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什么是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基础。1937 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 (Ronald·Cosas)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 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 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 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他指出:市场和企业都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方式(即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企 业产生的原因是企业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劳动分工的费用。 一方面,企业作为 一种交易形式,可以把若干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产品的所有者组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易,从 而减少了交易者的数目和交易中摩擦,因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 被取消,伴随着市场交易的复杂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因此,企业替代了市 场。 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内部交易,还是市场交易,都存在着不同的交易费用;而企业替代市场, 是因为通过企业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比通过市场交易而形成的 交易费用低。 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 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企业运用收购、兼并、 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 易费用。 科斯的这一思想为产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但科斯的思想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被理论界所 忽视,直到 60 年代才引起经济学家的广泛重视。 [编辑] 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假设和重要结论 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 为了节省这种交易费用,代替市场的新的交易形式应运而生,这就是企业,而企业的不同组织结 构也是为了交易费用节省的必然结果。 交易费用经济学包含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1) 市场和企业虽可相互替代,却是不相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取代市场实现交易。 (2)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有可能减少交易的费用。 (3)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 (4)企业“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的管理费用。当管理费用的增加与市场交易费用 节省的数量相当时,企业的边界趋于平衡(不再增长扩大)。 交易费用理论仔细区分了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交易。市场交易双方利益并不一致,但交易双 方地位平等。企业内部交易一般是通过长期合约规定(如企业主和雇员),交易双方利益比较一 致,但地位并不平等。市场交易导致机会主义,但在企业内部,机会主义对谁都没有好处。 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与决定因素 在科斯的分析中,科斯并没有专门分析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团。科斯首先赋予“交易”以稀缺 性,或者说,他首先认识到交易(活动)的稀缺性,就使分析“交易费用 产生的原因”有了基础、但 科斯并没有明确指出;稀缺就是产生交易费用的根源 尽管他实际上已经揭示出了这 一点,他只 是从实事出发,贩子交易以稀缺性,从而把交易作为制度经济学购基本分析单位 但他没有分忻 其产生原因。 威廉姆森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要深刻的多。他指出影响市场交易费用的因素可分成两组:第 一组为“交易因素”.尤其指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潜在交易对手的数量及交易的技术结构——指交易 物品的技术特性,包括资产专用性程度、交易频率等。第二组为“人的因素”—有限理性和机会主 义。他指出,由个机会主义行为、市场不确定性、小数目谈判及资产专用性的存在 都会使市场 交易费用提高。当然,他也没有指出交易费用为什么产生,只是列举了“交易”稀缺性的几个表现 或仅指出了市场中交易费用上升的原因。 [编辑] 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 在科斯之后,威廉姆森(Williamson)等许多经济学家又进一步对交易费用理论进行了发展 和完善。威廉姆森(Williamson, 1977)将交易费用分为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他认 为,事前的交易费用是指由于将来的情况不确定,需要事先规定交易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在明确这些权利、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就要花费成本和代价,而这种成本和代价与交易各方的产 权结构的明晰度有关;事后的交易费用是指交易发生以后的成本。这种成本表现为各种形式: (1)交易双方为了保持长期的交易关系而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 (2)交易双方发现事先确定的交易事项有误而需要加以变更所要付出的 费用; (3)交易双方由于取消交易协议而需支付的费用和机会损失。威廉姆森(Williamson, 1980) 分析了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他认为,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的不确定性、小数目条件、 组织或人的机会主义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这些因素构成 了市场与企业间的转换关系。 杨小凯(XiaoKai Yang, 1991)则从劳动交易和中间产品交易角度区分了企业和市场,认为企 业是以劳动市场代替中间产品市场,而不是用市场组织替代市场组织。后来,杨小凯 (YaoKai Yang, 1995)又进一步研究认为,企业和市场的边际替代关系取决于劳动力交易效率和中间产品 交易效率的比较。 [编辑] 交易费用理论取得的进展 一是把交易成本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交易成本是指谈判、履行合同和获得信息所 需运用的全部资源,狭义的交易成本则是指单纯履行契约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这种划分,以库 特等的表述最为准确。 二是把交易成本区分为事先的和事后的两类。事先的交易成本是指起草、谈判、保证落实某 种协议的成本;事后的交易成本是交易之后发生的成本,它可以有许多形式 。 三是进一步强调交易成本是运用经济制度的成本 , 强调交易成本是由于制度摩擦所导致的费 用,特别是由于产权不清必然导致各类摩擦发生。肯尼斯•阿罗明确定义交易成本是“经济制度操 作的成本” 。 四是强调信息成本是交易成本的核心,突出真实信息的表现及获得和识别所必须付出的代 价,而信息成本的高低,即市场价格信号的真假以及对其识别的敏感,根本取决于产权制度所规 定的市场交易当事人的权利及责任、风险界区是否明确,价格归根到底是产权的市场运动形式。 五是强调交易成本是人们发生普遍社会交换关系中发生费用 , 其发生的前提是人们的利益分 歧,这种分歧的克服和协调发生的成本本质上是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 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等等。 [编辑] 交易费用理论与兼并 [编辑] 交易费用理论与垂直兼并 在交易费用理论问世之前,纵向联合(垂直兼并)理论可以归为两大类,即“技术决定论”和 “市场缺陷论” “技术决定论”认为许多生产阶段在技术上紧密相联,属于同一企业经营范围。是技术经济的 需要,把这些具有技术联系的生产阶段组织在一个企业中更为合理和经济。 “市场缺陷论”的特点在于着眼于市场中的一些“缺陷”,即市场中偏离纯粹市场竞争模式的现 象,来说明纵向联合可以改善经济效益,提高利润。这些市场的“缺陷”包括垄断、寡占、非完全 竞争等市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