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试题及答案全
2020 年高考语文 (全国卷Ⅰ) 试题及 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 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 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 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 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 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 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 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 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 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 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 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 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 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 “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 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 “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 了孔子“爱人”( “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 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 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 “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 如 “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 “孝” 之为核心理念的 “仁 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 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 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 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 “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 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 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 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 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 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 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 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 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 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 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 思。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要抓住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 加快 5G 网络、 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 重点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何为“新基建”?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 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 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 (摘自韩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报》 2020 年 6 月 7 日)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 优化升级,新基建的谋划布局早已展开,为何要选择此时按下“快进键”? 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 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 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基建投资 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 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 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 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 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 凸显,基于新时代新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推动新 基建,价值不仅在眼前,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 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新硬核 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数字动力”,为高质量 发展蓄能。 (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人民日报》 2020 年 6 月 8 日) 材料三: 中国出台经济扶持计划, 以帮助国家摆脱疫情引发的危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表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 6000 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 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 审慎。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 金注入经济。他们从 2008 年到 2009 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这一教训。 在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 70%城市就业 的中小企业。 为此中央政府将向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