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身处乡野名比天高
画外音:和其他几位大家相比,排名“唐宋八大家”最后一位的曾巩人生经历十分独特,生 活特别困苦,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他一直待在自己的家乡江西农村,为全家的生计奔波,但生 活的艰辛并没有影响他做学问和写文章,一旦他有文章面世就会很快流布天下、广为传诵, 读过他文章的人不但不知道曾巩此时生活在偏僻的乡村,反而会认为他一直深处朝廷之中, 为什么一个久居乡野的人对朝廷大事会有那么独到的见解?曾巩是怎么走向朝廷反复推荐王 安石的?而在康震老师眼里曾巩最大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康震: 我们上一集说到曾巩从 18 岁到 39 岁整整这 21 年的时间, 他就蜗居在家, 他蜗居在家里 头不是说要刻意地做一个“宅男” ,就老在家“宅”着。我原来讲了、前面讲了,他家里头生 活很困难,有一个 90 多岁的老祖母,他的父亲身体也不好,等等吧,还有一群的弟妹,所以 他得谋生活,他得讨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巩依然刻苦地学习,不但他刻苦学习,还带动 他这些弟弟妹妹一块儿学习,最后他考中了进士,我们说这一科进士里头他们家一共六个兄 弟都考中了,非常不容易。 按说这个故事讲到这儿,也就没什么再好讲的了,他再大不了也就是一个刻苦学习的故 事,对不对?学习模范嘛、三好学生嘛,你还能再讲出什么道理来呢?讲不出来。可是我们 现在觉得是讲不出来了,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那不止于此。曾巩去世以后,他的当代的、跟 他同时代的有个人叫林希给他写的墓志铭里边有这么一句话是评价他的,这句话怎么说的 呢? “由庆历至嘉佑初,公之声名在天下二十余年,虽穷阎绝徼之人,得其文手抄口诵,惟 恐不及,谓公在朝廷久矣。 ” ——宋·林希【曾巩墓志】 什么意思啊?说这个曾巩啊,这二十年待在乡下,待在当时距离政治文化中心还比较偏 远的江西,虽然他待的地儿这么偏远,虽然他自己是个无权无势的落魄的读书人,但是他的 文章,就是再穷乡僻壤的人都争着纷纷地把他文章要抄下来,抄下来干嘛呢?要口诵耳传。 为什么?对他的文章特别地仰慕,仰慕到这种程度就觉得曾巩根本就没待在乡下,二十多年 来就觉得曾巩一直在朝廷里边,甚至感觉他一直都在朝廷做官,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虽然 不在圈里混,但感觉在圈里很久了。 我前面说了,他也就是学习好、顾全大局、肯做家务、养活一家人,东奔西跑挣钱,然 后还兼以学习,那现在这种人也很多啊,是吧?穷困的大学生出去勤工俭学,对不对?不但 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弟弟妹妹,甚至父母如果有病还养活父母,然后还考上了重点大学,各 种文摘上这种事迹很多,报纸上的事迹也很多。但是曾巩不仅于此,他虽久居乡野,但他声 名远大,二十多年来仿佛一直在朝廷当中。这就很奇怪了,是不是?这是什么原因?你这就 得打个问号,就得问一问。我跟你说,曾巩在他们家蜗居的时候写过两篇文章,一篇叫《学 舍记》 ,一篇叫《南轩记》 。其实都是写他书房的,用我们现在的白话文来说就是书房记,可 以二合一的。他怎么写他的书房呢?你注意,这个文章很重要,这两篇文章,他说我们家边 上有块荒地,我给他修修剪剪、翻翻地,然后盖个茅草屋,给它围个篱笆,这就是我的书房, 我这个书房好得很,好到什么程度啊?有权有势的人多得是,尊贵的人多得是,有钱的人也 多得是,我告诉你,你那钱、你那权拿来换我这小茅草屋,我跟你不换,咱再说进一步整个 一个“金不换” ,我这书房就叫个“金不换” 。可是有的人觉着你这个书房真不怎么样,又狭 小、有低矮、又茅草屋,是不是?刮点风下点雨还漏气呢,为什么你不换呢?