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病理机制及现场急救措施
休克的病理机制及现场急救措施休克的病理机制及现场急救措施 休克(Shock)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 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导致组织缺氧、微循环瘀滞,脏器功 能障碍和细胞的代谢功能异常, 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 代谢严重障 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休克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代偿性低血压 (组 织灌注减少)发展到微循环衰竭最后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死亡。 因而早期诊断休克, 及时处理同时积极查找病因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定义休克正确定义休克 从临床角度休克可以定义如下:病人出现收缩压低于 90mmHg 或收 缩压降低 30%以上的(对高血压病人)动脉低血压现象。 从病理生理学的观点看, 休克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 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细胞缺氧、无氧酵解增加,细胞功能所必须的ATP 生成减少和乳酸中毒。休克时,各器官的组织灌流会重新分配,某些 被“牺牲” ,如肾和肝脾区,因为此时这些器官都不算是最需要保护 的器官。而另一些部位受到保护的时间会长一些,如大脑和心脏,这 是人体的最重要的器官,当然更加要好好保护。组织灌流不足会导致 多个内脏器官的衰竭,反过来又会使休克症状复杂化。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休克是一个有着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 虽然休克病因各异, 类型不一,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但其本质相同,即休克发生后机体 重要器官微循环处于低灌注流状态, 导致细胞缺血缺氧,细胞代谢异 常,继续发展可导致细胞损害、代谢紊乱,组织结构损伤,重要器官 功能失常,最终出现MODS。根据微循环的改变可将休克分为三个阶 段。 (1)代偿期: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引起循环容量降低、 动脉血压下降。 此时机体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调节和矫正所发生的病 理变化,引起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以维持循环相对稳定,又通过 选择性收缩外周和内脏的小血管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 保证心、脑等 重要器官的有效灌注。此时微循环内动静脉间短路开放, 前括约肌收 缩,表现为“只出不进” ,血量减少,组织仍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 若能在此时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常较容易得到纠正。 (2)失代偿期当休克继续发展,微循环将进一步因动静脉短路和直 捷通道大量开放,使原有的组织灌注不足更为加重。 毛细血管中血流 淤滞,部分血管失去代偿性紧张状态。此时微循环内“只进不出” 。 临床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糊、发绀和酸中毒,病程由代偿 期向失代偿期发展。 (3)微循环衰竭期:当休克持续较长时间后,休克进入难治期或不 可逆期,失代偿期时出现的某些脏器的微循环淤滞更加严重, 由于组 织缺少血液灌注,细胞处于严重缺氧和缺乏能量的状况, 引起细胞自 溶并损害周围其他的细胞。最终引起大片组织、整个器官乃至多个器 官受损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早期:病人神志清醒,但烦躁不安,焦虑或激动,面色及皮肤 苍白,口唇和甲床略带青紫,出冷汗,肢体湿冷,可有恶心、呕吐、 心跳加快、脉搏尚有力收缩压,可偏低或接近正常,亦可因儿茶酚胺 分泌增多而偏高但不稳定;舒张压升高,故脉压减低,尿量亦减少。 (2)中期 :神志尚清楚,但软弱无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 模糊, 脉搏细速, 按压稍重即消失, 收缩压降至 10. 6kPa (80mmHg) 以下,脉压小于2.7kPa(20mmHg) ,表浅静脉萎陷,口渴、尿量减 少至每小时 20ml 以下,重度休克时呼吸急促,可陷入昏迷状态,收 缩压低于 8kPa(60mmHg)以下甚至测不出,无尿。 (3)晚期:在此期中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广泛的心脏器质性损 害。前者引起出血可有皮肤粘膜和内脏出血, 消化道出血和血尿较常 见;肾上腺出血可导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胰腺出血可导致急 性胰腺炎,可发生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脑功 能障碍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等。 分类及原因分类及原因 *低血容量性休克系因大量失血 失水或失血浆所致 *心源性休克见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炎或心肌病严重的心 律失常等 *感染中毒性休克细菌毒素引起广泛的血管扩张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 染多见 *过敏性休克是人体对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过敏而产生的一种急性全 身性反应如青霉素引起 *神经源性休克系由于外伤骨折剧烈疼痛精神创伤及麻醉过深等所致 *内分泌性休克系由于肾上腺甲状腺等功能减退引起 诊断诊断 有发生休克的病因; 意识异常; 脉搏快超过 100 次/min 细或不能触及; 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压后再充盈时间大于 2 秒) ,皮 肤花纹粘膜苍白或发绀,尿量小于 30ml/h 或无尿; 收缩压小于 10.64kPa(80mmHg) ; 脉压小于 2.66kPa(20mmHg) ; 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有水平下降 30%以上 凡符合①以及②③④中的二项和⑤⑥⑦中的一项者即可成立诊断 预防预防 对外伤病员要进行及时而准确的急救处理。活动性大出血者要 确切 止血;骨折部位要稳妥固定;软组织损伤应予包扎防止污染;呼吸道 梗阻者需行气管切开;需后送者,应争取发生休克前后送,并选用快 速而舒适的运输工具,运输时病人头向车尾或飞机尾, 防行进中脑贫 血,后送途中要持续输液并做好急救准备。 严重感染病人,采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积极清除原发病灶(如 引流排脓等) 。对某些可能并发休克的外科疾病,抓紧术前准备, 2 小时内行手术治疗,如坏死肠段切除。 必须充分做好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 包括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低蛋 白血症;补足血容量;全面了解内脏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还 要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休克的各种因素, 采取相应的预防低血容量 休克的措施。 治疗治疗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2.一般治疗。 平卧位以减少脑缺氧; 吸氧; 给以足够的热量及维生素; 烦躁不安者适当应用镇静剂; 加强监护主要是对心血管肾脏呼吸神志 眼底皮肤等方面的监护。另外也应加强实验室监测,包括动脉血气电 解质肝肾功能凝血状态(出血倾向及 DIC 的监测) 、红细胞及血球 压积 。 3.改善微循环。 补充血容量、 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可调节血管舒缩功能, 纠正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以改善微循灌注情况, 这是抢救休克的 关键。 4.防治并发症。 以心力衰竭、 肾功能衰竭、 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最为常见和危重。 5.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可能改善休克的预后,但疗程宜短,休克纠正 后尽早停用。 现场急救现场急救 1.尽可能少搬动或扰动病人,松懈病人衣扣,让病人平卧,头侧向 一方 (如心源性休克伴心力衰竭者, 则应取半卧位) , 有严重休克的, 头部放低,脚抬高;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或肺水肿者可稍微提高床 头;注意保暖,但勿过热,有时可给热饮料如浓茶或姜汤一杯;有条 件的可吸氧。针刺人中、十宣穴,或加刺内关、足三里。密切观察心 率、呼吸、神志改变,并作详细记录。 2.出血,应立即止血。 3.即送医院抢救。 附:青霉素过敏休克一旦发生青霉素过敏休克, 必须分秒必争地进行 抢救,除休克的一般抢救外,可立即注射(皮下或肌肉) 0.1%肾上 腺素,成人一次用量为 1 毫升,儿童为 0.5 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