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汉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刍议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 分校(工作站)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常玲花 2015 年元月 汉中汉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刍议 摘摘要要 未来城市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不只是经济发展的繁荣富裕, 更有文化内涵的枝繁叶 茂。保护和开发汉文化,研究汉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把汉文化伟大的凝聚力和强大 的推动力同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这将极大促进汉中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转型升 级。 关键词:关键词:汉中汉文化价值 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民族,是汉族的祖先,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 文化,她的语言、文字等所有文化都被冠以“汉”字。“汉文化”之概念,本意应该 指汉族文化,这是由人们的接受习惯和对文化概念命名的规则决定的。[1]汉中自古被 誉为 “汉家发祥地, 中华聚宝盆” , 此地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 被余秋雨赞誉为 “中 国人的老家”,被易中天考证为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汉中是汉文化的根。就文 化遗产而言,年代愈久远,发掘与传承的难度就愈大,因此,汉文化对于汉中而言, 在经济社会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意义和价值更加厚重珍贵。 一、汉中汉文化遗产的内涵一、汉中汉文化遗产的内涵 古代中国的文化呈地域多元化格局,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地域整合,在汉代形 成了成熟的汉文化系统,也标志着中华民族统一文化系统的成熟。[2]汉中汉文化上承 远古先秦、下启魏晋隋唐,历经秦汉唐宋三筑两迁,却从来都是璀璨辉煌,这里的每 一块砖石都记录着历史变迁的沧海桑田, 这里发生的每一个细节都印证着汉民族的成 竹在胸,汉文化的历史烙印也成就了汉中的耀眼夺目。 (一)天汉文化(一)天汉文化 汉中美,美在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汉中是一座有着 2300 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 1 - 汉朝发迹于斯,汉族、汉语、汉字、汉文化一脉相承,“天汉”的寓意昭示出一切皆 肇始于此。[3]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汉中龙岗遗址早于半坡遗址,自古为富庶 之地,为九州之一(梁州)。《诗经》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说“河”就 是汉中的汉江。古人常用“天”来表示好的东西,汉中就有两个“天”,其一是“天 府”,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有“秦巴天府”之称;其二 是“天汉”,《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天汉即天上的银河,在古人看 来,银河与汉水是天地辉映而存在的。早年萧何语曰:“天汉,其称甚美。”谏言刘 邦居汉中韬光养晦,厉兵秣马,其后逐鹿中原,成就汉室帝业。自此,“天汉”美称 载入典籍,名闻遐迩。 (二)城池文化(二)城池文化 形成于西汉初年古汉台,是刘邦称汉中王时的府宫。史载公元前 206 年,刘邦在 丞相萧何等人的劝说下来汉中屈就汉中王之位, 时为汉中太守的田叔为刘邦修筑此行 宫。2000 多年来,古汉台一直被视为汉室基业的象征,北宋张少愚诗曰:“留此一 杯土,犹为汉家基。”历代为人均来此吊念。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东大街,1958 年, 汉台建立了历史博物馆,馆内珍藏有从旧石器时代以来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共计 12000 余件,是汉中珍贵文物荟萃之地。其中的“石门十三品”陈列褒斜道及摩崖石 刻通碑,是我国书法史上小篆向隶书过渡的重要实证。 (三)尚智文化(三)尚智文化 韩信出道时在项羽帐下怀才不遇,于是转投刘邦,却因卑微的出身被刘邦冷落, 萧何深知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得知韩信离开的消息后,不顾天黑路岖,策马 星夜追赶,这便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在萧何的力荐之下,刘邦决定拜 韩信为大将。《史记》载:“汉王择良日,设坛场,与拜大将。”刘邦采纳韩信“明 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出其不意地兵出陈仓,逐鹿中原,成就帝业。明端王诗 碑曰:“高祖筑坛拜将帅,天佑汉室帝业开”。汉白玉台阶的拜将坛,韩信的雕像屹 立中央,向世人展现出当年汉王刘邦重用人才、崇尚智慧的圣明君主形象。还有张良 功成身退、张骞出使西域、蔡伦潜心造纸,都体现出天汉之大气度。 (四)栈道文化(四)栈道文化 - 2 - 汉中是闻名于世的栈道之乡,《战国策·秦策》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 使天下皆畏秦。”古栈道蜿蜒曲折如历史之脉络,经历几千年的风雨剥蚀,古栈道遗 存极少。汉中境内共有七条古栈道,其中四条贯穿秦岭,从西向东依次是陈仓道、褒 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三条贯穿巴山,从西向东依次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 从汉中盆地南北辐射出的南三北四七条栈道, 记录着当年汉中北达关中, 南接巴蜀的 交通图景。 千里栈道是汉中人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 是可与塞北长城相媲美的伟大 工程。古栈道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是建设者的生命丰碑,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宏大创 造,是集聚累积汉文化的高地。这不仅是汉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的宝贵的 历史文化遗产。 此外,刘备、诸葛亮、张鲁、李固等,这些在汉代文化史上为数众多的名人也都 在汉中留下了浓墨重彩。 二、汉中汉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二、汉中汉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我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汉中时感慨:“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 因为我们曾经有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 而汉朝与汉中密不可分, 汉中这地方不来, 那我就非常遗憾了!因此,我有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把汉中当作是自己老家,每次 来汉中当做回一次家。”汉中自古有“天汉”之美称,天汉者,汉人之谓也。自汉高 祖创世以来,其王朝以“汉”冠名,继而汉人、汉民族、汉语、汉文化之称谓得以确 定。汉文化胜迹历历、史册煌煌,1994 年,汉中被国家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在人们愈来愈注重精神文化、需要精神食粮的今天,传统文化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一)考古价值(一)考古价值 昔有“汉冢唐塔朱打圈”的俗语,虽说汉朝帝王的坟冢都埋在了关中平原,但是 也有很多贤臣名士选择了汉朝发源地的汉中来作为自己的逝世长眠之所。 武侯墓, 即 诸葛亮(181 年~234 年)墓和祠,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司马懿在渭南 相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后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武侯墓和祠现为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张骞(约公元前164~前 114 年)墓和纪念馆,位于汉中城固县城博望镇 饶家营村,是为纪念西汉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张骞而修建的,张骞与丝绸之路开辟 关联密切,其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受到后人的追思和纪念。蔡伦(?~ 121)墓和祠, 位于汉中洋县龙亭铺,是四大发明“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的陵墓,蔡伦总结以往人 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元兴元年(公元105 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 广他的造纸法。张良(?~前185 年)庙,位于汉中留坝庙台子街上,张良庙又叫留 - 3 - 侯祠,为了尊崇先祖不以功高盖世而讨封,不以位极人臣而自居的超群拔俗之德,张 良第 10 代孙张鲁修建这“汉张留侯祠”。李固( 94~147)墓,位于汉中城固柳林镇 小营村,墓前现存一通宋碑,上刻“汉忠臣太尉李公神道”,为了纪念李固博学多才、 能言善变,不畏权贵、敢于抗争的精神。除了这些已知名人的陵墓和祠庙之外,更有 很多其它陵墓尚待发掘, 这些陵墓的考古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墓主声名远扬, 还有其出 土的大批文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褒斜道摩崖石刻正是处在汉字由篆而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