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 第 21 课 二战后苏联经济的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 1)识记: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 点内容; ( 2)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经济改革的必要性、结果及失败原因;把握勃列日涅夫改革 的特点、结果及失败原因;弄清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的形势及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比较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 的改革异同。 ( 4)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及对中国改革的警示。 2、过程与方法: ( 1)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异同。 ( 2)学习改革具体内容时,引导学生探讨该改革的弊端,进而得出启示、教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 验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 ( 2)让学生联系中国的实际,认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苏联的三位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戈尔 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二战”结束后,随着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的 弊端和缺陷日益显露,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 下,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但是都失败了。而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了 苏联解体,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教师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 考、讨论,进行教学。 本课引言由引文和问题组成,引文是戈尔巴乔夫在辞去总统职务时发表的电视演说片 断。其中表明了他改革的原因和结果。引言提出的问题是:苏联为什么没有经过自身的改革 而变得更加强大,反而在改革中走向解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建议教师利用了这个问题引 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1986 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 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 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 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 轨了!”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同志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2 一、赫鲁晓夫(1953~1964 年执政)改革: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表现:①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②粮食短缺;③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 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调整统治政策,试图改革斯大林模式:如苏共“20 大”所作 的“秘密报告” 。 (参见教材“历史纵横” ) 【备课资料】赫鲁晓夫在苏共“20 大”所作的“秘密报告” 1956年 2月 14 日至 25 日,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大会最后一天上午,苏共 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出乎世人意料地在会上作了《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 后果》的秘密报告。 斯大林去世后,30 年代下半期和 40 年代初国家安全机关迫害党政干部、 伪造案件、刑讯逼供的罪行被揭露出来,在广大群众中引起极大义愤,那些受 害者家属纷纷给苏共中央主席团写信,要求重新审查历史上的冤假错案。 如何评价斯大林,主席团内部意见不一。在主席团会议上,委员们严肃认真地讨论了斯大林的问题。 马林科夫、米高扬和萨布罗夫一致认为,提出斯大林问题是正确的,应该向党说明这一点。惟有伏罗希洛 夫无条件地支持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有条件地支持,他们提出要对事实材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会议结 束时,赫鲁晓夫说,应本着党的利益作出决定。他强调指出: “斯大林曾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但他做事很 野蛮,他毁灭了党。他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反复无常,丧失了人所具有的神圣的东西。 ”他号召“加强对个 人崇拜的抨击” ,清理标语、书籍,学习马克思和列宁的榜样。 赫鲁晓夫在会议上提出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应在哪里讲斯大林的问题。他当即作出回答说,在代表大 会的秘密会议上。 他建议给大会代表印发列宁的“遗 嘱”和“关于民族问题的信” 。 主席团最后决定: “向中央 全会提出建议:中央主席团认为,有必要在大会的 秘密会议上作关于个人崇拜的单独报告,确定赫鲁 3 晓夫为报告人。 ”由此可见,作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单独报告和报告人,是在大会开幕前一天,由十九大 选出的中央委员会作出的决定。 就在 2月 13 日,即大会开幕前一天,中央全会召开前几个小时,主席团会议作出决定:通知全会, 在大会上将作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单独报告。1956年 2月 19 日,赫鲁晓夫口授报告稿。 《报告》的最后 稿发给了主席团委员和主席团候补委员,他们审阅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基本赞同这个稿子。到 2月 23 日,报告稿准备就绪。 二十大举行秘密会议,报告出台。1956年 2月 24 日,苏共二十大举行会议,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次 日,即 2月 25 日上午,举行秘密会议,赫鲁晓夫作《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归结起来, 赫鲁晓夫主要在报告中批判了斯大林的七大错误: ①个人迷信。斯大林利用《斯大林传略》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大肆颂扬个人功绩,利用颁发“斯 大林奖” ,树立“斯大林纪念碑”以及用自己名字命名企业和城市来助长个人迷信。赫鲁晓夫还提到了列宁于 1922年 12 月给俄共(布)十三大的信,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太粗暴,建议调动他的总书记职务。他同时还 公布了列宁 1923年 3月 5日给斯大林的信,要求斯大林为自己的粗暴行径向克鲁普斯卡娅赔礼道歉,否 则就和他断绝关系。 ②破坏法治,发动大清洗。揭露“大清洗”实际上首先从镇压党内反对派开始,利用“人民公敌”的罪名, 将思想斗争转变成对反对派肉体上的消灭。赫鲁晓夫列举诸多材料,证明是斯大林一直在推动阶级斗争并 批准违法的使用肉刑,把“大清洗”的责任完全推到斯大林的身上。他还暗示“基洛夫案件“ 的幕后黑手就是斯 大林,甚至说斯大林晚年“有一个消灭政治局内老同志的计划”。 ③在卫国战争中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盲目自大,不相信诸多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再加 上“大清洗”残害了很多优秀的苏军将领,以至于在战争初期遭受惨败。在初期失利之后,斯大林又完全丧 失了信心, 认为“一切都完了”甚至“完全撒手不管” ; 在指挥战争的过程中, 斯大林“按照地球仪制定作战计划” , 造成哈尔科夫战役折损几十万士兵。 4 ④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在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强行将车臣-印古什、卡尔梅克等几个民族集体迁 徙到远方,同时取消了这些民族的自治共和国,这种野蛮非人道的做法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对立。 ⑤在和南斯拉夫关系上的错误。战后苏南两国发生了严重的纠纷并且关系完全破裂,赫鲁晓夫指责斯 大林在这方面扮演了“可耻的角色” ,甚至声称“只要我动一动小指头,铁托就会完蛋。 ” ⑥在经济政策方面的错误。赫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