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 本条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具体要求: 1、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城市化,而要了解这个概念,就需要了解什么是城市。城市 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这是前提条件。 2、学生应学会运用横向(纵向)比较法,在比较的过程中来理解城市化的特点。 3、学生学习地理的落脚点应落在实际生活应用中,因此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极 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城市观。 4、上述三个层次需要运用相关资料说明,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学习 地理的兴趣。 【本节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从城市的起源入手,阐述了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重点论述了城市化。城市化 的特点,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中第一部分为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是讲第二部分 “城市化及其特点”的前提。第二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一部分的高度归纳和演化,而第三部分 则在前两部分基础上的延伸是一种实际影响的体现。 对于第一部分: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以及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 阶段及特点,并适当了解世界最早发现的城市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主要为下节作铺垫。 对于第二部分: 我们可以采用纵向和横向比较法来解决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和城市化 的特点,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本部分在分析时一定要先从城市化的概念入 手,围绕城市化的三个标志进行展开分析。 对于第三部分:体现了辨证法的相关知识,城市的合理发展与布局,对于促进社会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要求学生要学会正确分析。 本节地理图形和图表要充分利用,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去分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三个阶段。 (2) 掌握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3) 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 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2) 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 特点。 (3) 从城市数量、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变化角度,分析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要感悟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领悟到当代城市的发 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能够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 城市化及其特点。 (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 (1) 运用辩证法观点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阅读、 分析地理图表的技能, 运用地理图表理解城市化进程的 三个阶段。 【教学方法】 1、纵向比较法:以时间为顺序纵向比较城市化各个阶段的特点。 2、横向比较法:主要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的差异,对比他们在水平、速 度、所处阶段趋向等方面的异同。 3、环境分析法:主要用来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兼顾理解城市起源的 条件,明确城市群发育的因素。 4、探究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节内容一课时讲完容量较大,而多媒体的利用可以解决这一 问题,同时可以展示大量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春天的故事》并请同学们欣赏深圳由一个小渔村变为大都市的图片。教师做一 个简单介绍,引出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本节内容我们首先从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谈起。 [新课学习]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理要点] 三个条件 (1) 生产力的发展→使一部分人脱离农业是城市产生前提。 (2) 社会分工→促进集市的形成与发展。 (3) 社会组织→维持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理思路] 在城市的起源中三者之间的关系 (出现) (导致) (引起) (形成)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社会分工-----→商品交换----→ (发展) 集市-----→城市。 [读图思考] 2-1-2 世界最早出现的城市的地区自然条件如何?当出现剩余产 品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思考] 乡村规模的扩大就形成了城市 ( ) [点拨] 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 城市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2、城市的发展 [理要点] 三个阶段 请同学思考讨论,填写表格,教师点拨 时 间 特 点 原 因 产业革命前 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单一 多以政治职能为主。 生产力水平低,农业是 社会经济基础。 产业革命后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 扩展。 大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 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 “二战”以后 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 城市带,并出现专业化城市。 世界新技术革命促进了 科技和生产力水平提高。 [理思路] 城市出现———→18 世纪中期———→“二战”结束———→现在 ↓ ↓ ↓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空前发展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理要点] 1、城市化 [读图思考]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发生怎样的变化?用地规模 有什么变化?(沛县的城市扩展图) [点拨] 数量增加。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随着一个地区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农村人口 变为城市人口, 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 业活动。 2、城市化的标志 [读图思考]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又是什么呢? (通过思考让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点拨] (1) 、了解城市化的表现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2) 、地理统计图表的读法 ① 读图名 ② 读坐标图例 ③ 读数据(读全、变化趋势) ④ 分析数据,找出内在规律 (3) 、重点强调衡量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当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此部分可以让学生讨论、总结、归纳知识点) 读课本 33 页知识窗.完成下表 阶段 时间 城市化水平 特点 区域经济结构 缓慢发展 阶段 20 世纪以前 〈30% 城市化水平低,城镇人口 增长缓慢,发展时期漫长 第一产业比重较 大 加速发展 阶段 20 世纪初—20 世纪 70 年代 30%--70% 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 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 模扩大,出现城市密集地 区和城市群 第一产业比重下 降,第二产业为 主导产业,第三 产业比重上升 成熟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 以后 〉70% 城市化水平的增长趋于缓 慢,甚至停滞 第三产业为主导 产业 [思考] 缓慢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城市化进程发展都很缓慢, 慢的原因相同吗? [点拨] 不同 [思考] 缓慢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城市化进程发展都很缓慢, 慢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考虑 [思考] 成熟阶段一些城市人口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这种人口迁移的方向与城市 化人口迁移方向是否相同? [点拨] 不相同 (2)数量与规模 [读图思考] 六大城市带的分布及代表城市情况如何?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点拨] ① 自然地理条件 ② 社会经济条件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