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单元内容主旨的基本路径
把握单元内容主旨的基本路径把握单元内容主旨的基本路径 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内容,从学理上讲一定有其核心观点。因而,基于课 程标准,落实到单元(课程标准中通常称为“主题” ,具体到教科书则作“单元” 讲,此处采用后说)和课文的教学,必然要求有机、有效地对这一(或是这些) 核心观点作相应分解,以求有的放矢、条分缕析、循序渐进地达成教学内容的目 标;最终则因这些“形散而神不散”的单元及课文的教学,不断聚合,所谓统摄 贯通、万流归宗,形成对整个课程内容核心观点的整体认识。 从上述认识出发,中学历史课程提出了把握课程内容主旨的主张,即认定内 容主旨是对整个课程内容核心观点在常态教学中的下位分解, 通常是针对单元或 课而言,系指通过该单元或课的学习,学生“获得的不仅能统摄、贯通该单元或 课,而且能与其之前和以后的学习相通的核心概念”1。也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单 元内容主旨是指单元的核心观点; 课的内容主旨是指课的核心观点,只是这两种 核心观点的确定及把握,必须遵循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整个课程内容的核心观点, 也必须在具体教学中顾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从 2008 年起,针对当时中学历史课堂存在的“面面俱到” “碎尸(史)万段” “信马由缰”的教学不良现象,依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对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核心观点的整体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以 大量实证规整出“单元-课文整体架构法” 、 “破题法” 、 “寻新法” 、 “史学方法统 整法”和“综合法”等五种把握“课”的内容主旨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并就把握 的前提、表述的方式、落实的关键、操作的序列等作出进一步说明2。 当下, 对课程标准所规定基础型课程内容的校本化实施,已成为从实践层面 深化课程改革, 进而体现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师教学风格,打造学校品牌的一项重 要内容, 无疑也是衡定学校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执行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 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基于学校及师生特点,在课程内容上正确、有效地处 理“源”与“高”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讲求特色、循序渐进地达成目标,成为 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相对地,由于内容决定形式,因而寻求课程内容而不仅是 教学方法、手段、方式的突破,更受瞩目。 相对而言, 把握单元内容主旨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整体把握单元与 1 聂幼犁 於以传.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育人价值的理解与评价——立意、目标、逻辑、方法和策略[J]历史教 学,2011.(7). 2 於以传.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把握内容主旨的基本途径与方法[J]历史教学问题,2012.(4).该文中关于把握 “课”的内容主旨的前提、表述方式、落实关键、操作序列等,原则上也适用于,或可迁移至单元内容主 旨的把握,本文就这些话题不再赘述。 1 整个课程内容、单元课程内容之间、单元与课的内容,乃至于课与课内容之间的 彼此关系,从而形成课程内容内在的通感,进而有中心、有逻辑, “左顾右盼” 、 “承前启后”地开展教学。而且,由于单元内容主旨是介于整个课程内容与教科 书中具体的 “课” 之间的中间环节, 对单元内容主旨的把握不仅有上承下达之效, 也为进一步定位单元下“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留出了体现教师教学特 色,以及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空间。所以,探索把握单元内容主旨的基本路径, 进而梳理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基于标准, “源”中有“高” 、 “源”中见“高” , 富有特色乃至创意地把握与处理课程内容, 可以作为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一 个重要抓手。 近年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对于中学历史课程把握“课”的内容主旨的研究 与实践, 为单元内容主旨的把握及结构梳理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由于绝大多 数情况下常态的教学总要落实到课, 因而相对地,单元内容主旨的把握似更应侧 重单元下各课之间,或是多个重大历史内容之间逻辑关系的整体梳理与核心提 炼。本文拟从三个视角,采用例证方式,介绍中学历史课程把握单元内容主旨的 基本路径,以及图示单元下各课或重大史实结构逻辑的基本方法。 一、抓核心课文一、抓核心课文 中学历史课程的单元内容下通常有三五不等的课文, 如能在其中抓住核心课 文,以一统万,便可把握单元的内容主旨。 以高中历史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单元为例, 这一单元下设四课, 依次是 “英 国革命” “启蒙运动”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在确立这一单元的内容主 旨时,不妨追问“该单元下的四课课文,哪一课至为关键?” ,换言之,抓住了 这一关键(核心)课文,就可以提纲挈领地统摄整个单元的主旨,就可以勾连起 单元下每课课文之间的内在逻辑。无疑,从已具共识的史学观点审视,这一单元 下 “启蒙运动” 最为重要, 如果能紧紧扣住启蒙思想与英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之间的关系,这一单元的教学也就有了中心,有了灵魂。 因而,表述这一单元的内容主旨,似可写成如下文字: 启蒙运动高扬理性 大旗,引导人们向现代社会前进,为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变革提供了锐利武器。英 国通过国内战争、 ‘光荣革命’ ,建立君主立宪制,使政治分权学说在理论上日臻 完善,在实践中得以论证;独立后的美国将‘三权分立’付诸实践;法国大革命 给整个欧洲封建统治以沉重打击,使自由、民主与平等思想广泛传播。 ‛ ,即把启 蒙思想的历史贡献置于首句以统摄全局,再围绕启蒙思想与英国革命、美国独立 2 战争、 法国大革命之间的关系各写一句, 以体现启蒙思想对于英美法早期资产阶 级革命的作用,文句上前后亦有贯通之意。 在确立了单元内容主旨后, 还可采用纲要图示的方式呈现这一单元下各课之 间的逻辑关联,以进一步明确单元主旨对于内容结构的指导意义,并为单元下 “课”的教学指明基本方向。这一单元的内容结构图示如下: 二、破单元标题二、破单元标题 就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而言, 未必所有的单元均能找到核心课文,因而当单元 下各课的逻辑大体呈并列或递进关系时,紧扣单元标题的内涵来把握内容主旨, 也是一种路径。 以初中历史《救国道路的新探索》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下有“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农村包围城市” 四课。 把握单元内容主旨时,可紧扣住单元标题中的“救国” 、 “探索” ,尤其是“新” 字,即重在从这一单元涉及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 命、东北易帜、土地革命等重大史实出发,梳理其与“救国” 、 “探索”之间的关 系: 谁在救国?哪个阶层的人在救国?为何是他们?如何救国?相较于前人的救 国主张及努力,这次探索“新”在哪里?只是一味求新就没有继承了吗?为何要 走这条救国之路?如何看待这一时期不同探索力量、不同救国道路的历史作用 呢? 对于诸上问题的梳理及思考, 有助于从整体上提炼这一单元的核心观点。因 而,表述这一单元的内容主旨,似可写成如下文字: 民国建立后纷乱的政局, 3 促使中国新知识分子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开启了改革人心、启蒙思想 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唤起了社会多个阶层的民族救亡意识,促成了中国共产 党的诞生;中共成立后,国共两党为打倒军阀列强掀起国民革命,国共分裂后, 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大陆;为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中共在实践中开 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