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州兰坪营盘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百度文库 兰坪营盘镇 不止一次地看见澜沧江。每当我站在这一条江边,看江水丛脚 下经过并投入自然屏障的时候, 我就被不知它要到哪里去的迷茫 所驱使,想跟着大江行走,一直走到它停留的地方。曾经在昌都 停留,站在云南桥上看茶马古道上的赶马哥;曾经在德钦停留, 领略卡瓦格博下的壮丽山河;曾经在茨中停留,聍听峡谷中百年 教堂的钟声;也曾经在版纳停留,寻觅江边小卜哨清越的身影; 还有吴哥、西贡……这是一条承载着东亚文明的河流,每当它驻 足的时刻,就是一种伟大文明的诞生,然后它又义无反顾地向南 海奔去,仿佛所有的一切只是这条历史长河中的一抹白浪。 又一次站在澜沧江边, 那是在澜沧江流经云南的第三个县兰 坪的江边。江水穿行于怒山山脉和云岭山脉之间,劈开黄登岩峡 谷,到达与拉井小河交汇的地方,形成一个U 字形的拐弯。在拐 弯的顶端, 云岭富和山的怀抱中, 有一块小小的台地, 远远望去, 几座高楼伫立在一片青瓦平房的上方。沿山坡而下,一层层的梯 田为赭红色的峡谷添上大块的绿,似乎极不协调,好在远处山峦 上星星点点的田地起了呼应。江对面是高耸的碧罗雪山,峰顶被 大片的云所遮挡,有一条道路曲折地在山脊上蜿蜒,直入云端。 这片在澜沧江峡谷中令人感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叫营盘, 隶属 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一个小镇。 1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百度文库 兰坪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的重要门户,被 誉为“三江之门”。作为“三江并流”的大门,兰坪地处“三江 并流”山脉走向的天然垭口,从这个垭口进入三江腹地,可以全 天侯直通“三江之魂”梅里雪山;作为大门,兰坪是唯一连通三 条大江的交通枢纽,成为“三江并流”四通八达的交通驿站。作 为大门,兰坪是“三江并流”地质独特性、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 化多元性的起始地带,拥有“三江并流”的景色和品质。 如果说兰坪是“三江之门”,那么澜沧江边的小镇营盘,就 是这道大门上的锁。 营盘特殊的地理位置, 使其自古以来就是 “三 江并流” 区域,尤其是澜沧江和怒江的交通枢纽。 向东, 经兰坪、 剑川达内地;向西,历来就是进入怒江峡谷的官道;向北,经维 西、德钦连通西藏,是唯一不受冬季封山影响的道路;向西,直 通保山、六库等地。所以,不论茶马古道、盐马古道,还是银马 古道,都从这里经过,使营盘成为一个独特的地方。 摘录一段 1932 年一位旅行者的记录,他说:“营盘街,是 杨武愍公——玉科的故里。为大理、丽江、鹤庆、剑川、维西、 兰坪、喇井、泸水、知子罗、上帕等地的贸易中心,是沧江边一 大市场。 ……街场周围, 瓦房最多, 有十字街一条, 铺面很多, …… 所有一切洋广杂货,应有尽有(缪悔一《沧怒两江见闻录》)。 从这份记载到镇里老人的回忆,营盘镇过去被称为“小昆明”, 是滇西北一带的物资集散中心,从大理的茶叶,邓川的乳饼,丽 22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百度文库 江的皮革,西藏、怒江的药材,兰坪、云龙的盐,到各种山货、 牲畜、农产品,以及印度、缅甸的宝石、洋货,甚至大烟等等, 都在这里交易。82 岁的余琨老人说:“杨大人规定这里每月初 十、十一和二十四、二十五赶两街,一街两天。每天都有上万人 入街,卖药材的最多,有黄连,贝母、秦归……。大理人主要是 来收药材,运生活用品来卖;保山人主要是来驮盐,运洋布来 卖……还有大商号,像鹤庆的赵焕然、喜州的杨顺祥,还有剑川 金华人李××开的都是大商号,常年住在这里。” 