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诗学分析
1 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383-322 年)在西方文化史上首次构建了系统的美学理论,即他的诗学。他从哲 学高度提炼魅力永恒的希腊艺术精神,铸成了西方美学的开山杰作。 早期希腊以来,毕泰戈拉、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等哲人,都只从自己的自然哲学 或道德原则出发,零散地论断美学思想。柏拉图的对话篇中较多地讨论了美的本质、诗人的灵感、审美主 体“厄罗斯”以及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但它们是“理念”论原则的推演,附属他的政治哲学,并且表现了他对 荷马以来众多诗人及其优秀作品的敌视、排斥态度。他的对话篇才华横溢、别具艺术风格,在西方文学史 上颇有地位与影响,但是并未构成一种总结艺术创作经验、自成严谨体系的美学理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艺术作为创制知识表现现实的存在,美学是他的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 分。他和先哲们迥然不同,采取现实主义观点,探索希腊艺术的历史演变,剖析宏美的希腊艺术杰作,从 中提炼美学范畴,总结艺术发展规律和创作原则,高度肯定艺术的社会功用,焕发出深刻的艺术哲学思想。 他的诗学,堪称为希腊古典文明中辉煌艺术成就的哲学概括。 结合他的知识论和伦理思想来探讨他的诗学, 可以深化对他的美学理论包括一些有争论的问题的理解。 一、诗学的涵义 亚里士多德并不热衷于只是对美作抽象思辩,像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对美是什么所作的 玄理论辩。希腊爱琴文明和古典文明中绚丽多彩的艺术作品耀射着迷人光彩,特别是荷马史诗之后,希腊 古典艺术绽开多样奇葩,希腊悲剧作为古典文明中的最高艺术形式,更以震慑人心的感染力,表现希腊人 追求真、善、美的艺术精神。希腊古典文明中丰盈壮美的艺术成果,吸引亚里士多德去总结希腊艺术的历 史与现实,思索艺术的本性,探究艺术美的意义与价值,创建系统的美学理论即诗学。 《诗学》此书原名的意思是“论诗的技艺”(Poietike Techne)。 从希腊文的词源意义来说, “诗”有“创制”的含义。 创制的技艺本来也包括制作实用物品。 而“诗” 的创制,则指一切艺术创作。诗人创造艺术形象,不同于实用事物,只存在于作品之中。诗即艺术创造。 艺术属于创制知识,它不同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是以塑造形象方式,再现特殊事物,从中显示普遍的 活动、情感和意义。而诗学就是研究艺术即创制知识的学问。对“诗”也可狭义地理解:从荷马时代至希腊 古典文明时期,文学作品包括颂诗、讽刺诗、史诗、悲剧、喜剧等,都以韵文形式创作。 《诗学》着重研究 文学创作,特别是处于希腊古典文学峰巅的悲剧。简言之,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研究艺术的美学,和他的 第一哲学、知识论及伦理思想有内在联系,是他的哲学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诗学》成书在亚里士多德游历外邦归来雅典之后,是他成熟时期的美学思想结晶。现存的文本 是他在吕克昂学园的讲义或其门生的笔记,论证严密、风格简洁,但可能未经整理加工,有的论述较晦涩, 引起不同的解释。据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记载, 《诗学》共有两卷。可惜第二卷已失传,第一卷中说到后面还要展开讨论喜剧,可能就 在第二卷。 《诗学》和亚里士多德的其它著作遭到同样的命运,曾在地窖沉埋百余年,后经安德罗尼珂 (Andronicus) 整理、校订后,得以流传。公元 6 世纪译成叙利亚文,10 世纪译成阿拉伯文,现存最早的抄 本是拜占庭人在 11 世纪所抄的。至文艺复兴时期,从15 世纪末叶起, 《诗学》对西欧文学与美学思想的 影响愈益强烈,西欧古典主义美学与文学尤其将它奉为圭臬。西方近代与现代的多种美学理论建构,也往 往不能越过对它的研究,以不同态度与方式从中汲取思想养料。现代西方研究《诗学》的著作不少,较有 影响的是:布乞儿(S.H.Butcher)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与艺术的理论》 ,毫斯(E.House)的《亚里士多德的 诗学》 ,厄尔斯(G.F.Else)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论证》等。 《诗学》有数种中文译本:傅东华先生译本(商 务印书馆,1936 年) ;天蓝先生译本(东北牡丹江书店,1948 年) ;罗念生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年本及 1980 年修订本) ;苗力田先生主持翻译《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中书名为《论诗》的译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年) ;最新的陈中梅先生的译注本(商务印书馆,1996 年) ,有较详细的注释和解 释有关术语及古希腊美学思想问题等的附录。 现存《诗学》共二十六章,内容大体分三部分:(1)第一至五章,论述艺术的本性是摹仿,据以区 别各种艺术形式,追溯艺术的起源和历史发展。(2)第六至二十四章及第二十六章,论述悲剧的特征及构成 2 要素,比较史诗和悲剧。(3)第二十五章,分析批评者对待人的一些指斥,提出反驳的原则与方法。 《诗学》 主要论述了三个艺术哲学问题:艺术的本性,悲剧的意义,艺术的功用。它的美学思想可归结为三个要点: 摹仿说,悲剧论,净化说。 二、摹仿说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开宗明义指出,在研究诗的种类、功能、成分、结构之前,首先要阐 明关于诗的本性的首要原理,即艺术的本性是摹仿。他认为:史诗、悲剧、喜剧、酒神颂以及其它各种艺 术,“都是摹仿”,(1447a[,14- 15])“摹仿处于活动中的人”,“摹仿出人的性格、情感和活动”。(1448a[,1]、 1447a[,26])“ 摹仿”的希腊词(mimesis)的含义,并不等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临摹、仿效。它本有两重含义: 一是指表现或表象(representation);二是通过英译的 imitation,有外部现象摹本的意思。亚里士多德哲学 中说的摹仿,有技艺摹仿自然的宽泛含义,而在《诗学》中,它是一个特定的美学范畴,指在“诗”这种创 制技艺(艺术创作) 中,表现人和人的生活。 (注:参阅陈中梅译注的亚里士多德《诗学》 ,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206-217 页。附录之(四)对摹仿一词的希腊文词源意义和希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哲人使用摹仿一词的不同含义,作了详细阐释。 ) 说 艺 术 是 摹 仿 , 在 古 代 希 腊 能 自 然 地 容 易 被 理 解 和 接 近 。 英 国 美 学 史 家 鲍 桑 葵 (B.Bosanquet,1848-1823 年)说:希腊艺术可以称为“摹仿性”艺术,因为希腊艺术并无抽象的理想性, 而是以和谐、庄美、恬静的特征,艺术地再现生活,它包含着“审美真理”,铺平了通向“美学理论”的道路, “希腊的才华所描绘出的无限的全景就在摹仿性艺术,即再现性艺术的名目下,进入哲学家的视野”。 (注: 鲍桑葵: 《美学史》 ,商务印书馆 1987 年版,第 18-23 页。 ) 早先希腊的哲人们虽然已有论及艺术中的“摹仿”,但赋予不同的哲学意义和解释。毕泰戈拉认为 美是对数的摹仿;赫拉克利特主张艺术摹仿自然的和谐即对立的统一;苏格拉底说绘画、雕像之类的艺术 不但摹仿美的形象,而且可以借形象摹仿人的情感、性格。柏拉图在《国家篇》第十卷中,详细论述了诗 是摹仿。“摹仿”已是同“分有”并提的哲学范畴。在他看来,现实事物摹仿“理念”(或译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