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CT诊断及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 CTCT 诊断及介入诊断及介入 治疗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主要好发于肝细 胞或肝内胆管细胞,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中原发性肝癌破 裂出血是引起肝癌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起 病急、病情进展快,大量出血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早期 诊断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的抢救 成功率。CT 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 究通过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用 CT 诊断, 研究显示 CT 的 临床诊断准确率达到 100%。对患者采用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 癌破裂出血,同样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对实验结果进行回顾分 析,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 19 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 的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 11 例, 女性患者 8 例; 患者的年龄在 59~ 79 歲, 平均年龄为 (71.8±6.3) 岁。 试验类型为回顾性分析试验, 试验时间为 2014 年 8 月~2016 年 8 月。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 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均为肝癌晚期;主要的临床表现 为血压下降、腹痛、腹腔穿刺抽血不凝血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 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介入治疗。 1.2 方法 1.2.1 CT 检查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 受 CT 诊断,扫 描设备采用西门 子***** Emotion 螺旋 CT 机,扫描参数:电流 180 mA,层距 5 mm,层 厚 5 mm, 对比剂为碘海醇, 检查前 8 小时嘱咐患者禁饮、 禁食, 检查过程中取仰卧位,对上腹部进行常规平扫及三期(动脉期、 门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获取图像后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由同一名或同一组临床医师对患者的 CT 表现进行评价。 1.2.2 治疗方法 对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补液、输血等内科治疗方法,纠正患 者的电解质紊乱症状,在此基础上给予肝动脉栓塞止血治疗,采 用 Seldinge 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穿刺成功后立即置入 血管鞘、引入导管,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观察患者体内的肿瘤 数目、分布、肿瘤供血动脉走行等情况,结合螺旋 CT 明确血管 与出血区域的关系,找到出血部位及供血动脉后,将导管置入到 目标动脉中,注入适量明胶海绵颗粒,再次实施动脉造影确定肿 瘤的供血动脉已经充分闭塞,出血征象完全消失。术后给予常规 抗感染和保肝治疗,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 CT 检查结果,评价介入治疗的手术效果,分别在治疗 后 6 个月、12 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死亡率,并对 患者的生存期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 分数(%) ,例(n)表示,采用x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 采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T 检查结果 CT 扫描显示巨块型肿瘤 13 例,结节型肿瘤 6 例。其中 6 例 伴有明显出血症状,5 例为斑片状出血,8 例自发性破裂腹腔内 出血,其中合并肝被膜下出血 5 例。 2.2 介入治疗结果 19 例患者中 17 例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后止血成功,临床检测 发现患者的血压回升,临床病症状明显改善,2 例患者治疗后因 肝衰竭死亡, 分别于治疗后第 6 个月、 12 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 治疗后 6 个月患者的死亡率为 47.37%,治疗后 12 个月患者的死 亡率为 100.00%。平均生存期为(6.85±2.01)个月。 3 讨 论 3.1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发病机制分析 通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发病 机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1)对于 部分已经发生肝内转移的病例而言, 由于癌细胞转移可能会压迫 肝静脉,引起肝脏内的部分血管阻塞,进而使肝内瘤体血流发生 改变,一旦血管压力升高,则会增加血管破裂出血风险;肝内肿 瘤血管生成缺陷同样也可能增加破裂风险; 肿瘤中心坏死也是引 起破裂出血的重要原因,坏死会使得液化张力变大,引起坏死周 围组织脆性增加, 一旦遇到瘤内压力升高, 可能会引起破裂出血; 另外门静脉高压同样会引起周围动脉压力升高, 因此血管壁较薄 的动脉分支更容易引发破裂出血。 3.2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 CT 诊断 临床上目前主要采用影像学诊断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 另外, 腹腔穿刺也是诊断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合并腹腔内出血的重 要手段。目前为止,临床上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等影像 学方式包括 CT、 血管造影、 B 超等, 在众多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中, CT 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相对较高,能明确患者的破裂出血范围、 位置及严重程度,对临床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董景辉在其报道中显示, CT 诊断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灵敏度高达 100%,其诊断结果远 优于血管造影检查,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于广泛推广。原发 性肝癌破裂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又可分为被膜下出血、 腹腔出血及 瘤内出血等, 本研究中 CT 扫描显示巨块型肿瘤 13 例, 结节型肿 瘤 6 例,其中 6 例伴有明显出血症状,5 例为斑片状出血,8 例 自发性破裂腹腔内出血, 其中合并肝被膜下出血 5 例。 主要的 CT 表现为被膜下新月形高密度影、 瘤内肉片状/不规则高密度影、 腹 腔积液内不规则高密度影等。 3.3 介入治疗分析 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多发于肝癌晚 期,具有极高的病死率,治疗治疗难度大,部分患者可因快速失 血休克而死亡。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使其成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 肝癌破裂出血的几点优势分析:介入治疗的创伤小,对该患者的 机体功能影响较小,止血迅速,不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再次出血 率低,并且适应症广泛,可重复应用,适用于大多数原发性肝癌 破裂出血患者。 本研究中 19 例患者均接受紧急肝动脉栓塞治疗, 其中 2 例患者死于肝衰竭,手术前对患者的肝功能评价为 Child C 级,2 例死亡患者均伴有大量的腹腔积液,门静脉主干癌栓, 死亡原因是介入治疗引起肝脏内血液供应减少, 诱发肝衰竭死亡。 其余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CT 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诊断率较高, 本研究中的准确率为 100%。介入治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 血的首选方法,其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介入治疗的方法 操作简单、疗效快,且并发症少,有助于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 延长肝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