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 一、教学设计理念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提出初中物理尤其要学习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把学生学习活 动的设计作为主要内容,把“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习”和谐地统一起来,以促进学 生主动活泼地学习。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光的直线传播”一节是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 光学内容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 课中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本节课对光学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总领的作 用,它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学习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必备知识,使学 生了解到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后通过学习,对光有一个初步 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3×108m/s。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 法。 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 感悟宇宙之宏大。 3.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小学知识储备和初 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重点、难点、关键如下: 教学重点: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 教学难点:探究“光沿直线传播” 的过程。 教学关键: 通过学生主动学习、 实验现象分析、 类比论证的方法来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的设计四、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本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习过程以生活情境和实验来激发学习 兴趣学习动机。教学中通过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 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 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解释现象 (产生问题的现象) ──应用结论” 的科学研究方法。 这种探究方法, 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教学程序设计五、教学程序设计 兴趣引入:兴趣引入: 引入部分选用一个谜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谜语:一个西瓜在它被切开以前是什么颜色的? 分析: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西瓜瓤可能是红色的,也有可能是黄色 的,如果是生西瓜,还可能是白色的,所以学生可能得到上述的三个答案,即红 色、黄色、白色。但是标准答案是黑色的。学生们觉得很惊奇,一定会问:为什 么是黑色的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西瓜没有切开以前,里面是没有光的,任何物 体自身不发光也没有反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那是黑色的。这个道理和在漆黑的 夜晚,我们看什么东西都是黑色的是一个道理。假设这个世界没有光,我们看什 么东西都是黑色的, 或者说我们什么都看不见。 由此说明光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没有光,这个世界就不会如此五彩斑澜,如此美丽,甚至我们根本不能生存。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一)、什么叫做光源,(一)、什么叫做光源, 学生刚刚学过声现象,可以让学生仿照声源的概念自己来归纳光源的概念。 学生回答“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他们的理由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声 源”。但这样是不是完整呢?很多物体都“能”发光,但是不是所有发光的物体 都是光源呢?举几个例子来说,比如电影荧幕,月亮,我们看起来都“能”发光, 但他们是不是光源呢?先分析一下,电影荧幕的光来自放影机上的投影灯,月亮 的光是反射太阳的光, 它们自己是不会发光的, 所以都不是光源。 可以提问学生: “我们怎样修改光源的概念才够完整?”学生答: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 可以让他们列举生活中的光源。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 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一个小组列举得最多,每个小组派一名 代表回答。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所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比较高,最后列举的数目 也会很多。表扬列举得最多的小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对其中可能出现的 错误进行纠正。比如说,学生可能会说“蜡烛”、“电灯”、“星星”等等是光 源,告诉他们“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电灯”才是光源,“星星”并不都是光 源,只有“恒星”、“流星”是光源,而“行星”、“卫星”、“彗星”等都不 是光源。 在理解的基础上说明,光源是可以分类的。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灯笼 鱼、斧头鱼。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电灯。 (二)、光是如何传播的?(二)、光是如何传播的? 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 晚上汽车、 摩托车或者是手电筒的光都是直线传 播的,那么可以让他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光是如何传播的?”学生答: “光是沿 直线传播的”,猜测完了以后,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物理本来就是一 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1 1.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过程: (1)将一束光射到装有烟的可乐瓶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径迹。 ①点燃卫生香对准开口朝下的大可乐瓶,让瓶内充满烟雾,盖上盖子。实验 时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激光笔,不要照在眼睛上。 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做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光在空气中传播径 迹。 (2)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①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装有水可乐瓶子, 其中在水中放入少量的牛奶, 实验效果很明显。 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做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光在水中传播径迹。 (3)将一束光射到玻璃中,观察光在玻璃中的传播径迹。 ①在玻璃砖的后面放一张白纸,观察现象效果明显。 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做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光在玻璃中传播径 迹。 (4)让光在饮料吸管内的空气中传播,不断改变光线出口的方向,当饮料管弯 折时不能在管口的泡沫塑料 (光屏) 上见到红色的光斑, 而只有将饮料管拉直时, 才能在另一侧的光沫塑料上见到明显的红色光斑。 实验完毕后,让学生互相讨论,每组选出代表说出他们观察到 的现象,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实验的,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 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经过实验,可以得出:光在透明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接着提问: 这样说是不是完整了呢?在实验 2 里面, 我们虽然观察到光在水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面的分界面上,光线发生 了偏折,不再“沿直线传播”,哪应该怎么修改这个结论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光在空气这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水这种物质 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