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形考作业14答案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形成性考核实施细则 一、形成性考核的方式与要求 1. 考核目的 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 为表现如参加教学活动、 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按照教学大纲 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 2.考核手段 形成性考核在初期采用纸质形成性考核册。但是随着网络化考试改革的进 程,以后可能采取网络考核的手段。 为了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四次形成性考核 作业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侧面。各级电大教师需协同合 作,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 3.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采取计分作业形式。 4. 形成性考核各形式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按百分制计分,每次形考任务也按照百分制计分。形考任务共 4 次, 每次按要求和内容分别取定评分比重(见下表) 。 5.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任务与要求 序 次 章 节 形 式 布置时间 提交时间 权重 1 第一至 第七章 小组讨论报告 第 3 周 第 8 周末 20% 2 第一至 第七章 阶段性测验 第 6 周 第 8 周末 25% 3 第八至第 十五章 实践报告 第 10 周 第 16 周末 30% 4 第八至第 十五章 阶段性测验 第 13 周 第 16 周末 25% 二、形成性考核四次任务的具体内容: 1.《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平时作业 1 说明:第一次作业是“第二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教学结束之后要布置 的形成性考核。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次小组讨论。在了解“人类成长与 社会环境这门课的中心就在于分析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这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的基础上,围绕性别、家庭、社区、组织、社会政策(五个中选取一个即可)等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展开小组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小组成员面 对面进行,也可以依托网络进行。 要求:讨论前要明确讨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讨论过程要有记录,每组形成一 份讨论报告,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给出客观公正 的成绩。 小组讨论报告: 家庭环境可以理解成为家庭氛围,其具体分析指的是对家庭软、硬环境的分 析。家庭软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氛围,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 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时所形 成的一种气氛; 家庭硬环境, 是指特定的物质条件,它是人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 每个人从出生伊始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往往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影响人的一生。主要指分析家庭的心理道德环境。心 理 道德环境作为家庭环境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化发展的“温床” 。它与家庭成 员之间的良好关系、 父母的道德水平、 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人的自我概念的发展、 师生关系、行为问题等均有较大影响。当今社会的主题是和谐,讲求的是人与自 然的和谐, 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 而家庭软环境就是和谐中分出的一个大 的课题。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和谐为主题的生活,家庭软环境的协调性是最重要 的。 一般来说,离异和离异重组家庭存在以下二个缺点:一是父母关系不和。 父母双方经常打架、互相谩骂、不尊重对方。这样的家庭环境不但使这些学生产 生严重的紧张情绪,而且破坏他们内心对他人、对世界的美好感受,成天神思恍惚, 情绪低落,无法安心学习。二是离异和离异重组家庭的父母对子女要求容易走向 两个极端:要么过分严厉;要么放任不管。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经常打骂孩子, 易使孩子产生胆怯、 自卑及强烈的逆反心理, 而放任不管的孩子就会被社会上不 入流的习气所影响,自暴自弃,心理总有一种“没人管”的心态。长此以往,父 母对孩子失去信心,孩子会痛恨学习、痛恨父母,同时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自暴 自弃。 其中一些文化素养较低的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经常表现出过分干涉或 是过度保护,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子女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也 较少。一旦子女的学习不良,这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可能成为 泡影,他们对子女的情感投资相对减少,多代之以惩罚、干涉和拒绝的教养方式。 这种简单、粗暴的干涉和惩罚对改善孩子的学业成绩往往适得其反,这不但恶化 了亲子关系,还进一步严重的妨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主要指家庭中可以用量化 指标来评判和衡量的环境因素, 比如家庭的成员结构、 资源分配、 生活方式等等。 良好的家庭硬环境无疑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成长。 成长不良 学生的家庭硬环境均存在家庭结构缺陷、 家庭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父母的道德文 化水平低下和职业状况较为不良等情况, 这些不良的家庭硬环境严重影响着他们 的道德修养、 学习习惯、 行为方式等, 从而导致学生品行不佳。 家庭硬环境因素: 家庭资源可以影响儿童的学习动机。 家庭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为儿童铺设良好的 物理环境,使他们在压力适中、条件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发展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 力,增进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性。 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状况对子女的学习也会产 生影响。 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其教养方式。 家庭内环境也指自己家里的人或 事,不被外人容易获知。一般家庭内环境都是说夫妻和睦相处,家长对子女的教 育方式等相关问题。外环境是指家庭外的,如家庭的周围环境、周围人群情况, 外部活动场所,外部人际关系。人是社会人,但典型的当代中国人总把自己当家 庭人。他们觉得自己一切以家庭为中心,但实际上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受外 部世界所左右。 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社会, 单独的个人或者 家庭都是不可能单独生存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的。 他们越是想把家庭作为一个独立 于外部的“避风港” ,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家庭,就越容易忽视外部世界对自己带 来的影响,以及自己对外部世界的影响。 2.《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平时作业 2 说明:平时作业 2 是“第七章社会政策与人类行为”教学结束后的形成性考核。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著名的概念是: (B) 。 A.自我 B.自我实现 C.生理需要 D.超我 2.在现代工业社会中, ( A )家庭越来越普遍,扩大家庭越来越少。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单亲家庭 D.丁克家庭 3.就我国而言,正式的学校产生于(A) 。 A.夏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4.人的行为有很多种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按照是否合乎 ( B ) ,可以将人的行为划分为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 A.需要 B.规范 C.逻辑 D.规律 5.赋权理论是一个比较激进的流派,认为案主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是: ( A ) 。 A.社会的制度性障碍 B.案主的个体性错误 C.案主的社会地位低 D.案主的无意识 6. 性别歧视者常犯的错误是以偏盖全,过分强调: ( A ) A.生理性差别 B.心理性差别 C.社会性差别 D.环境差别 7. 社会政策研究的正式渊源始自于 1837 年 (B) 学者组织的 “社会政策研究会” 。 A.美国 B.德国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