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和做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2 2说和做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片段。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情感会有 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 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 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 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 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 请大家看课本 中的插图,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目光 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了祖国,他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 是感性的, 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文章 《说和做——记闻一多 先生言行片段》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 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家庭。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1922 年赴美国 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 后来研究文学。 1925 年 5 月回国后, 历任青岛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 1937 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 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 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 年 7 月 15 日被特务暗杀。 2.作者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32 年开始发表新诗, 以一首 《老马》 成名。 1933 年 9 月, 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烙印》 。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 1.从整体上看,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应该如何分呢?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1—7 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 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 八、 九三个段落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 第八、 九段开启下文。 2.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 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 明确:领起本部分,表现闻一多先生“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的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言行一致的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3.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围绕这两个方面各写了哪几件事?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 明确: 内容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 生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特征 “做”了再“说”,“做” 了也不“说”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严谨 治学 “说”了就“做” 勇敢无畏、不怕牺牲、言行 一致 材料品质 点拨: 作者所选材料, 讲究典型性, 能以少胜多。 闻一多先生一生经历复杂, 著作等身, 可以记述的事很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 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 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 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 了。 目标导学三:品味细节描写,分析表达方式 1.本文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 写法的好处。 示例:(1)“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 刻苦精神。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 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3)抓住闻一多先生“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以及“昂 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2.除了描写以外,议论在本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 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 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 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 次用到照应, 有首尾照应, 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 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 多种方式的照应, 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 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生命的尺度和价值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如何运用它。生得其时,死得其 所,是生命的最佳状态。 把个人的生命融入国家、民族的正义大潮中,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 现。基于此,闻一多先生的生命是无价的。追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则是我们的使命。 三、板书设计 闻一多学者《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说了就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 全文虽只有一千多字, 但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 最本质特征。 精选的典型事例, 精致严谨的结构, 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 精当的抒情性议论, 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品味语句,体会表达妙处 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 2.教师提出如下语句让学生讨论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明确: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明确: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 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 来的方法。自 20 世纪 20 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 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 兴民族的途径。 (3)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明确:“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 把我们的民族比作一个病人, 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 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明确:“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 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 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明确:“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意思相近, 都是说闻一多用心极专极深, 除学术研究 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