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 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 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 信息的技能。 过程方法 1、学会用表格比较的方法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尝试运用已学过 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 原因。 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家乡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 学习地理的兴趣。 2、继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对地理的兴趣。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 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1、学生网络查询。 2、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学生 教学内容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在教学中,应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协作”的学习习惯。 农业是很重要的生产部门,但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因地制宜发 展农业的观念。 三、教学模式 这节课是基于局域网络下的“学”与“教”上网查阅着力于调动学生自主协 作学习,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生 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 三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合作 - 探究”教学模式,如下: 教法设计 本节课利用网络,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 实现知识的落实。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授课 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网络应 用分析 导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锄 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些诗 句描写的都是关于农业的,说明 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 回 忆 复 述 创设情境 引起兴趣 新课 探究 (过渡:农业与我们有怎样的关 系呢?板书课题)我们先来谈谈 农业与我们的关系: (一)农业与我们: 〖明确〗 :我们的吃、穿、用都来 自农业。 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 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 (教师小结) 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 回答 发挥学生的 观察力,培 养表达力 任务设计 任务呈现 教师 学生 组织执导 感知质疑 网络 自主探究 交流评价 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 呢?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以 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什么这样 分布,与什么有关系? 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 业的分布与降水有怎样关系?我 国有几大牧区?都有什么著名的 畜牧品种? 3、我国的林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属于什么地形区?降水情况怎 样?属于什么干湿地区? 4、我国渔业是怎样分布的?我国 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哪里? (教师评价、小结) 明确〗 :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 与北方的差异。 上网查询, 把全班分成 四个大组, 每组查一个 问题 师生互动 在教师指导 下,进行自 主学习,培 养合作、交 流的精神 培养学生归 纳问题的能 力。 把 范 围 大 的 事 物 缩 小 化 创设视 觉平台 分析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这样分 布? (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 力 反馈 练习 课本活动1 (教师指导并评价) 学生读图分析、填图 训练读图能 力 课本活动2 (教师指导并评价) 学生思考、 分析、 作答 培养学生举 一反三的能 力知道影响 农业的因素 除了气候、 地形、还有 海拔 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 查漏补缺, 重申重点, 进行爱国教 育 课外 作业 设计十年后理想农村的图画 创设学生大 胆设想的平 台 板书设计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1、农业 1、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分 布 2、农业的主要部门 2、分布特点 3、农业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设计思想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主要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条 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学习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的设计思路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 初步学会从 媒体上收集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实例技能,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 农业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运用所学发展 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看法及设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理解, 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 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方法 指导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 收集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实例, 调查家乡农业 结构调整以及调整的原因。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请同学们思考: 下列四 个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你能解释当地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吗? A.大小兴安岭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洞庭湖 沿岸 [学生讨论交流] A.林业──山地、 湿润 B.种植业──平原、 水热条 件较好 C.畜牧业──高原、降水少 D.渔业──河湖多 (本活动的关键点是让学生说出从事该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 初步理解“因 地制宜”的含义。) [教师承转]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 各个地区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 不同,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呢?这就是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板书]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出示课件提问]对照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说出影响农业生产部门或农 作物的主要因素? [学生抢答] [出示板书]1.自然条件 [教师提问承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 把要 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 布局在适宜作物生长的地区。 当我们进行具体的 农业生产时还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请同学们看 P104 活动 3。 [出示课件]P104 活动 3。 (创设情境,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讨论、交流、小结] B.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离城市较近 C.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离城市较远 [出示板书]2.社会经济条件 (1)与城市的距离 [教师承转引申]与城市的距离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的 影响因素之一。联系实际(如家乡农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 条件还有哪些?你能举例说明吗? (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分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