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材分析》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 课程介绍 教材是根据教育目的与学科任务编 写和组织的、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体系。教材主要 .. 指 教科书而言,还可以包括教科书以外的 教学文字材料、教学音像资料以及学科 图表等教学资料。 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是中学化 学教师把握、领会和组织教材以便有助 于教学展开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教学 准备的首要工作。 它对于教学“计划—— 实施——评价”的内容及过程, 对于每个 年级以至每课的准备,对于讲授内容的 精选和处理,对于学生课业负担的控制 以及教具的选择与研制等,都是十分重 要的。 化学教师要经常对章、单元、节或每课 的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 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的主要步骤 包括:认识和理解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拟对这几项 工作做一些归纳与探讨。 一、认识和理解中学化学教材 认识和理解教材是教材分析与研究的第 一步。认真阅读教材,熟悉本段教材的 章、节名称,主要内容和段落,达到能 概述内容的要点、编写层次与顺序的程 度,为认识和理解教材奠定基础。 认识和理解教材,通常应该做以下几项 工作: (一)识别教材的内容 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从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角度大致划分为化学基本概 念、化学基础理论、描述性化学知识、 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六大部 分。认识和理解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 的内容属于哪部分知识或技能。还要研 究本段教材中各个具体内容分别属于哪 部分知识、技能,以便依据不同类别知 识、技能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择定适当 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二)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 分析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是认 识和理解教材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教 学设计和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之一。教 师应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 材的内容,仔细区别哪些是学生必须掌 握的知识和技能,哪些是为了让学生掌 握这些知识、技能而安排的背景材料、 例证或过渡性练习,准确地找出教材内 容的要点或知识点。 (三)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 辑关系 思路往往不是教材外显的部分,内容的 逻辑关系也容易被忽视,对此,教师在 认识和理解教材时应该特别给予重视。 要分析本段教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表达方式和程序,研究素材、例证、 练习与知识、技能穿插编排的意图,从 中领悟出教材提供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 法,明确教材的思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 系,以此作为理解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 和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四)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 作用 掌握新旧知识、技能的联系,是搞好新 知识、技能教学和实现知识系统化的重 要环节。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中 的新知识和前后教材中知识的关系,发 掘新知识、技能的“生长点”,以实现知 识、技能的正迁移。还要分析教材中新 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将 新知识归纳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去,努力构建各类知识、技能的网络, 从全局上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 认识和理解教材示例: 现以“盐类的水解”一节为例,讨论怎样 认识和理解教材。 1.识别教材的内容 从总体看,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 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 本节教材中盐的水解规律是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要突出系统性和论证性。盐类 水解的概念是化学基本概念知识,在教 学中要加强对其内涵和外延的揭示与领 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则是化 学用语的技能,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 依据和规范要求,并加强书写训练。 2.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 知识、技能的要点:盐类水解的概念; 两类盐水解的一般规律;盐类水解的离 子方程式。 可从知识、 技能的要点中分解出知识点: 盐类水解的概念;强酸弱碱的盐水解的 规律;强碱弱酸的盐水解的规律;盐类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判断正盐(弱酸弱 碱生成的盐除外)水溶液的酸碱性。 教材用较大篇幅分析两种盐水解的过程 和介绍盐类水解的利用,这些内容是研 究盐类水解规律的背景材料与应用例 证,不属于知识、技能的要点。 3.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 “盐类的水解”教材内容依次包括三个部 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 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 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 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 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 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 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 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及实例,促进 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和深 化。 为落实好“盐类的水解”教材的内容,教 师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帮助 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 跃。要依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鲜明的 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深入探讨产生宏 观现象的微观本质,以形成盐类水解的 概念。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 纳法揭示几类盐水解的规律。然后,要 运用演绎法,将规律应用于解决盐类水 解利用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盐类水解及 其规律的认识。 4. 教材内容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电解质理论主要包括 两项基本内容: 一是研究电解质的电离, 建立强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及其电 离平衡有关的概念;二是研究电解质的 化学变化,主要讨论离子互换反应(酸、 碱、盐间的复分解和盐类的水解)与电 化学反应(原电池反应和电解)的一般 条件与规律。 “盐类的水解”一节教材安排在离子反应 和强弱电解质之后,使盐类水解过程和 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和强弱电解质概念 的指导下进行,还可以通过与已有离子 反应知识的比较、辨析帮助理解。教师 要善于运用这些已有知识,并从中发掘 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此外, 在本节教材学习结束前,应该通过适当 方式对离子反应的知识集中整理、 小结, 并把这些知识纳入到电解质理论知识网 络中去。 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依 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学生 实际,经过提炼加工,科学准确地制定 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这项 工作既是教师制定课时计划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设计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过 程的基本依据。因此,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分析研究教材的关 键步骤。 (一)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经常需要制定章、单元、 节和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的是预期通过教学过程使学 生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从素质 教育和综合发展的观点出发制定的教学 目标,应该是包括“双基目标”、“能力目 标”和“教育目标”等在内的较完整的目 标体系。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应从可以观察 和测量的学生行为的变化去说明教学应 达到的具体标准。现以“双基目标”为例 加以说明。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双基是指化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规范的“双基目标”主要 从两个方面规定具体标准:一是把教学 大纲的目的、要求细目化,明确规定学 生应学习的知识、 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 二是使用恰当的行为化的语言,明确地 表达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境或条件下应达 到的水平。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把教材中知识的教学 目标界定为三个层次: 了解——知道“是什么”。能够记住学习 的知识要点,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 是什么。 理解——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 和原理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