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特点及写法
故事的特点及写法 第一讲 故事的特点及写法 有人说: “小说是写的, 故事是编的” , 的确, 故事是靠编出来的, 动笔写之前,首先必须编好一个故事。 那什么是故事呢?拿我们故事家通俗的语言来说, “故事就是事 故” 、 “故事是故意弄点事出来” 、故事是“一件事、三二个人、转几 个弯” 。 故事写作讲究要有个好的故事核, 也许还会有人问“什么故事核 呢?”故事核是故事中的核心情节或细节,是整个故事的闪光所在。 举例来说:前些年,河南文友金一在《故事会》发了篇小故事,叫做 《太阳从西面升起》 ,故事讲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画了一幅画,参 加全省少儿美术比赛,那画画得很好,但最终却因犯了个常识上的错 误,小姑娘因把初升的太阳画到了西边而落选。 老师不解地去问小姑 娘,你怎么会将太阳画到西边的呢?小姑娘哭着说: 我就是要让太阳 从西边升起……,原来,她爸爸和妈妈吵架了,爸爸出走了,临走时 说,要我重回这个家,除非让太阳从西边升起。所以小姑娘就天天盼 望西天出太阳了……。在这个故事中,太阳画到了西边的细节便是整 个故事的故事核。没这个故事核,整个故事也就不成立了。 写故事对语言的要求与其它文学样式不同。故事要用叙述的语 言,比较接近口语的通俗性文字。初学者可尝试用“讲”的办法来适 应故事的语言。比如说:形容早晨天刚亮,文学作者会写成“东方刚 刚露出一丝晨曦” ,可你想一下,谁平时说话时会这么说?要用平时 说话的语气,那马上就会变成“天刚刚有了点亮光”或“天刚亮”了。 这便是故事语言了。还有, 不少初学者写故事时对话极多,这是故事 的大忌。 这时也该想想你平时和别人讲故事时是怎么讲的?你如果老 是“张三说” “李四说”的,有人听你讲才怪。只要你懂得和掌握了 用讲述的语气来写故事, 那么你写出来的东西起码在叙述方式上过关 了。 故事的标题也是十分重要的, 它讲究有故事性,有一种吸引力和 冲击力。比如上面举例的《太阳从西面升起》 ,人们一听题目,便迫 切希望知道内容。而一些平庸的标题往往会使人不屑一顾。 在故事的题材上,讲究的是一个“新”字,要写新鲜的东西, “人 多的地方不要去” ,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容易成功。 第二讲 我写故事的一点体会 故事是“编”出来的。当然,这个“编” ,不是凭空瞎编,而是 在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后,加以提炼。故事的写法,可以简要地概 括为这样几句话:三两个人物,在两三个不同的场合,围绕一个中心 情节(故事核) ,展开两三次的矛盾冲突,最后使矛盾得到解决。《太 阳从西边升起》的写法,就是这个套路。还有,故事是讲出来的,既 然是“讲” ,那就必须使用口语,要方便讲述,力忌小说语言、散文 语言。按《故事会》 的要求,故事必须是“讲得出,听得进,记得住, 传得开” ,达到这个要求,就是一篇好故事。 第三讲写故事应把握的十个问题 陈宇 故事是老百姓的口传文学,小说是个人阅读的文字文学。当前, 纯文学的高雅,处于“你理解我”的地位,让人看得很累。而融于老 百姓天地间的故事,在目前则没有寻找不到读者之忧虑,可喜可贺。 故事与小说的源头不一样。小说是“从上向下长” ,故事是“从 下向上长” 。小说个性化强,故事则比较多地偏重于老百姓的集体创 作,依赖于民间这块肥沃的土地,在其上采花酿蜜。 生活中故事的传播,是老百姓对古今中外生活的提炼, 是广种薄 收。所以说,情趣向上,眼睛向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是 当今社会故事兴隆的秘密所在。 刊物的发行量大小,实质上不是经营和广告问题, 根本上是文章 质量问题。 扩大发行量的关键是抓作者, 出精晶, 对读者产生吸引力。 事实证明,在一期杂志中很难有百分之百的精品, 但力求能有五分之 —的上乘之作,就能吸引读者。 故事创作也要“讲政治” ,作者要有社会责任感。讲老百姓的心 里话, 但绝不能无视社会效果。 一篇好的故事作品, 应该是作者用心, 编辑尽心,读者称心,家长放心。 