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理论》读书报告
研究生读书报告 题目: 传播者、信息—— 《人类传播理论》读书报告 学生姓名 陈欣楠 学 号 201432065 院 系 新闻传播学院 专 业 广播电视 成绩 传播者、信息——《人类传播理论》读书报告 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涉猎领域的广泛及课题的庞杂 程度是其他学科所难以比拟的。正如那句常常被引用的名言——“一 个人没法不传播”,由此便可窥得其包罗万象的程度。20 世纪 70 年 代以来,传播学的发展和演进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最早的从其 他学科的“借用”为逐渐到传播学者的原创理论为主,并且不乏其他 领域的、涉猎广泛的理论渗透其中;从早期仅有的一小部分的“新观 念” 的集合逐渐壮大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 不断完备的庞大思想体系; 再者就是从早期单个的、 零散的理论逐渐发展成为多个自成体系的思 想理论、研究领域。 《人类传播学》一书经历了 30 年的不断地版本的更替,由此便 可反映出传播学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而目前我所选择的第九 版,其所展示的八大主题和七大理论传统纵横交织的体系,正是传播 学在不断“与时俱进”的写照。在纵向维度上,传播理论探讨了传播 者、信息、谈话、关系、群体、组织、媒介和文化社会八大主题;在 横向维度上, 传播理论汲取了符号学、 现象学、 控制论、 社会心理学、 社会文化、批判和修辞学这七大传统中的精华,围绕着八大主题,提 出了一系列与人类传播有关的方方面面的假说、范式和理论,形成了 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和学术体系。 在这里, 我仅对纵向维度中的传播者以及信息两个方面的内容进 行简单的说明以及表明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传播者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如传统的介绍传播过程理论一般介绍 何为传播者,或者传播者的作用及地位,而是假设每一个作为传播者 的个人,处于这样的“角色”之中,所扮演传播者这个角色的“我” 究竟是谁。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作者所探讨的“传播者” 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所谓分工明确、地位突出的传播者,而是作为 社会个人的“我”,也就是每一个人所产生的传播行为,承担的传播 者的角色。作者将“单个的传播者”作为该部分研究的主体,从此出 发探讨与之相关的理论传统。 关于与“传播者”相关的理论,作者列举出比较典型的四种理论 传统(社会心理学传统、控制论传统、社会文化传统、批判传统), 并且从不同的主题探讨了在这四种传统的作用下,不同的理论对传播 者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传播者自身的塑造所产生的作用。 首先,作者探讨了社会心理学传统。社会心理学可以说是为从“个 人”层面考察“传播者”的概念做了最有力的阐释。社会心理学传统 的目标在于理解人类的行为,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一传统尝试 回答的问题是:在特定的传播情景下,个人是如何思考其传播行为, 又是如何付诸行动,如何预测个人的传播行为的?作者以该传统中的 特征理论和认知理论为基础具体的回答了这些问题。在特征理论当 中,作者分别从“好争论”性、社交/传播焦虑、特征-因子模式、特 征、性情和生物学这四个维度进行了解释。作者指出了每个人都有自 身不同的特征,并且都受到该特征的影响,其传播行为的表现更是这 些特征的总和反映,然而特征也是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的,其表 现出的态势必然有着不同特征的特定范式。可以说特征理论是提供了 一些能够用来描述我们自身和其他传播者的“标签”。然而认知和信 息处理理论则是更加深入,对于如何思考,如何组织和存储信息以及 如何塑造自己的行为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作者从归因理论、 社会判断理论、深思概率理论对这些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说明。这三种 理论之间是一个继承式的发展关系,第二种理论都是对前一种理论的 扩展和深化。总之,社会心理学传统对我们有关“传播者”的思考会 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虽然当今传播学的研究扩展到了更为宽广的领 域,但是“个体传播者”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心理学传统对于整个传播 学研究领域仍具有不可否认的重要意义。 其次,是控制论传统。在该传统中,作者主要是以信息整合理论 和一致性理论为基础进行了说明。信息整合理论取向聚焦于传播者是 如何积累和组织有关人、事物、情景或思想的信息,并且在此基础上 形成态度。该理论的基本主张有赖于信念、信息价位和可信度三者之 间的平衡。其中期望值理论和推理行动理论便是信息整合理论的一种 拓展。总的来说信息整合理论所关注的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不同系 统,你对某个事物的看法或者所采取的行动,是系统内部各个变量之 间经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之后产生的结果。另外,一致性理论就是人们 总是希望获得一致性,消除不一致性,因而一致性就成为了认知过程 中首要的组织原则。那些打破平衡的信息,往往会引发态度上的改变。 再次,是社会文化传统。社会文化理论有三个必要的前提,第一, 传播者应该被视为一个既具有个体差异又具有统一性的存在;第二, 传播者的个体差异不是由固定不变的心理或生物机制决定的,而是一 种社会建构;第三,个人的社会交往历史为其提供了一种工具,以便 于根据所处的具体情境来调整身份。社会文化传统主要考察与“自我” 有关的理论包括:符号互动主义、自我的社会建构、情感的社会建构、 自我展示和有关身份的传播理论。作为一个单个的传播者,你可以将 自己视为一个单个且独立的整体,你需要同自身进行互动和对话,从 自身的互动中认识自己,同时你也可以将自己视为某个社会群体中的 一员,你同样需要同其他社会成员进行交流,而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 的关系也会塑造你的传播体验。在社会文化传统看来,正是社会关系 预先决定了个体的差异,人需要在社会中寻求一定的支撑,人在种种 的社会因素下建构自己,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建构了人的身份。 最后,是关于批判的传统。该传统不同于前面三种传统关注于对 “自我”的认知及在社会互动中的产生,而是聚焦于有关“自我”的 政治,也就是以何种方式来确定自己的社会位置。在我看来,在该传 统当中,作者真正开始强调究竟什么是“传播者”,也就是传播者的 身份问题。在该传统中的理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强调 权利关系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正是这种权利关系决定了你在社会 中的位置——是居于主流,还是处在边缘。 信 息 在信息的这一章节当中,作者同样是分别基于四个理论传统,通 过对不同主题的探讨如何建构和传递信息,信息包含了那些词语和符 号,以及它又是被如何阐释的问题。 首先是基于符号学的传统。符号学向来是探讨和理解传播学极为 有力的助手,在这里,它有助于理解信息的内容,即组成信息的各个 部分,以及这些部分是如何被组织和结构化的。另外,它还有助于我 们理解意义是如何产生的。作者通过符号理论、语言理论、非语言行 为理论进行了具体的说明。然而其共通之处在于,信息是由某些特定 的部分和特征组成的——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行为的)——传播 者给这些部分和特征赋予了一定的意义。也就是说,无论是语言还是 非语言都是信息的特定部分和特征的承载物,或者说是表现手段,最 终还是要通过传播者个人的经验和认知为其赋予其一定的意义。 其次是同传播者一样的基于社会文化传统的研究。社会文化传统 在对于传播的信息而言,它回答的问题是我们是如何处理词语和非语 言符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