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识别心脏骤停
快速识别心脏骤停,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 (如脑、心、肾) 严重缺血、缺氧, 导致生命终止。 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 医学上又称猝死。研究表明, 心脏骤停4 min患者可发生不可逆的缺氧性脑损害, 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因此, 一旦发现心脏骤停患者, 必须争分夺秒, 务必在心跳停止后立即就地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最早 于 20 世纪 60 年代启用,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及心脏电除颤等。笔者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医务人员尤其是 基层医务人员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 诊治,因此,有必要结合临床体会及相关文献,谈谈笔者的 一些看法,希望对基层医生有 所裨益。D→C→A→B, 连好心脏骤停的“生命链” 5 2014 年第 36 期(第 30 卷总第 618 期) 2014 年第 36 期(第 30 卷总第 618 期) 专题讲座 心肺复苏越早,抢救成功率越高 发生心脏骤停 后抢救时间窗为 10 min,也称为“黄 金 10 分 钟 ”。 如 果 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 10 min 以后才开 始 进 行 , 复 苏 成 功 率 将 十 分 渺 茫 。 因 此 , 心 脏 骤 停 的 抢 救 关 键 就 在 几 分钟内,如果时间拖延将失去抢救的 机会。 实践表明,从心跳呼吸骤 停到实施心 肺复苏的时间差与生存率呈负相关:< 4 min 开始实施心肺复苏,存活率为 43%~ 53%,8 min 后开始实施心肺复苏,存活率 仅为 10%,>10 min 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几乎无一生还。可见,心肺复苏开始越 早,抢救成功率越高,存活率也越高。摒弃不恰当 的判断心脏骤停的方法 有的医生在识别患者是否发生心脏 骤停时, 往往采取触摸患者颈动 脉是否 搏动或用听诊器听心音, 更有甚者给患 者作心电图检查来判断心脏是否骤停, 这 样 做大大地浪费了抢救时机。应用触摸患者颈动脉是否搏动的方 法来判断心脏骤停是以往最 常用的方 法,但是临床实践表明该方法往往有误 差。研究表明,如果把颈动脉检查作 为 心脏骤停的诊断手段,其特异性只 有 90%,敏感性(准确认识有脉搏而没 有心跳骤停的患 者)只有 55%,总的准 确率只有 65%,错误率为 35%。因此, 目前不主张把时间过多花费 在听诊及触 摸颈动脉搏动上,而是用 3~5 s 的时间 快速判断。 尽早心肺复苏,减少判断 心脏骤停时间 有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当心跳停止后,应立即建立有效的 人工循环,最简 单、 最方便、 最有效的 方法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用胸外心 脏按压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 可使血液 流经肺脏,配合人工呼吸,使氧合气体 供应大脑及重要脏器。 规范有效的胸外 心脏按压, 可基本 满足心脑的血液供应, 但是在心肺复苏 过程中笔者看到有些人的胸外心 脏按压 并不符合要求,根本无法建立有效循 环,大大影响了复苏效果。规范的胸外 心脏 按压方法如下。 胸外心脏按压的具体方法 患者体位 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 地面等平坦、 坚实的表面,头部与心脏 处于同一水平,适当抬高患者下肢,以 增强回心血流量。 施救 人员体位 施救人员应紧靠于 患者胸部一侧,以保证按压的作用力能 够垂直作用于患者胸 部。 按压部位与手法 施救人员将左手 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中下 1/3 处(患者两 乳头连线 与胸骨相交处),手掌根部与胸 骨长轴平行,右手掌根部置于左手背 部,两手掌根重叠, 十指相扣,保持两 手根部平行及其手指伸直,使手指不接 触患者胸壁。 施救人员按压时 上半身前倾,双肩 位于双手的正上方,两上肢肘部伸直 (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 患者身 体平面垂直),凭借自身上半身的重量和 肩背部肌肉的力量,有节奏地、垂直地 向 胸骨按压,压力以使胸骨下陷>5 cm 为宜,每次按压时掌根不得离开按压处。 提示:按压 部位不当或用力过猛易 引起胸骨骨折、气胸、血胸、肾裂伤、大 动脉撕裂等严重并发症, 故需特别注意。按压频率 每次按压后应完全解除 压力, 以往按压频率为 80~100 次/min, 目前应至少 100 次/min, 研究表明如此快 速的按压频率可恒定提高冠脉灌注压。按压与抬 举时间应为 1:1。 单人按压者更换频率:每人2 min 按 压,且更换时间<5 s。 按压与通气 比 无论是单人还是双 人复苏,按压与通气比都为 30:2,即每 作 30 次心脏按压,进行口 对口吹气 2 次。 其目的在于每分钟提供更多次数的 胸外按压, 从而为重要器官提供有效的 血流灌注。持续 5 个周期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 按压术或 2 min 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术 后应检查心电及脉搏 1 次。 为增加按压效果,可同时按压腹 部,以提高胸腔内压力。 提 示:建立有效通气后,不再遵循 30∶2 的心脏按压与呼吸次数的法则,仍应至 少以 100 次 /min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通 气次数为 8~10 次/min,每次通气维持 1 s。 胸外心脏按 压的有效指征 有效的 心脏按压可以使心脏排血量达到正常时 的 25%~33%,达到维持生 命的最基本 要求。胸外心脏按压的有效指征如下:①发绀明显减轻;②瞳孔由大变小; ③ 按压时可触及大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 维持于 60 mmHg 左右。 气管插管是建立呼吸支持 最有效的措施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尽早行气管插 管、 气管切开或者气囊面罩行人工通 气, 有条件时可行呼吸机通气。 值得指 出的是,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时是保持 气道通畅、建立 呼吸支持的可靠方法, 也是目前唯一能快速改善通气、 氧供最 有效的措施,气管插管时间 越早,复苏 成功率越高 。 切忌过度通气 在基 础生命支持 编辑:牛 静 E-mail: niuxinyuan1@ 有效胸外心脏按压,积极建立气管插管 6 2014 年第 36 期(第 30 卷总 第 618 期) 2014 年第 36 期(第 30 卷总第 618 期) 专题讲座 如条件许可, 应尽早行电除颤 编 辑:牛静 E-mail:niuxinyuan1@ 除颤时间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 关键 心脏 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 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大约占心律失 常的 90%以上,而终 止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电 除颤。早期除颤是决定心脏骤停的 复苏 存活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随着时间 的流逝, 除颤的成功率以及存活率迅 速下降。除 颤时间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 颤的关键,若能在心脏骤停发生后 2~ 4 min 内 行 电 除 颤 , 同 时 进 行 人 工 呼 吸、胸外心脏按压术,则复苏成功率 可高达 50%以上,而 且患者多无神经 系统损害。 研究表明,除颤的时机最为关键, 每延迟 1 min 除颤,复苏 成功率下降 7%~10%。因此,一旦心电监测显示为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应立即进行 电 除颤。电除颤能源选择 如果采用单相波 型除颤用 360 J, 采用双相波型除颤用 200 J。 单次电除颤优于多次电除颤 在心 肺复苏过程中,必须指出的是,采用单 次电除颤效果优 于多次电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