( O. minuta ) 药用野生稻( O. officinalis ) 根茎野生稻( O. rhizomatis ) 紧穗栽培稻( O. eichingeri ) 阔叶野生稻( O. latifolia ) 高秆野生稻( O. alta ) 大颖野生稻( O. grandiglumis) 澳州野生稻( O. australiensis) 疣粒稻区组(疣粒稻区组( O. meyerianaO. meyeriana complex complex )) 颗粒野生稻( O. granulata ) 疣粒野生稻( O. meyeriana ) 马来稻区组(马来稻区组( O. ridleyiO. ridleyi complex complex )) 长护颖野生稻( O. longiglumis ) 马来野生稻( O. ridleyi ) 未分区组(未分区组( unclassifiedunclassified )) 短花药野生稻( O. brachyantha) 极短粒野生稻( O. schlechteri ) 2n2n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48 48 24 24 24 48 48 48 24 24 24 48 4848 24 48 染色体组染色体组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BB、BBCC BBCC CC CC CC CCDD CCDD CCDD EE GG GG HHJJ HHJJ FF HHKK 地域分布地域分布 全球 亚洲热带、亚热带 亚洲热带、亚热带、热带澳州 非洲 西非 非洲 热带澳州 南美、中美洲 非洲 菲律宾、新几内亚 亚洲热带、亚热带、热带澳州 斯里兰卡 南亚、东非 南美、中美洲 南美、中美洲 南美、中美洲 热带澳州 南亚、东南亚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 南亚 非洲 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 4.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农艺性状比较 性状 叶片 叶舌 穗形 二次枝梗 柱头颜色 谷粒稃毛 谷粒色泽 糙米色泽 休眠期 再生性 亚洲栽培稻 有茸毛 长、前端尖、两裂 松散 多 白色、淡紫色、紫色 有,少数光壳 多数秆黄,少数褐黄、银灰等 淡褐色,少数赤红色、紫黑色 弱至中等 有 非洲栽培稻 无茸毛 短、前端圆 紧凑 甚少或无 紫色 无,光壳 褐黑、褐黄色等 赤红色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