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杨家将初探简版
先秦杨家将初探 结合近年文物发现和先秦的一些史料记载分析,杨侯尚父的子 孙在杨国灭亡以后投奔了秦国。尚父是弘农杨氏祖先。在春秋时,就 有尚父的子孙仕秦的记载。 从河阳之战后 (公元前 672 年) 投奔秦国, 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 207 年)杨熊被秦二世诛杀的 465 年间,尚父 一脉发展较快,在思想、军事、政治上都颇有成就,出了多位名将, 堪称先秦杨家将。 一、杨侯尚父嫡裔灭国后投奔秦国。 1、杨国辅臣“逨”的大量青铜器窖藏在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 佐证杨侯君臣在失国后仕秦。 宣王之子尚父(一日周宣王少子,无大区别)封于杨,为杨侯,其地在 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为古姬姓杨国,后其地名杨氏。 (2003 年 《文物》 第 6 期载 2003 年 1 月出土的周宣王后期的 《四十二年(前 786) 逨鼎》 青铜器铭文,其中有“余肇建长父侯于杨,余令女(汝)奠长父。女(汝)克 奠于厥师。 ”,“长、尚”二字古通用。此铭文意思是“我开始封长父 为侯于杨,我命令你安置长父在杨国的都城。 ”足证宣王封尚父于杨, 是历史事实。 【1】 公元前771 年,申侯联合西夷缯侯及犬戎,举兵攻周,杀幽王于骊 山(今陕西临潼东南)下,掳褒姒,镐京被掠。同时,尚父之杨侯国亦遭难 失国,及平王东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犬戎之乱平,平王复封宣王曾 孙(据林宝《元和姓纂》及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为杨侯,仍为杨 侯国【1】 以上资料,说明: (1)尚父杨国真实存在。 (2)平王东迁杨氏复 国。 (3)杨侯君臣失国后仕秦。 2、杨国尚父嫡裔在秦国的接应下投奔秦国。 南宋初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称“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为杨 侯,其地平阳杨氏县,即河东杨县也。幽王犬戎之难,杨侯失国,及 平王东迁,实依晋、郑以赐晋武公【2】 《弘农杨氏史》 (下称:弘史)据此认为: “古杨国之灭,当在武 公时。 ” 。 从晋武公取悦周僖王谋求诸侯的情形来看, 晋武公不可能去灭周 天子庇护下的杨国。 赐晋武公的土地只是周天子的一块飞地,原杨国土地“平阳”而 已,并非随平王东迁之杨国。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其 地平阳杨氏县”对平阳杨氏的记载已言之甚明。 灭杨国的应是晋献公。 杨国尚父嫡裔失国后投奔秦国的情形估 计如下: 公元前 672 年(周惠王五年、秦宣公四年、晋献公五年),晋 献公灭掉骊戎,向西逼近秦国。秦宣公针锋相对,挥军向东深入,与 晋国决战于河阳(应在晋、周边界) 。大战前夕,临近河阳的杨国已 经被晋国军三面包围,仅余西线一个缺口,情势岌岌可危,杨国灭国 已成定局。为保全家族及臣民,杨侯决定放弃杨国土地,投奔秦国。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在 2600 多年前,杨侯就有这样的大智慧, 实在难得。 河阳之战秦国全胜。杨侯君臣顺利投奔秦国,杨侯就任秦国 大夫,开始了先秦杨家将的465 年历史。杨国的重臣“逨”的子孙也 随同杨侯来到秦国。 近年在陕西眉县杨家村(秦国西部)出土的四十二年逨鼎证明 杨侯嫡裔及其辅臣确实投奔了秦国。 河阳之战前夕或不是杨国灭国投秦的确切时间。杨国弱小, 携带大量物资投奔秦国,必须得到秦国的接应。当秦国实力足以与晋 国抗衡,在军事上有能力接应杨国, 杨国君臣才能携带大量物资投奔 秦国。据此,杨国灭国投秦的时间可以锁定在:秦晋正式争霸的首战 ——战役河阳之战(公元前 672 年)之后,杨孙进驻郑国(公元前 630 年)之前,这 42 年的区间之内。 杨国后裔投秦后, 先戍守秦国西境, 后调防到东线。 