曾巩讲一句很 重要的话,曾巩说: “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学舍记】 我心里边有志向,我在等待时机。这人说话关键不在多,而在于简单而有力量。我心里 边有志向,而且我在等待时机。你注意,他不是静止地在说我有个志向,而是什么呢?我有 了志向之后,我随时就象我这拳头一样我可以出击。 他是有什么志向啊?在曾巩看来他在两篇关于书房的文章里头提到,说圣人的责任是什 么?叫“去疑解弊”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开启民智、传播文明。我跟圣人学什么?我就跟 圣人学增长见闻,养育忠义之气,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会有错就改、自强不息,这 全是正确答案,跟圣人就学这个。 其实现在有关圣人的书太多了,是不是?从《论语》开始成千上万,但是归根结底就是 “做人”二字,做人怎么做?就是刚才曾巩说的,要做这样一个好人、正确的人,但是光有 正确还不行,还要怎么样呢?还要善于审时度势,天下有道,机会来了,果断地出击,施展 抱负。机会不大对头,自己身体也不太好,先养精蓄锐、归隐田园、修养道德,这叫审时度 势。你注意啊,先是得有标准答案,你得做一个正确的人,有了正确的人然后审时度势,但 是光审时度势行不行呢?曾巩说,还不行。为什么?你老审时度势,审得多了就跟风跑了, 跟着权威跑了,跟着领导跑了,跟着权势跑了,就把你自个儿就跑没影了。审时度势之后还 有一个重要的底线叫坚持自我。在这个文章里边曾巩说,如果我事情全做错了,别人说好得 很,没有比你做得更好的,这是混账话。我要是做得很对,别人说你这做得真不怎么样,我 告诉你,这也是混账话。我曾巩做事情不以外人的议论为转移,我有我自己的志向与理想, 这是什么?两个标准,第一,上天赋予我的志向是什么?为天下苍生谋。只要是有利于老百 姓的,只要是有利于民生的,只要是有利于我们这个王朝的我就去做,这就是我惟一的标准。 我不以别人的臧否来转移我的志向。大家要注意,这是非常纯正的儒家的人生观,为什么这 么说呢?孔子说得好,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的统帅是可以改变的,大 丈夫男子汉的志向是不可动摇的,一个男子汉、一个大丈夫,他的志向、他的意志是绝对不 可动摇的。 所以你看,这难怪,他喜欢这“金不换” ,在这“金不换”里头他悟出好些个道理。那要 搁大家说,一般能有这么高的理想的人,我们都难以望其项背的这种人,那肯定是博览群集, 有大量的时间钻在这茅草屋里头,读了不知道多少书。我还真告诉你,曾巩没时间看书,为 什么没时间看书,他得谋生活啊。 画外音:作为“唐宋八大家”中当年生活最为艰苦的人,这时候的曾巩要为全家的生计奔波, 他在江西农村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没有时间读书的曾巩,他的学问和思想又是怎么来的 呢? 康震: 曾巩在自己的一篇、在这书房记里边说,说我把咱们祖国大地都跑遍了,以江西为中心 向西向北我去过河南、安徽、山东,向东我横渡长江,越过太湖到达东海,向南方我越过洞 庭湖和鄱阳湖一直到达广东,在当时广东还不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呢,是吧,是蛮荒之地。 一直到达南海,在水里见过蛟龙,在山上遇见过猛兽。凡是人世间难见的、吃不着的苦我全 都吃过了,日夜兼程就是为了全家人的一口饭,所以 “不得长此处也,其能无焰然于心邪?”——【南轩记】 我根本就没时间老在我这个看上去还很残破的书房里待着,我这心里头能不着急吗?我 天天地我都火烧火燎啊!急死我了,我没时间读书啊! 大家说那房子不是白盖了吗?还“金不换”呢是不是?都盖起来了又不在里头看书你怎 么办?我跟大家说,这个思想家他就是思想家,他就是没时间看书,他都对自己是一种锤炼。 你注意,你有时间看书,你有时间看很多书,这是不是一种锤炼?这是一种锤炼,是一种修 养。你没时间看书,它也是一种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