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主厂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主厂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 预控措施预控措施 . 前前言言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电黄金埠电厂新建工程主厂房区域土建工程质量, 克服电力建设 工程质量通病,规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为实际施工提供可操作性和进行有效的控 制和治理,特制定本工程《主厂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 本方案和措施适用于国电黄金埠电厂新建工程 A 标段主厂房、集控楼、锅炉基础及 炉后设施、500KV 升压站等标段内工程。 引用的标准及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手册》 、2002 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 、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第二版) 、 《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 通病防治工作规定》 。 在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按照本方 案和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可控和在控,并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质量通病 防治水平。 , . 目目录录 1、 2、 3、 4、 5、 6、 7、 8、 9、 10、屋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11、应用新技术消除质量通病 门窗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外墙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楼地面裂缝、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地面与楼面工程 钢结构拼装与吊装 混凝土工程 土方工程 , . 1 1 土土 方方 工工 程程 在土方工程施工中,由于操作不善造成的质量事故,其危害性往往十分严重,如引 起建筑物沉陷、开裂、位移、倾斜,甚至倒塌、摧毁。因此,土方工程施工必须认真按 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以确保工程质量,现将土方工程施工中常遇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 施简述如下: 1.11.1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预控措施: (1) 严格选择好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 (2) 在回填土时,应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加强施工前的检验。 含水量大于最优含水量 时,应采用翻松、晾晒、 风干方法降低;或采取换土回填,或均匀拌入干土,或采用其他方法 来降低。含水量过低,应洒水湿润。 (3) 施工时还应严格控制每层铺土厚度、压(夯)实遍数、压(夯)实路线。 (4) 加强对土料、含水量、施工操作和回填土干密度的现场检验按规定取样,严格每 道工序的质量控制。 1.21.2 挖方边坡塌方挖方边坡塌方 预控措施: (1) 对永久性挖方的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放坡,一般在 1:1~1:1.5 之间。对使用时 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土质较好时,边坡可放宽一些。 (2) 开挖基坑(槽)和管沟,土质条件好,地下水位低于其底面标高时,挖方深度 5m 以内 不加支撑的边坡坡度在 1:0.33~1:1.5。 施工期较长,挖方深度大于 2m 以上时,应作成直立 壁加支撑。 (3) 做好地面排水措施,避免积水。当有地下水时,应及时采取降排水措施。 (4) 在坡顶上弃土、堆载时,弃 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应根据挖方深度、边 坡坡度和土的性质确定。 土质干燥密实时,其距离不得少于 3m,土质松软时,不得小于 5m。 (5) 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 ,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避免 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 1.31.3 基坑泡水基坑泡水 预控措施: (1) 基坑周围应设排水沟。 挖土放坡时,坡顶和坡脚至排水沟均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 , . 为 0.5~1.0m。对永久性挖方边坡上缘至山坡截水应保持 5m 距离。 (2) 基坑开挖时应逐层开挖,逐层放坡,并加深排水沟和集水井,随时检查边坡坡度,不 允许偏陡。 边坡上缘堆土或堆置材料时,至坡边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在 0.8m 以上,堆土高 度不超过 1.5m。 (3) 在潜水层内开挖基坑时,应在潜水层标高最低处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 (4) 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时,应在开挖标高坡脚设排水沟和集水井。 1.41.4 边坡超挖边坡超挖 预控措施: (1) 人工开挖应逐层清底和出土。 (2) 机械开挖应预留 0.3m 厚的采用人工修坡。 (3) 开挖过程中加强复测,严格定位,在坡顶边脚设置标志和边线,并设专人检查。 1.51.5 回填土挤动基础墙体回填土挤动基础墙体 预控措施: (1) 基础两侧用细土同时分层回填夯实。两侧填土高差控制不超过 30cm。如遇暖气 沟或室内外回填标高相差较大,回填土时可在另一侧临时加木撑。 (2) 基础墙体施工完毕,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回填施工。同时避免在单侧临时大量 堆料以及行走重型机械设备。 2 2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 2.12.1 蜂窝蜂窝 2.1.1 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 的窟窿。 2.1.2 产生的原因 (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 多; (2)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 . (6) 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 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2.1.32.1.3 防治的措施防治的措施。 (1)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 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 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 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 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 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 子” 。 (2)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 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 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 理, 2.22.2 麻面麻面 2.2.1 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 现象。 2.2.2 产生的原因 (1)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 多出现麻面; (3) 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 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2.32.2.3 防治的措施防治的措施 (1) 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 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 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 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2.32.3 孔洞孔洞 , . 2.3.1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 部或全部裸露。 2.3.2 产生的原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