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2021冲刺版)测试卷六(打印版)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万古惟留楚客悲”,这就是中国人对屈原的 感情。 屈原是对君子人格的推崇和敬仰,是对小人的讽刺和鞭策,是对君王的规劝和期待。扶阳抑阴、遏恶扬善、挟正祛邪、伸张正义、教化人心、移风易俗,这正是端午节的重要 和基本精神。 A.浓厚 纪念 内含 B.深厚 记挂 内含 C.深厚 纪念 内涵 D.浓厚 记挂 内涵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唐诗中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不仅来自开放、国力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先进开明的政治文化。 B. 虽然网上购书方便、快捷,但实体书店是一种文化设施,是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场所。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 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些对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通过诗词的传承,可以看见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文化的载体、思想的材料。正是因为语言的诞生,才开启了民族的文化积累、人类的文明时代。 B.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是家喻户晓的名句,《诗经》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C. 文化并不需要高屋建瓴的纲领,也不需要被高高供奉于展架之上;文化只需要在每一次凝视、惦念、阅读、演奏中活着。 D. 你以等一朵花开的心境,等待汤炖出美味,一点也不着急,也不在乎所谓的效率。真正的高效,不是短时间里获得了什么,而是长久地拥有了某种心性。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4-6题。 文学的极致境地 李国文 ①王安石有一首应景诗,很了不起。在数不过来的有关春天来临的诗篇中,王安石的《海船瓜洲》诗,是脍炙人口的翘楚之作。 ②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③王安石距今近千年,千年之后,他的这首诗,仍可在人们的口头咏诵,这大概是真正不朽了。这首《泊船瓜洲》之所以被人牢记,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因为其中的一个“绿”字。这是诗人几经改动,斟酌,思量,最后才敲定的这个“绿”字,读过中国旧诗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这个典故。 ④应该说,王安石写这首诗的背景应该是长江流域一带的风光。但伟大的作品,令我们心存敬畏的作品。通常能用传神的文字,在读者的想象空间里,构成一个完美的文学世界。我们倘伴其中,经度的时差,纬度的温差,其实是不存在的。好的作品,总是跨越时空,这就如同在新春季节里,那覆盖一切的绿,夺走你全邮视线,让你无暇顾及其他。一个“绿”字,让文学家的王安石尽得风流。 ⑤据考证,这首《泊船瓜洲》诗的写作时间,应为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的每二月,也是王安石上年四月第一次罢相后回金陵,再度复相,前去汴渠途中的作品。此时的王安石心情比校复杂,知道政事不可为,而不得不勉强为之,知道上命不可违,而不得不捏着鼻子去。无论如何,熙宁二年风光不再,上下左右处处掣时,兴致顿减的王安石,其实并不想再作冯妇。当时从金陵到汴采,应该是大运河北上,再滔黄河西去,第一步,自然要先渡过长江,诗中的京口即今之镇江,江对岸就是瓜洲,想到过江后天色已晚,递船泊过夜。船上的王安石,福此江水呜咽,明月当头之际,能不思前想后,而心系江宁,春恋故居吗? ⑥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首先是政治家、改革家,其次才是文学家,但是,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是以其诗文面留存在记忆中,政治这东西,休看显赫一时,生命其实短暂。无论在历史上划出过多深的刻痕,产生过多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有点像北方的寒冬,然有介事,而且尾巴拖得很长很长,迟迟不肯离去,可最后的最后,冰消雪触,了无踪迹。可文学呢?更像南方的春天,那一派触目皆绿的景象,会一代一代永无止境地续下去。 ⑦如今,关于他毁誉参半的变法,是非纷纭的改革,随着岁月的变迁,沧桑的转换,已经演出了别人的视野。可千年之后,这首关于春天的诗,却像历久弥香的陈酿一样,只要春天来,就会齿频生香地吟咏出来。 ⑧文学家与政治家的区别在于,前者总是一切从感情出发,主调为热,后者总是一切归结于理智,主调为冷。文学家感情热度上升,使要沸腾,便要膨胀,政治家以理智权街局势,势所必然地会冷静待之,审慎行事。所以,文学家不宜从事政治,政治家不宜投身文学。王安石的失败,或者说,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有许多内在的外在的原因、强行变法,过热过急,排斥异已,不择手段。但最主要的是他推行政令的“度”,受到太多他作为文学家性格的干扰。在文学上,王安石极自信。据《邵氏闻见录》:“王荆公初参政事,下视庙堂若无人,一日争新法,怒目诸公曰:“君辈坐不读书耳。”赵清献同参政事,折之曰:“君言失矣,如皋。爱、程、契之时,有何书可读?”荆公默然。”自信到蔑视群伦,同顾一切。这个曾经极自负、极自大的人,居然在诗的末尾一句,写出“明月何时照我还”来,此时,面对政治畏途,全然没有了吟诗作赋的风采。前路的艰险崎岖在政治家内心里化作了忐忑的回音。到汴渠以后,这个已无当年雄起之心、振翩之念的王安石,再难振作。果然,次年十月,第二次罢相,从此退居江宁。 ⑨至此,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彻底地打败了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 4.文章第③段一个“绿”字,让王安石尽得风流,作者认为使其“尽得风流”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能用传神的文字,在读者的想象空间里,构成一个完美的文学世界。 B、能超越时空,给读者美的感受。 C. 它夺走了我们全部的视线,让我们在尽情品味的时候,无瑕顾及其他。 D. 王安石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文字和作品使我们心存敬畏。 5.文中“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王安石复杂的心境。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王安石知道政事不可为,而不得不勉强为之。 B. 王安石认为从金陵到汴梁,路途遥远、艰险。 C. 江水鸣咽、明月当头,王安石身处瓜洲,可是心却在故土。 D. 面对政治長途,前路的艰险崎岖在他心里化作了忐忑的回音。 6.“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彻底打败了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有哪些?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王安石的政治生命比其文学生命短暂。 B. 王安石在推行政令的“度”的把握上,受到太多他作为文学家的性格的干扰。 C. 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极其自信,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却非常忐忑。 D. 王安石的变法毁誉参半、随着岁月的变迁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 7.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瞄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 B. 诗歌描绘了一幅水雾迷蒙的春光图。 C. 诗中的“江”“鸟”“山”“花”被涂上了碧绿、莹白、青翠、绯红的色洋。 D. 景物虽好,但春归人未归,流露出浓浓的乡愁。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接置后,不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