我们没有等到赶街的日子,虽然随着交通的改变,这里已不 复当年“小昆明”的盛况,但仍然是澜沧江峡谷中乃至“三江并 流”区的一个大集镇。商铺、食馆很多,还有许多用木杆、塑料 布搭的棚子,到夜里十一二点还灯火通明,卖着服装、鞋帽和日 用百货。最好销的应该是我们久违了的解放鞋,澜沧江两岸绵延 的大山为这种鞋的生存提供了广袤空间。 六(库)兰(坪)公路和营(盘)维(西)公路在这里交汇, 车子却很少见,街上更多多的是骡、马、驴。周围的村子几乎家 家都养着驮畜,虽然公路大多已修通,不过买得起车子的人家很 少,大多数的人还是使用这些原始的运输工具。其实,营盘在某 种意义上是马帮驮出来的,在 1976 年公路通车以前,各种商品 都是沿着一条条古道人背马驮而来。余琨老人说: “那时马帮很 多,街天前两天就赶到营盘,镇里住不下,只能到处‘打野’。 33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百度文库 大马帮主要跑保山、下关,有三四十匹马,去西藏、怒江的马帮 很小,一般不到十匹。马帮有的是属于一个马锅头的,有的是临 时组合的,大商号一般自己都有几十匹马。”可以想象,当上万 个人、上万匹骡马突然出现在这个峡江小镇上的时候,是一番什 么样的景象,以我对营盘的认识,在这片窄小的天地里,如何容 纳得下如许众多的生命? 最著名的古道是东西向的 “杨大人的路” , 这条路东往内地, 西去怒江,是清末名臣杨玉科所筑,历来就是进入怒江的必经之 道。因为有了这条路,清末夏瑚由此进入怒江巡边,保住了大好 河山;民国元年(1912 年)李根源在营盘设立怒俅殖边总局, 管理怒江、独龙江的行政和军务;这条路的终点——知子罗,成 为怒江的首府,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迁往六库。这条路又是如 此的艰险,要翻越海拔 4000 多米的碧罗雪山,跨越波涛汹涌的 澜沧江。缪悔一先生当时循此道去怒江,他写道:“从此而上, 山坡坎尤陡,沿山腰迤逦盘绕而上,下临绝壁,路宽不过二尺, 危险异常。”后来到垭口,他们又遭遇大风,吹人欲折,冰寒刺 骨。“据云:是日风势已经很小,如遇飘雪,狂风一起,甚至将 人吹入左侧水塘;山顶飘雪极易,故旅行者,提到大雪山三字, 无不胆落呵!” 人行一天, 马走两天, 那时的怒江, 连一盒火柴都要运进去, 每年还要封山三五个月,封山前要把物资抢运进去,摔死、冻死 44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百度文库 的人马无数。后来,从保山通往怒江的公路通车了,这条道才人 烟稀少起来,只剩下当地人偶尔走一次。营盘镇政府的宣传干事 小张说,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六库读书,有时六兰公路不通,如 果绕道兰坪、下关到六库,乘车要走3 天;而走这条古道到知子 罗。再乘车到六库,只要一天半时间,这条路他走了五六次。 从营盘过江,一直是用溜索和船,根据水多水少采用不同的 方式,危险性很大。就有人倡议建桥。据载,1929 年 2 月 18 日, 兰坪县县长兼维西殖边事务处长吴崇基倡议修建营盘铁链桥, 恳 请国民政府拨给国币 3 万元。省政府主席龙云批复: “本省库帑 奇绌,何能由省筹此巨款?”此事只好放下。后历经三届县长的 筹措,于 1931 年 1 月 1 日开工修桥。又历经 6 任县长,停停建 建,几经周折,到 1941 年 6 月 20 日才算完工,施工期长达 10 年零 5 个月。营盘澜沧江桥,是怒江州境内第一座跨江铁索桥。 营盘的存在是其所在的地理因素决定的, 营盘的地位和繁荣 却是一个人决定的,那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清末名臣、爱国将领 杨玉科。 营盘,顾名思义,是驻扎军队的地方,驻的就是杨玉科的军 队。这里原来叫吉尾汛,杨玉科 1835 年出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