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引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颅脑损伤颅脑损伤 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 可分为颅和脑两部分 损伤, 颅部包括头皮、 颅骨, 脑部是泛指颅腔内容物而言, 即脑组织、 脑血管及脑脊液。 颅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条 件,即致伤的因素和损伤的性质。前者系指机械性致伤因素,如暴力 作用方式、力的大小、速度、方向及次数等;后者则为各不同组织和 结构在接受暴力之后,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及病理生理变化, 故致伤因 素不同,所致损伤的程度和性质也各异。 由于致伤物体的物理性质不 一致、头部受力的强度和部位不固定、 颅脑各部组织的结构与密度不 相同,因此,所造成的头皮、颅骨和脑损伤的情况亦有所差异。颅部 与脑部的损伤可以同时并存, 也可以各自单独发生。由于颅脑解剖生 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也有其特殊性。 当暴力作用 于头部时,头皮、 颅骨作为表面屏障首先对抗外力,如果暴力强度较 小, 仅引起头皮和/或颅骨的损伤, 而脑部可以无损伤或损伤较轻微; 若暴力超过了表面屏障的致伤阈, 则头皮、 颅骨和脑组织将同时受损; 若暴力是通过身体其他部位间接作用于头部时, 则只引起脑组织的损 伤,而头皮和颅骨往往完好无损。不仅如此,遭受暴力作用而致伤的 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并在受损组织的周围,还将引起 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血、 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 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甚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 渐吸收、消退和修复。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 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 :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 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 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 窒息情况。 (2) 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 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 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 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 ,将颅脑损伤分为 3 级。 (三) 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 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 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 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 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 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现 场急救顺序为: 1. 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 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 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 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 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 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 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 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 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 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 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 因此制止活动性外出血,维持循环功能极为重要。现场急救处理 包括: (1)对可见的较粗动脉的搏动性喷血可用止血钳将血管夹闭。 (2) 对头皮裂伤的广泛出血可用绷带加压包扎暂时减少出血。 在条件不允许时,可用粗丝线将头皮全层紧密缝合,到达医院后 需进一步处理时再拆开。 (3) 静脉窦出血现场处理比较困难,在情况许可时最好使伤员 头高位或半坐位转送到医院再做进一步处理。 (4) 对已暴露脑组织的开放性创面出血可用明胶海绵贴附再以干 纱布覆盖,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加重脑组织损伤。 3. 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单纯颅脑损伤的病人很少出现休克, 往往是因为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骨折、头皮裂伤等造成内出血 或外出血而致失血性休克引起循环功能衰竭。但在急性颅脑损伤 时为防止加重脑水肿而不宜补充大量液体或生理盐水,因此及时 有效的制血,快速地输血或血浆是防止休克,避免循环功能衰竭 的最有效的方法。 4. 局部创面的处理:以防止伤口再污染、预防感染、减少或制 止出血为原则,可在简单清除创面的异物后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 冲洗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 并及早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5. 防止和处理脑疝:当患者出现昏迷及瞳孔不等大,则是颅脑 损伤严重的表现,瞳孔扩大侧通常是颅内血肿侧,应静推或快速 静脉点滴(15--30 分钟内)20%甘露醇 250 毫升,同时用速尿 40 毫克静推后立即转送,并注意在用药后患者意识和瞳孔的变化。 转转 送送 (一) 转送前的准备: 1. 强调“急”“快”“救”的原则, 特别是对成批伤员的情况。 2. 确保转运途中抢救器材的齐全和功能完好性,及抢救药品的 足够。 3. 转送前对病情做正确的评估,对途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应有足 够的认识,和变化时的应急措施。 4. 确保良好的通讯设施,途中与目的地医院保持联系,将病情 和抢救信息提前告知,以便目的地医院提前做好抢救准备。 (二) 在转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对有严重休克或呼吸困难疑有梗阻者应就地就近抢救,待病 情有所稳定后再转送,切忌仓促搬动及远道转送。 2. 转送过程中,为防止昏迷病人因误吸入呕吐物、血液、脑脊 液引起窒息,应将头转向一侧,对确认无颈椎骨折者可托起颈部, 另一只手压前额使之尽量后仰。必要时先行气管插管后再转送。 并注意途中随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 3. 对于烦躁不安者,可予以适当的四肢约束,在引起烦躁的原 因未解除前,慎用镇静剂。 4. 四肢和脊柱有骨折的病人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在转送前应做 适当固定,以免在搬运过程中加重损伤。 5. 陪送的医护人员在转送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脉搏 及意识的变化,情况紧急时随时停车抢救处理。 6. 到达目的医院后,陪送的医护人员应向接受单位的医护人员 分别详细地将所了解的受伤时间、原因、初步的体检及诊断、现 场和途中的病情变化以及处理情况。 急诊室处理急诊室处理 (一) 处理原则:应本着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特别是在伤员集中 送达时,应分轻重缓急。 (二) 开通颅脑损伤绿色通道: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后 20 分钟以内需 完成以下任务: 1. 接诊护士:当病人到达急诊科时,急诊接诊护士通过分诊并 初步对病情做出判断,疑有脑疝形成时立即通知神经外科医生, 同时通知检验科、血库、理发室等有关单位。 2. 神经外科急诊值班医生:迅速完成采集病史、体征、书写病 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迅速下达医嘱。 3. 护士在通知医生及有关科室后,完成测血压、脉搏、呼吸及 建立静脉通道,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同时留取足够的血液标本分别 送检验科、血库查血常规、血型及血交叉、电介质、肾功能、血 糖等。当有休克体征时,应尽快建立深静脉通道并进行心电、血 压、血氧饱和度及中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通道应首选锁骨下静 脉,因其粗大(15--20 毫米)且不会因血容量不足而塌陷,一般 情况下不需要剃毛备皮可节约时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