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2 - 第 1.0.1 条区划的目的 - 2 - 第 1.0.2 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2 - 第 1.0.3 条区划的分级 - 2 - 第 1.0.4 条标准适用范围 - 2 - 第 1.0.5 条区划的采用 - 2 - 第二章一级区划 - 3 - 第 2.0.1 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 3 - 第 2.0.2 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 3 - 第 2.0.3 条一级自然区划 - 3 -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 5 - 第 3.0.1 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 5 - 第 3.0.2 条二级自然区 - 5 - 第 3.0.3 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 6 -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 13 - 附录二潮湿系数 K 值及蒸发力 E T 的计算 . - 14 - 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 16 -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 第一章第一章总总则则 第第 1.0.11.0.1 条条区划的目的区划的目的 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 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第 1.0.21.0.2 条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 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 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 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第 1.0.31.0.3 条条区划的分级区划的分级 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 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 数为主进一步划分。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 其具体划分详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第 1.0.41.0.4 条条标准适用范围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 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第第 1.0.51.0.5 条条区划的采用区划的采用 各级自然区划在具体使用时应结合当地特点,特别在各区的分界处,应根据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论证确地, 三级自然区划由各地按有关规定自行划分。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 第二章第二章一级区划一级区划 第第 2.0.12.0.1 条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以全国性的纬向地带性和构造区域性为依据,根据对公路工程具有控制作用的地理、气候因素来拟定。 对纬向性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界线,采用了气候指标;对非纬向性的,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的界限,则较多 地强调构造和地貌因素;中部个别地区则采用土质为指标。 第第 2.0.22.0.2 条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根据我国地理、地貌、气候等因素,以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两条等高线作为一级区划的标志。 一、全年均温-2℃等值线。在一般情况下,地面大气温度达到-2℃时,地面土开始冻结。因此,它大体上 是区分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的界线。 二、一月份均温 0℃等值线,是区分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的界线。 三、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两条等高线。 1.1000m 等高线:走向北偏东,自大兴安岭,南下太行山、伏牛山、武当山、雪峰山、九万山、大明山至 友谊关而达国境。 2.3000m 等高线:走向自西向东,后折向南。西起帕米尔、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南下西倾山、 岷山、邛崃山、夹金山、大小相邻、锦屏山、雪山、云岭而达国境 。 由于三级阶梯的存在,通过地形的高度和阻隔,使其气候具有不同的特色,也成为划分一级区划的主要 标志。 第第 2.0.32.0.3 条条一级自然区划一级自然区划 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构造、地貌界线的交错和叠合,将我国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即:Ⅰ、北部多 年冻土区、Ⅱ、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Ⅴ、西南潮暖区、Ⅵ、西北 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 2.0.3,一级区的自然条件和公路设计的要求见附录一。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 一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一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表 2.0.3 平均 代 一级区名 号(℃) (cm) 北部多年 Ⅰ 冻土区 全年〈0〉200 0高线两侧 运动不大 大面积下降,差棕粘性土,黑 东部温润 Ⅱ 季冻区 一月〈010~200 0高线以东 一 东部 1000m 等 黄土高原 0.25~1.0高线以西,西南 Ⅲ干湿过渡 区 东 大部分地区上 一月〉0, 东南湿热 Ⅳ 区 14~22 弱 东部 1000m 等 一月〉0, 西南潮暖 Ⅴ 区 14~22 东 东部 全年〈10 西北干旱 Ⅵ 区 分布 40~100 青藏高寒全年〈10, 除南端外 Ⅶ 区一月〈040~2500高线以西以南 著 〈0.25 0.25~1.5 北 大面积强烈上 西南 3000m 等 升,差异运动显砂砾土,软土 山区垂直 西部,西部3000m等高线以 下降相同 100~2500.25~0.5高线以西,西南 形上升与盆地砾土,碎石土 东部东部 1000m 等 大面积或长条粟粘性土,砂 全年〈20 03000m等高线以 弱不一粘性土 1.00~2.0高线以西,西南 升,差异运动强石灰土,砖红 大面积中等上紫粘土,红色 土,软土 全年〈10 5高线以东降差异运动微性土,砖红粘 1.00~2.2东部 1000m 等升,局部地区下粘性土,红粘 下蜀土,黄棕 一月〈020~140 03000m等高线以 条形中等沉降 度不大,夹有长黄土 大面积上升,幅 土,软土 0.50~1.0东部 1000m 等 异运动强弱不粘性土,冲积 (K) 大面积中等或 0.50~1.0东部 1000m 等 微弱上升,差异棕粘性土 平均温度 最大冻深数地势阶梯 特征 潮湿系 新构造 土 质 带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 第三章第三章二、三级区划二、三级区划 第第 3.0.13.0.1 条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二级区划仍以气候和地形为主导因素,但具体标志与一级区划有显著差别。一级自然区有其共同标志, 即:气候因素是潮湿系数 K 值,地形因素是独立的地形单元。二级区的划分则需因区而异,将上述标志具体 化或加以补充,其标志是以潮湿系数 K 为主的一个标志体系。 潮湿系数 K 值按全年的大小分为六个等级: 过湿区K>2.00 中湿区2.00≥K>1.50 湿润区1.50≥K>1.00 润干区1.00≥K>0.50 中干区0.50≥K>0.25 过干区K<0.25 有关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