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程思政”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程思政”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合到不同类型的课 程教育教学中,着眼于培养学生思政素养,全面构建“大思 政”格局,进一步优化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使其他课程 始终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将思政工作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 学过程中, 是实施 “课程思政” 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 为此, 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要注重课程教学德育 目标的引导作用, 深入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 “思政元素” , 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课程思政”改革全面展开,在教好书 的同时育好人,为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保驾护航。 一、 “课程思政”教学的德育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资源融入 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 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 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 、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 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通识课和专业课 (以下简称 “专业课” ) 是学校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课程,以这些课程 为载体,促进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完善构建,为学生打造一个 广阔的思政知识学习平台[1]。培养学生思政素养重点在于帮 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实现 良性发展,注重对学生思政状态的准确掌握,并通过思政内 容的有效融入,逐步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信念、道德 品格,使之能正确应对和有效解决人生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 题。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多留意学生思想状况的 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 的师生关系, 针对各个专业学生实际设置和优化 “课程思政”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追求个性化发展中注意与当前国家发 展、社会进步保持一致,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做了大量的尝试,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迄今为止在 “课 程思政”建设和改革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有些 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科学系统的思维,没有从“思政 元素”融入专业课中应遵循的原则出发,制定可实施性较高 的教学改革方案。 “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 教育和引导,同时要认识到这一改革推进中,应起到促进思 政课和专业课教学在培养人才上的良好互动,各自守好自己 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但调研发现,专业课教师在 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力度掌握不够,有的顾此失彼,有的 过犹不及,极大地损伤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效果。这 就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结合自己课程 特点恰如其分地选择相应的思政元素,尽可能挖掘和选取学 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 素的有机融合。 另外, 在一些专业课中受制于体制机制不活, 课程思政教学部分通常流于形式,这就导致思政教育体现出 较强的主观色彩,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有些教师在进 行课程教学时,将思政内容讲解独立出来,导致整个课程出 现教学内容分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有关知识,并 且不能保证思政内容在这些课程中的系统呈现。 三、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措施分析 为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取得成效,需要我们围绕课程 思政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剖析、总结与反思, 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应对策略。 (一)注重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 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 应有之义。专业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施“课程思政”的重 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1.增强教师对专业学科思政教育功能的认识 学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需要依靠思政课教师和其他课 程教师的协作配合,优秀教师不仅是指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 和理论水平,最主要在于以德育人,做好学生的道德榜样。 专业课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时, 应将 “思政元素” 自然融入其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即是在传授专业 课知识的同时,加大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培育。突出教师对学 生知、情、意相统一的教育和引导,充分利用专业学科教学 平台,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效指导。 2.明确“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专业学科始终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专业 性较强,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错误的认为将 “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会削弱这些课程的学习, 并且会影响教学内容进度。因此,为了促进“课程思政”教 育改革, 要注意到 “思政元素” 在专业学科中融入的必要性, 处理好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间的关系。只有在思政内容与专 业课教学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能避免出现生拉硬扯的现象, 是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关键。思政内容体现在专业 课教学中, 能提高这些课程的教学效能, 进而达到育人功效。 例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古代传统文化的所颂扬的礼貌 待人、文明谦让等方面的内容,能在保证课程教学取得良好 效果的同时,又在不经意间促进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 3.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水平 专业课教师是教学实践中的主体,能起到指导教学内容, 控制教学进度的作用,为了确保思政内容和专业课教学有机 结合,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 在教师对思政理论有系统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课程思 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思政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 师思政理论水平的提高是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实现的,要求 专业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系统学习,充分掌握马克思主 义理论,利用这一理论引导作用,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保证 专业课教师能很好开展教学活动。并且专业课教师应学习国 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为学生提供教育价值较高的思 政教育内容。如当前一些学校为专业课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政 治理论教育培训,促使教师掌握新的思想政治动向,采取适 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实践。 4.提高教师甄别真假信息的能力 当下,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 爆炸、网络信息满天飞,专业课教师应具备甄别真假信息的 能力,对错误言论进行有力抵制和批判,积极弘扬社会正能 量。这不仅能保证专业课教学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也是促使 学生能抵制错误思想的有效途径。 因此, 在开展 “课程思政” 教学时,要坚持思政教育基本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提高教师政治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 [3]。例如,社会学教师可将当前热点问题引入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辩论,最终总结归纳出见解独到且 正确的思想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思考能力, 使得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能准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为 学生顺利成长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5.健全“课程思政”体制机制 健全“课程思政”体制机制,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的深入提供借鉴,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完善专业课教师 的绩效考核管理,将专业课程实践开展中思政教育的结合情 况作为教师考核重要指标,从而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大对思政 教育的认识,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到学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中, 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水平。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有 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