华阴是秦晋、 秦魏交界处,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先秦杨家将最晚于公元前 630 年 在华阴附近地区屯驻,华阴从此逐步成为杨氏的郡望。 二、杨孙是尚父嫡裔,第一代先秦杨家将 《姓氏寻源》引《英贤传》云: “ (杨孙氏: )杨晋邑也,其先有 食于杨者,犹臧孙” 。 新浪博主“红太行”发博文加注: “此姓乃羊舌氏祖羊舌突先 食于杨,后食于羊舌邑故所至也” 。这个判断是错误的。 (一) “食”可以理解成采食、血食 “食”可以理解成采食、血食。 “诸侯即位享国,社稷血食。 ” “其先有食于杨者”是指有先辈在杨这个地方先建立国家。这 里指的是尚父杨侯及其子孙。 “其先有食于杨者”理解成“有先辈有采食杨这个地方” ,也 是可以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二)杨孙是杨侯尚父的后代 “ 红太行”先生或许没有留意杨孙生活的时间、 没有留意杨孙 是秦国大夫,没有理解“犹臧孙”的含义。 1、杨孙和羊舌突没关系 从杨孙生活的时间看,杨孙比羊舌大夫(有家谱称的羊舌突, 下称:羊舌突)带兵的时间晚 30 年,晚了一代人。但是史料没有记 载杨孙是羊舌突的儿子。 2、 若杨孙和羊舌一族, 杨孙背叛晋国, 羊舌氏必于公元前 630 年以前就遭灭族。 杨孙率领秦军和晋国对峙,已经背叛晋国。背叛的公卿多被灭 族,如巫臣、先榖、栾盈等等不胜枚举。 如果羊舌突有儿子背叛晋国, 那么羊舌在公元前 630 年以前就 被灭族了,哪用等到公元前 512 年。 综合 1、2 所述,杨孙根本不是羊舌突的后代,而是杨侯尚父 的后代。 3、杨孙是杨侯尚父嫡脉 《姓氏寻源》引《英贤传》云:杨孙“犹臧孙” 杨孙的取氏方式和臧孙一样。那么臧孙是什么人呢? 臧孙入, 哭甚哀,多涕。出,其御曰 :「孟孙之恶子也,而哀如是。季孙若死, 其若之何?」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也。2 孟孙之恶我,药石也。 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孟孙死,吾亡无日 矣。 」 【3】 齐侯伐我北鄙,围桃,高厚围臧纥于防,师自阳关逆臧孙,至 于旅松,郰叔纥,臧畴,臧贾,帅甲三百,宵犯齐师,送之而复,齐 师去之,齐人获臧坚……【4】 鲁桓公有四个儿子: 庶长子庆父、 太子同、 公子牙、 公子友。 太子同当了国君鲁庄公,庆父、 (公子)叔牙、 (公子)季友的后代分 别是孟氏、 叔孙氏、 季氏, 合称三桓。 三桓为孟氏、 叔孙氏 (叔孙氏) 、 季氏,而非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孙”为尊称,对于孟氏和季 氏, “孟孙某” 、 “季孙某”仅限于宗主(鲁桓公的三个儿子) 的称谓, 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孟某” 、 “季某” 。所以, “孟孙” 、 “季孙”并不 是氏称。 【5】 叔孙氏的情况比较特殊,起先为叔氏,后来公子牙(字子叔,即 叔牙)之后立叔氏,原来的叔氏改称叔孙氏。 【5】 ——杨(杨伯峻) ,钱(钱穆)二师将鲁桓公三个儿子后面的 三桓也说成是孟孙,叔孙,季孙,可见两个都搞错了。 【5】 综合上述资料,杨孙和孙氏、叔孙、季氏一样,是宗主。杨孙就 是杨氏的宗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族长。杨孙是尚父的嫡脉。 4、史料对秦国杨家将有确切记载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 为吾子之将行也, 郑之有原圃, 犹秦之有具囿也; 吾子取其麋鹿, 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7】 杨氏告其父曰: “鲁之君子多术艺, 将能已乎?汝奚不访焉。 ?” 其父之鲁,过陈,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证。 【8】 赢得河阳之战后,秦国开始与晋国争霸。公元前630 年,秦、晋 合攻郑国,秦国为了制衡晋国,派杨孙等将领(大夫)进驻郑国。前 627 年秦穆公欲灭郑国,被郑国识破,杨孙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