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相似教案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人教版类似教案 篇一:人教版数学 图形的类似 一、教学目的1.明白类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即:类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2.会根据类似多边形的特征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类似,并会运用其性质进展相关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类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与识别。2.难点:运用类似多边形的特征进展相关的计算。3.难点的打破方法(1)判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类似,要看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是否相等,且对应边的比是否也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可以以矩形、菱形为例说明:仅有对应角相等,或仅有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多边形不一定类似(见例1),也可以借助电脑直观演示,增加效果,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2)由类似多边形的特征可知,假设已经明白两个多边形类似,就等于明白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在计算时要能灵敏运用。(3)类似比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它本质是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即类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长放大或缩小的倍数)。学科王三、例题的意图本节课安排了3个例题,例1与例3都是补充的标题,其中通过例1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判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类似,要看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是否相等,且对应边的比是否也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假设说明两个多边形不类似,那么必须说明各角无法对应相等或各对应边的比不相等,或举出适宜的反例,在处理这个征询题上,依托直觉观察是不可靠的;例2是教材P39的例题,它主要调查的是类似多边形的特征,运用类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求解;例3是类似多边形特征的灵敏运用(使用方程思想)的标题,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本人的学生学习的程度,适当增加一些标题用以稳定类似多边形的性质。 篇二:图形的类似教案 人教版数学 一、教学目的1. 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类似的概念。2. 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二、重点、难点1. 重点:类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2. 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3. 难点的打破方法(1)关于类似图形的概念,可用大量的实例引入,但要留意教材中把形状一样的图形说成是类似图形,只是对类似图形概念的一个描绘,不是定义;还要强调:①类似形一定要形状一样,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其大小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当形状与大小都一样时,两个图形确实是全等形,因此全等形是一种特别的类似形);②类似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的情况,如飞机和飞机模型也是类似形;③两个图形类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类似图形。(2)关于成比例线段:①我们是在学生小学学过数的比,及比例的根本性质等知识的根底上来学习成比例线段的;②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纳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留意统一单位;③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④四条线段a,b,c,d成比例,记作 或a:b=c:d;⑤假设四条线段满足 ,那么有ad=bc(为利于今后的学习,可适当补充:反之,假设四条线段满足ad=bc,那么有 ,或其它七种表达方式)。 篇三:九年级数学(人教版)第27章《类似》全章教案 第27章《类似》全章教案 27.1 图形的类似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的 (一) 知识目的 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图形的观察,获得理性认识,从而加以识别类似的图形. (二) 才能目的 通过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与别人沟通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征询题. (三) 情感目的 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育学习的自决心. 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从中猎取信息,培育他们的观察、分析及归纳才能. 三、 教学难点 应用获得的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实际征询题.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教材第36页的两组图形,你能觉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以下几组几何图形,你能觉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而得出:具有一样形状的图形叫类似形.(出示课题——图形的类似) 2、对(2)中的3组图形,通过图形的缩小或放大,再利用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等变换,使它与另一个图形可以重合,从而加以验证它们是类似的图形。 3、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图形,请举出一些例子与同学们沟通. 三、试一试:利用课本后面的网格或格点图纸出几组类似的图形,并利用幻灯片加以 展示,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探究: 1、考虑教科书第37页观察中的征询题,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类似吗? 2、 观察以下列图中的3组图形,它们是不是类似形?为什么?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节课“类似图形的特征”做好预备) 五、 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第37页练习第1、2题。 六、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哪些收获? 七、课时作业 1、根据今日所学的内容,请你搜集或设计一些类似的图案. 2、习题27.1第1、2题. 27.1 图形的类似 第 二 课 时 一、 教学目的 (一)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图形的观察,获得理性认识,从而加以识别类似的图形. (二)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类似图形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测量等过程,能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征询题; 2、回忆类似图形的性质、定义,得出类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根本性质。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与别人沟通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育学习的自决心.开展审美才能,加强对图形欣赏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多媒体——教材中的图27.1.l-4 (1)(用投影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展示).观察类似三角形的特征,得出:三角类似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以及类似比. 2.课前热身 分组活动:(5分钟)复习类似变换图形,掌握类似形的根本特征:对应角相等,对应 边的比相等. 3.合作深究 (1)整体感知 从回忆旧知“类似多边形性质”入手定义类似三角形,认识符号类似于“∽”,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两个三角形类似——从课本第41页中“习题27.1第5题”,通过测量得到DE∥BC时, △ADE∽△ABC-一给出三角形类似的定义. (1) 四边互动 互动1 师:老师展示投影1:课本第38页中图27.1.1-4.这两个图形有何共同特征? 生:答复略. 师:这两个图形的不同点在哪里? 生:答复略(老师在学生进展议论、沟通、评判构成共识后可由学生进展口头归纳.) 明确 图上所展示的两个类似图形中,∠A=∠A',∠B=∠B',∠C=∠C', 定义类似比:两个类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类似比. 留意:类似比是有顺序的,△ABC与△A'B'C'的类似比为k,那么△A'B'C'与△ABC的类似比为互动2 师:展示投影2:课本中第39页图27.1-5.△ABC与△ADE的三个角对应相等吗?为什么? 生: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