题材的选择要独特,大家都在写、也不难写的题材,其实并不好 写,更不好刊用。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那里容易撞车,却不容易出 成果。因为众所周知的选题,很难再写出新意,如果非要超越,那你 必须有多于别人的生活素材积累,然后再付出多倍的创作思维。 读者看中的首先是情节,而不是主题。如好的武侠小说,并不以 打斗为始终,而以情节作主线。故事也如此,应以情节取胜。故事编 辑部的择稿,具体操作中实际上也是首先看中情节,然后再论主题。 利用对比的手法,在同一个故事中安排反差极大的一对人物, 互 相衬托。正面文章反面做,反面文章正面写。利用细节塑造人物,把 人物的形象树立起来。要让故事中的人物少张口说话,多干点实事。 故事语言讲究通俗化,尽量避免用书面化过强的语言。 忌讳用生 僻字词。修饰语不能太长,长句子可一分为二。 故事开头要精,尽快“入戏” 。对话、心理活动、意识流等静止 的叙述描写要少,动作强的东西要多。中心线索鲜明突出,准确把握 简繁疏密,着力塑造好人物形象。结尾不要拖泥带水,该收手时就收 手,戛然而止。 故事写作方法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谁都想把故事写得好看, 使读者一拿起就不舍得放下, 作者为此 煞费苦心,千方百计,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而 “出人意料“则是新故事 创作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法。这有点像相声中的“包袱“,说出一件事 情,大出人们的意料,大家急需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待到 “包袱“一 层层解开,人们才恍然大悟,于是,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作品的思想内 容,而作者也完成了他的使命,实现了他的本意。 但在我们的一些新故事作品中,“出入意料“的手法用得不怎么成 功。虽然作品的情节很是奇特,很不一般,令人大出意外,但当读者 看到后面时,就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觉得不合情理,是作者在胡编 乱造。由于读者对作品的内容采取了不信任的态度,根本不予接受, 那么,这部作品对读者的教益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谓的不合情理, 一般不外乎两种情况。 一种是不符合逻辑推理, 违背常识。你说某某人不怕冷,下冰窟窿救人,三个小时救起了十来 个人。人家会信?这个人怎么有那么大气力,怎么没被冻死?另一种情 况则是不符合人物性格。前面还在说这人怎么软弱,怎么逆来顺受, 后来却说这人很刚强。读者不能不莫名其妙:这人到底怎么回事? 所以问题不在于“出人意料“, 而在于“为什么“, 在于怎么会这样。 三个小时在冰窟窿救人可以, 但你得写出这人为什么有这般能耐, 能 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同样,那个原本逆来顺受的女人怎么变成了 一个刚强的、 宁死不屈的烈性女子, 你得写出这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来, 这样,读者才能信服。我们不能光写他(她)做了什么,更要写他(她) 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么做。 造成“不合情理“的原因,大多是作者在构思故事时不是从人物出 发,而是随心所欲地编造情节,为情节而情节,以为情节越奇特越出 乎人们的意料,就越能吸引读者,殊不知一旦情节成了无源之水、无 本之木,读者不相信,那你的一切辛苦全白费了。 运用“出入意料“手法成功的新故事作品不少,而在民间故事作品 中,这类的成功之作比比皆是。如《山海经》 1998 年第五期中的《穷 汉打官司》就是不错的故事。穷汉丁同三给张老财砍柴,回来的路上 马尾给树卡断了, 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