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
“211 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 高等学校名称:南昌大学 建设项目名称:中部经济与社会发展 项目所属一级领域:经济 项目所属二级领域:经济 项目摘要 1. 简述本项目所面向的学科前沿、国家(行业、区域)重大需 求 实现中部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系到中部地区的快速崛 起,关系到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正是基于此背景和要求,本项 目依托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 济发展研究中心和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融合经济学、管理学和 社会学三大学科,拟对中部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和系统研究。 2. 建设目标 其研究目标不仅在于为促进中部崛起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 策参考、为中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分析提供理论基石、为中部区域 发展研究的机构和个人提供最丰富的数据库,而且还能推动中部地区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学科建设。 3. 主要建设内容 中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突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与 区域布局研究,探索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并研究 中部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结构互补机制及现实互补关系。 中部生态经济与资源开发。针对中部地区资源丰富特点,研究中 部地区生态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战略和对策,以实现中部 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中部地区社会发展问题。突出中部地区教育发展与科技进步、民 众心理和社会和谐两个主题探讨其内在关系。 4. 拟重点突破或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预期成效 本项目将突现中部区域特色,抓住中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 问题,采用计量经济学、系统科学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借鉴 GIS 和 RS 等技术方法,将集中力量产生三个方面的标志性成果: 连续出版年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报告》,使之成为兼学术性和 1 2 政策的、专门研究中部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精品; 向中央相关部门连年呈交具有影响的中部经济与社会发展咨询报 告和研究报告,真正成为中部地区政策咨询的“思想库”; 建成最完备的中部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库,成为政府界和学术界 研究中部问题的最大“信息库”。 一、项目概况 (一)本项目依托的主干学科、相关学科 本项目依托的主干学科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学科是社会学。 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级学科博士点、区域与产业经济管理是二 级学科博士点,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江西省 “十五”和“十一五”重点学科。 (二)本项目是三期新增还是“十五”项目的延续 本项目是新增项目。 二、项目建设目标 (一)建设目标 建设一个促进中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育中心、科学研究中 心、文献信息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使之达到国内同类大学的先进水 平。 1. 根据国家对中部崛起的战略需要, 重点建设好完备的中部经济 与社会发展数据库和编写好中部发展蓝皮书,提出具有实际意义且符 合中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促 进中部崛起的思想库和信息库,开放型、国际化的研究平台。 2. 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突出中部经济与社会 发展中的“塌陷”特征,将其建成为我校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三 大学科融合的基地,力争成功申报区域经济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3.引进和培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2 人、“赣江学者”1 人, 新增江西省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10 人左右。 建立起一个在国际 上有影响、国内领先的,专门研究中部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学术团 队。 4.力争发表 SSCI 和 CSSCI 论文 200 篇,出版中部相关的专著 50 部,申请并获得国家科学基金项目 10 项左右,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 30 项以上。 5.培养博士生 50 名左右,硕士生 300 名左右。 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 1.在中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西方 发达国家的区域与产业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其研究集中在 三个主要方向,即①以克鲁格曼为首的新经济地理学派;②区域政策 学派或新制度经济学派;③区域管理学派。国内学者依托了应用经济 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 中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中部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增长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转 型、产业梯移、产业 SCP 框架、产业合作等重大专项问题。研究趋势 呈现出多学科融合、多种方法并进以及视角多样的特征。 2.在中部生态经济与资源利用研究方面 从目前国外生态经济研究看,其研究集中在四个方面,即①可持 续发展的经济学研究,包括绿色 GDP、经济福利指数(IEEW)、真实 发展储蓄(GPI)和生态足迹(EF)等概念的提出和核算;②环境经济 帐户研究,包括资源环境经济整合帐户体系(SEEA)、资源环境价值 核算体系(CSEEA);③环境价值估计,包括 Costanza 的生态服务价 值、 Odum 的能值分析等; ④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研究, 包括 Grossman 的倒“U”型曲线假设、Pearce 经济与环境关系理论和叠代分割等理 论等。国内学者依托了经济学、地理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特别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GIS 和 RS 的研究 方法对中部地区资源与环境开发和利用进行了科学研究。研究重点集 中在中部地区环境承载力问题的对策研究、循环经济与资源配置的理 论研究、区域资源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中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 用问题研究、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研究、中部地区资源型城 市承载力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等。研究趋势将充分利用 GIS、RS 等技 术进行大尺度、大空间范围的动态对比研究,同时在学科交叉方面将 呈现出更为明显的融合性。 4 3.在中部地区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方面 国外学者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涉及到的学科颇多, 关注的主题丰富, 从对基本社会问题的研究向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转换,研究的领域日 益细化。美国社会学家富勒曾提出社会问题有客观和主观两种因素。 在主观因素方面,民众心理便占据了主要地位,如迈尔斯的社会心理 学研究;在客观方面,将以人力资本为先导展开研究成为主流,如巴 罗和萨拉易马丁所构建的基于开放条件下技术扩散的“经济赶超”模 型、跨越式发展是在技术进步推动下的超常规发展研究。在国内,学 者们依托理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教育经济学、管 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法对中部地区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重点集中在:①对中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科技创新研究,包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教育和谐发展 机制与模式研究、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社会富裕、社会公平问题的 研究、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城镇医疗保障研究、公共就业培训问题 研究、教育与社会分层等问题的研究。②探讨中部民众心理与社会和 谐关系,包括老年人问题、民众心理对比、社情民意调查等。研究趋 势将是对多个学科体系进行整合, 从不同层面、 不同视角进行全面的、 多维的剖析。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