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4批历史建筑
成都市成都市 4 4 批历史建筑简介批历史建筑简介 第一批第一批 9 9 处建筑处建筑 ((2013 年 10 月公布)) 1 1、张大千故居、张大千故居 位于金牛区金牛宾馆内,占地面积 600 m²,建筑面积 324m ²,砖木结构。建于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1899—— 1983)在大陆的最后寓所之一,近代建筑风格。保护状况较好, 目前空置。 该建筑作为享誉世界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在祖国大陆的最后 居所,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2 2、薛公馆、薛公馆 位于金牛区解放路北一段 15 号, 建于民国时期, 成都北门 最大的粪业经营者薛氏的公馆,成都中心城区近代公馆建筑遗 存。 该建筑也生动地记载了老成都的风土民情和生活场景,是 成都平原传统农耕文化和市民文化的特色遗存。 3 3、原成都市政府办公楼、原成都市政府办公楼 位于青羊区成都市人民西路 2 号,砖混结构,木屋架平瓦 屋面,建筑面积9638 ㎡,有办公用房及会议室191 间,保护状 况较好。 目前由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和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合理 1 使用,分别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市出入境接待中心、市人 民政府外事服务中心、友城展厅、出国管理处等单位在此办公 该楼是天府广场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曾作为市政府办公场 所, 成都市很多重大决策都在这里完成, 是名副其实的成都心脏, 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城市建设发展历程。 4 4、邱家祠堂、邱家祠堂 该建筑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为“湖广填四川”时从广 东移民至成都的邱氏家族所建, 距今有 140 多年历史, 是目前成 都市中心仅存的、基本完整的广东客家移民的宗族祠堂。占地规 模约 1608 平方米,现状建筑面积约 1097.71 平方米。 邱家祠堂为研究客家移民文化、宗族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样 本。作为“湖广填四川”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邱家祠堂是支 撑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5 5、冯家大院、冯家大院 位于青羊区九思巷 3 号。建于清末,占地面积约 461.81 平 方米, 建筑面积约 461.81 平方米。 原国民革命军 29 军军长田颂 尧(1888——1975)亲属住所。 它是成都市寥寥无几的民居院落遗存,更是近代民居院落建 筑的典型表现形式, 是民国到新中国这一历史时期内老成都民居 文化的见证。 6 6、鹤鸣茶社、鹤鸣茶社 民国初年,大邑县龚氏在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内建此茶 2 社,民国时期文化名流汇聚之地,成都中心城区保存至今的百年 老茶馆。解放前,鹤鸣茶社的主要茶客是教师与公职人员,是交 流信息、请托关系、签字下聘集中之所,成为充满竞争的人才市 场——“六腊战争”主战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杨尚昆、张爱 萍、魏传统,以及郭沫若、巴金、叶圣陶、李 劼人、沙汀、艾芜 等文人作家也常在此聚集。 现在的鹤鸣茶社由沿湖长廊、院坝和主楼三部分组成,长廊 和主楼保留完好。雕塑墙、老虎灶、茶叶店……保留着原汁原味 的老成都茶文化风貌。该建筑是成都老茶馆的代表,亦是中国茶 文化中的地标性文化场所之一。 7 7、康季鸿公馆、康季鸿公馆 建于 20 世纪 40 年代末, 民族资本家康季鸿的公馆, 成都近 现代民族资本家私宅的罕有遗存,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公馆占地 面积约 444.36 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 444.36 平方米。 原修建了砖 木和木结构两处,全木结构建筑物因虫蚀严重,于八十年代后期 倒塌,现公馆仅余砖木结构的这一处建筑。 该公馆作为成都解放初期民族资本家生活和进行社交活动 的知名场所之一,是成都的民族资本家公馆中的罕见遗存,填补 了成都现存民族资本家公馆的空白。 8 8、原中共成都市委办公楼群(、原中共成都市委办公楼群(5 5、、6 6、、8 8 号楼)号楼) 位于青羊区羊市街 19 号,始建于 20 世纪 30 年代,后改扩 建,包括5、6、8 号楼,曾长期作为成都市委主要领导和机关办 3 公区使用,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成都的建设和发展历程。 20 世纪 30、40 年代,该建筑群作为天主教本笃会和赎世主 会主要活动地之一,对中西方宗教文化交流一度产生了重要影 响。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后,该建筑群作为成都市委主要领导和 机关办公区使用,对成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过较深远影响,承载 了典型的城市记忆,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 9 9、原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办公楼、原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办公楼 建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仿苏式建筑风格。该校是辛亥革命后 四川省最早设立的工科学校之一, 为我国电子工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其前身曾是陈毅元帅的母校。 开国元勋陈毅元帅曾在该校学习了两年。继陈毅之后,这里 走出的杰出校友有全国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 原山东省省长李 春亭、国防科技英模沈祖华烈士等,具有相当的人文价值。 该建筑是西南地区 20 世纪 50 年代校园建筑典范之一,具有 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人文景观价值。 第二批第二批 6 6 处建筑处建筑 (2014 年 9 月公布) 1 1、欣庐、欣庐 位于锦江区大慈寺片区内, 建筑面积 625 ㎡, 建于民国时期, 近代建筑风格的三合院,靠西糠市街为两层中式建筑。曾于 4 2008 年完成修复,现保存完好。 该建筑是大慈寺片区为数不多的保留了原有风貌的老宅院 之一,吸收了中国古代建筑和民国时期建筑的精华。保护该建筑 有利于保存城市记忆,增强大慈寺片区的文化凝聚力。 2 2、笔帖式街老宅院、笔帖式街老宅院 位于大慈寺片区内笔帖式街,建筑面积 1220 ㎡,建于民国 时期,传统民居建筑风格,部分已被拆除,现仅存部分。曾于 2008 年完成修复,现处于空置状态。 该建筑所在地系原笔帖式署衙门旧址。“笔帖式”是满语的音 译汉写,本义是写字人,汉语意译是“书记人”。清代规定凡是重 要的文书都要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所以就在总督府之下专门设 立了一种负责掌管满文与汉文翻译事务的官职,就叫笔帖式。笔 帖式办公的地方叫笔帖式署,所在的街道也就叫笔帖式街。 该建筑系笔帖式街仅存的老宅院, 是大慈寺片区为数不多的 保留了原有风貌的老宅院之一, 笔帖式街是我市唯一一条以满语 的译音为街名的街道,也是清代成都历史的重要见证。保护该建 筑有利于保存城市记忆,增强大慈寺片区的文化凝聚力。 3 3、崇德里民居、崇德里民居 位于锦江区红石柱横街, 建筑面积 539 ㎡, 始建于 1925 年, 大部分建筑于本世纪初被拆除,留存部分于 2012 年落架重修, 川西民居建筑风格。曾为著名作家、原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于抗 战时期在乐山开办的嘉乐纸厂设在成都的办事处所在地。 现为茶 5 室及餐厅。 该建筑既保留和传承了老成都的历史记忆, 又是著名作家李 劼人的工作生活地和“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所在地,具 有非常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和重要的纪念意义。 该建筑为我市主城区留存不多的川西民居院落, 是成都传统 文化和地方风貌特色的重要载体。 4 4、原四川大学女生院、原四川大学女生院 位于武侯区望江路 29 号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内,建筑面积 1920 ㎡,建于 20 纪 40 年代,是一座典型的川西风格的三合院 群落。解放后用作校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