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器》教学案例池冬松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第四节《变阻器》教学案例 香河第六中学 池冬松 一、 教材分析 “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器材“两表一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 阻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变阻器》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 等概念后。这样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同时又保持了知识 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为学习“欧姆定律”打好基础。 由于变阻器的部件比较多, 接线柱多,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又是动态变化的,学生在变阻原理的理解上感到 起点较高,因此,它也是继“电压”之后的又一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让学 生始终处于问题的氛围之中, 去猜想、 去设计实验验证并和其他同学讨论交流, 使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热烈情境中, 不知不觉的加深了知识的理解。 二、 设计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不但注重对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指导, 还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培养. 鉴与此, 这节课我采取”问题- 实验- 交流”的教学模式, 它 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已有观察、对生产技术的已有 感性认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进而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 价最后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 得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主动获得对科学的理解,达到获取物理 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操作流程可 以用如下方框图来描述: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本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使他们在学习上获得主动权, 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灌”的陈旧方式。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通过实验探究、实验现象的记录、比较归纳、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 充分展现物理学科的特点的魅力,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中的曲直和艰辛, 渗透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带着教材走向生活的学习习惯,注重多 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目标 1 、 知识与技能:(1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2 )能根据需要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会用变阻器改变电流 2 、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探究,知道通过改变电阻线长短能较方 便地改变导体的电阻。 3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思考的良 好学习习惯(2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变阻器》是电路中的一个重要的器材,关于它的原理、使用方法 是重点内容,按照我备课的设计,首先解决这两件事,一是让学生用一根长电 阻线与灯泡串联连入电路(一端固定,一端可以滑动)的实验,灯泡亮度变化 的原理。二是在这个基础上,采取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刚开始的一 根长电阻线逐步改进加工成一个滑动变阻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滑动变阻器 的使用方法实际上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重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特别是 在将一根电阻线逐渐改进加工成滑动变阻器的过程,采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的方法, 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比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本身意义更重要。 五、教学活动 (一)导入课题 开始上课时,为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我拿出了一个普通的调光 台灯和一只收音机。通过调节台灯的亮度变化、收音机声音的大小调节引出了 课题。 (二)探究与发现 课题引出之后,我想分步引导学生设计电路来研究控制灯光的亮度。 1 . 先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给定器材)(请学生上黑板画图) 引 1 :此电路能否改变灯泡的亮度? 学生很快回答:不能 引 2 :能否将此电路稍加改动,从而达到改变灯泡亮度的目的? 这时候,有几位同学提到用“变阻器”,为了使教学过程能按照我原先所设计 的方案进行,我提醒同学们,假如我们的前辈没能为我们制造出任何“变阻 器”,我们目前,一切都得从头开始,除了有电源、导线、电阻线、电流表、 灯泡等基本器材外,什么都没有。 你们能解决目前的问题吗?(稍作观察没动静)我开始启发,想与学生一 起能提出新方案:在电路中串联一根金属线试试看。 这时,我画出图 2 :让学生按图 2 所示,实验桌上备好的器材连入电路,并把 实验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学生兴致勃勃很快动起手来(较顺利)。 我在下边巡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电路连得较快,实验现象明显,有的学生 反复将不固定的那个导线夹来回移动,看见灯泡忽亮忽暗,兴奋极了。一般同 学也较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任务,这时我又再次提问学生:你们的实验是通过改 变什么来改变灯泡的亮度? 连续巡视的时候,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还在得意地来回移动导线夹,我 给全体同学提出了要求 ,凡是实验完成的同学,请断开电路进行思考总结, 等待回答问题。(基本都按要求作)接着我说,我想请同学讲讲:“你的实验 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有同学举手),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较令人满意。这 时,我想引导学生道出基本原理,提醒大家,在你们的实验过程,你们通过改 变什么来改变了灯泡的亮度?学生答:“电流”;那么,电流的变化是通过改 变什么来改变的呢?这时,很多学生回答:“通过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我又 问:改变长度为什么能改变电流呢?这时,学生之间出现了讨论、争论,甚至 有的同学之间争论起来,见此情景,并让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请了两 位同学谈自己的观点讲述, 我一连在黑板上记录, 一边帮助纠正够准确的地方: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改变电流——变阻器的原理。 紧接着,我说,赞成以上观点的同学举手(基本一致通过),我很高兴并说, 刚才大家所使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变阻器。我又加强语调说,从上面的实验, 同学们发现改变电阻线的长度,可以很方便地改变其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 电流。我见变阻器的原理探究较顺利的完成,想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通 过不断地改进,将一个长电阻线逐步改装成一个变阻器。 接着我启发性提出问题:要使电阻调节的范围更大,我们还需更长的电阻线, 如:10m,15m等,但太长的电阻线连入电路中,使用起来太不方便,那么怎样 才能使这根很长的电阻线方便地连入电路和使用,有什么改进办法? 解决办法(我在黑板上板书) 解决问题 1 :导线太长——绕成线圈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几位同学回答地特别快,我怀疑他们是预习了课本上的有 关内容后才这么顺利的,我想验证我的想法,我提醒其他同学,有同学指出解 决办法是将导线绕成线圈,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讲一讲(我想请一位女同学,按 我的经验,女同学在这方面要欠缺一些生活经验,如果同意他们办法的话,生 活中的哪些事例给你了启发,请了两位女同学,一位只是说同意以上办法,说 不出所以然来,另一位同学说,平时我们见到的缝纫机线,弹簧就是这样的, 我很满意。因为也是我所准备的生活中的事例之一)。我又开始引导:导线较 软,线圈没有支架,容易散乱。 解决问题 2 :支架——绝缘材料(瓷筒) 首先,我提示大家,选导体作支架的,还是绝缘材料, 学生基本一致认为:绝 缘材料进一步引导:众多的绝缘材料用什么材料较好呢? 同学提出了很多方案,硬纸筒,圆木棒,塑料棒(没有同学提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