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基础专项方案0503
一一.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塔吊安装使用说明书、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14)、 《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14)、《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等。 二二.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1.本工程建筑面积为 34515.2 m2。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 34515.2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 积 23472.6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11042.6 平方米) ,地下 2 层,地上 5、10 层。 2.本工程的±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4.9 m,自然地面绝对标高+4.63 m。 3.本工程在基坑范围内布置一台 QT-5610塔吊,臂长 50 米,方可满足基础和主体各阶段 施工需要。 4.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 fs 及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fp 值表 层号 ② ③ ③ 夹 土层名称 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 砂质粉土 Ps 值 (MPa) 0.76 0.49 1.99 预制桩 fs(kPa) 15 15 6m 以浅 15 6m 以深 20 0.49 0.60 0.88 2.80 8.49 15.57 6m 以浅 15 6m 以深 20 25 30 70 80 100 fp(kPa) 4500 6000 钻孔灌注桩 fs(kPa) 15 15 6m 以浅 15 6m 以深 15 6m 以浅 15 6m 以深 15 20 25 55 60 70 fp(kPa) 1400 1800 抗拔系数 λ 0.7 0.7 0.7 ③ ④ ⑤ ⑥ ⑦ 1 ⑦2-1 淤泥质粉质粘土 淤泥质粘土 粘土 粉质粘土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0.7 0.7 0.7 0.7 0.6 5.本工程拟采用组合式塔吊基础,即:钻孔灌注桩+型钢格构式立柱+钢平台。由 4 根格 构式钢柱子组成,高 9.5 米,格构式钢柱尺寸 480*480,采用∠140*140*12,缀板采用 440*200*12,钢柱埋人搅拌桩内 3 米,格构柱之间采用 18#槽钢作水平和斜向支撑。钢结 构的连接形式采用焊接。 塔式起重机性能参数: 额定起重力矩 KN.M 起升机构 机构载荷率牵引机构 回转机构 最大起升高度 M 最大起重量 T 工作幅度 M 最小幅度 最大幅度 滑轮倍率 a 起升机构 速度 m/min 起重量 t 功率 KW 变幅机构 回转机构 顶升机构 平衡重 T 总重量 T 工作温度 装机总容量 KW 速度 m/min 功率 KW 速度 r/min 功率 KW 速度 m/min 功率 KW 50 米臂长 55 米臂长 29.8 -20—+40 37.7 3 2 104080 31.5 40 3.3 0.65 4.4 0.5 5.5 12.46 13.92 5 6 独立式 附着式 6 2 55 4 2040 6 20 2.2 3 800 M5 M4 M4 40 140 5.424245.42424 三三. .格构柱、格构式塔吊基础施工要求格构柱、格构式塔吊基础施工要求 1、格构柱端与钢平台用焊接连接,钢平台上采用基础固定节与塔机连接。 2、格构柱锚入桩基中的长度不小于3000mm,并需增加箍筋和主筋数量,确保焊接质 量桩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35;本工程格构柱锚入桩基中的长度3000mm,桩采用水下C35混凝 土。 3、吊(插)入桩孔时,应控制钢构柱的垂直与水平二个方向的偏位。特别需防止浇 捣混凝土后钢构柱的偏位,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防偏位措施(采用模具等定位方法)。 4、钢构柱尽量在工厂制作,成品后运往工地。现场焊接水平杆与斜撑杆(柱间支撑) 等构件,必须持有焊接上岗证,原则上仍应由生产厂家派员施焊。 5、单肢钢构柱内部需留有足够空间,浇捣混凝土中应采取有效手段保证混凝土的填 充率达到95%以上。 6、 开挖土方时, 塔机钢构柱周围的土方应分层开挖, 钢构柱之间的水平与斜撑杆 (或 柱间支撑),连接板等构件,必须跟随挖土深度而及时设置并焊接。 7、塔机使用中,要经常观察钢筋混凝土连接块的变形情况;经常观察地脚螺栓松动 情况,随时拧紧;经常观察塔机的垂直度,发现超差及时纠正。 四四. .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方案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方案 4.14.1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 图纸会审→编写施工方案→施工准备→技术交底→基础验收→材料验收→原材料矫 正→原材料打砂防腐处理→柱、梁预制→分片组对→停点检查→分片吊装→梁、支承安 装→钢梯、平台安装→质量检查→交工验收。 4.24.2 主要施工方法和关键操作法主要施工方法和关键操作法 格构柱制作技术要点 1、角焊缝高度不小于 8mm,所有焊接全部用满焊。 2、对接接头角钢与连结角钢同规格,接头角钢长 540mm,空隙 14mm,焊缝高 10mm。 3、角钢接头位置错开,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超过 50%,接头位置错开长度不小于 1m。 4.34.3 钢结构制作钢结构制作 主要制作工艺(附工艺流程图) ⑴ 原材料矫正:合格原材料在下料前必须进行矫正,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⑵ 放样、号料 ①号料前对钢材规格、材质进行检查,并进行标记移植。 ②加劲板、连接板采用样板号料,必须号出检查线。 ③号料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④放样、号料必须预留余量,预留余量按以下计算: 气割缝宽度:板厚≤14mm 2.0mm ; 考虑焊接收缩余量,板料宽度方向预留余量。按每条焊缝收缩余量计算如下:贴脚焊 缝 0.5mm。 ⑶ 下料、切割 下料是构件制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下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 到最终构件的成形质量。因此,在下料前应首先根据施工图纸尺寸结合构件结构形式以及 可能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下料尺寸表。 ①切割机的轨道必须平直,轨道的高低差控制在 1mm 内。 ②直线形板材用自动多直头切割机下料,其余肋板可利用剪板机剪切。 ③切割后的板料应检查外形尺寸和切断面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必要时应予以 修整或补焊,并打磨光滑。 ④为了减少切割受热不匀产生变形,一条切割缝必须一次切割完,不允许中途停止。 ⑷ 焊接、组装 ①焊接 H 型钢所有零部件组装前进行接料、焊接、校平,并除去表面铁锈、毛刺和油 污等杂物方可进行组装。 ②H 型截面构件采用 H 型钢自动组立成型,组装完毕后用对角线卡尺检查尺寸,并每 隔 400—500mm 焊定位焊。 ③板组装完毕用对角线卡尺检查尺寸,并每隔 400—500mm 焊定位焊,最后完成加劲 板的三边焊缝。 ④上下翼缘、腹板需要按拼接长度方向进行拼接,三者拼接焊缝间距应大于 200mm。 拼接采用加引弧焊接,必须在 H 型钢组装前进行。 钢结构应在预制场预制成构件、部件、组合件。 钢材变形超过允许偏差时,须在划线、下料前进行矫正。矫正首先采用机械方法,可 采用千斤顶等工具辅助矫形。用机械方法不易矫正时,可采用火焰矫正法。局部突变形, 可用火焰加热,用手锤进行矫形。 放样所用量具均应与号料、检查所用量具统一校对,达到计量标准。放样所用石笔、 粉线的划线宽度不要超过 1mm,最好用划针,以保证其准确性。 放样和号料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制作和安装时的焊接收缩余量及切割、刨边和铣平等 加工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