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个十示范点为抓手
以“五个十”示范点为抓手以“五个十”示范点为抓手 着力构建乡村精神文化乐园着力构建乡村精神文化乐园 ---旬阳县乡村基层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旬阳县是安康市第二大县,全县总面积 3554 平方公里,总人口 45 万人,共有 22 个镇 319 个村(社区) 。 “十一五”以来,伴随着旬 阳经济社会前进的步伐, 全县文化建设不断繁荣, 特别是以 “五个十” 示范点为抓手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使往日沉寂的山乡焕发 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创出了一条推动基层文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他们 的具体做法是: 一、机制推动抓引领,创新思路促发展一、机制推动抓引领,创新思路促发展 旬阳是全国全省文化先进县、 文物工作先进县。过去由于体制机 制、思想观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和制约, 乡村文化建设发展 滞后、文化生活落后的问题仍然存在,城乡文化差别较大。面对这种 状况,该县深刻认识到,基层文化建设的主体在乡村、服务对象是农 民,只有抓住了农村农民这个基层文化建设的“牛鼻子” , 用先进文 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才能让文化惠及百姓,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繁荣发展。 为此,县委、县政府做到思路清、方向明、措施硬,把“文化兴 县”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确立了“兴汉水文化、 创旬阳特色、建文化大县”的奋斗目标。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 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十一五” 、 “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 划,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基层调研,结合贯 彻六中全精神和省市实施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了《关于促进全县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 。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计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对乡镇部门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同时,要 求县级所有联村部门和单位每年为联村文化建设办一件以上实事。 切 实做到认识、责任、人员、经费、措施、工作“六到位” ,力促文化 发展与经济、政治建设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提高,为全县文化 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从而巩固提高、创新发展了全国文化 先进县成果, 推进了城乡文化一体化大发展, 提升了县域文化软实力, 书写了新时期基层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二、示范带动抓典型,创新举措促发展二、示范带动抓典型,创新举措促发展 旬阳县在创新发展基层文化建设方面确立了“强队伍、建阵地、 抓示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一年一步脚印,年年有新举措、年年 有新成果。 从 2006 年起, 先后组织实施了 “创建基层文化示范乡镇” 、 “塑造动感乡村” 、新农村文化建设“六个一”工程、 “文化建设年” 活动和“先进文化进乡村”活动。进入“十二五“以来,该县坚持以 “五个十”示范点为抓手, 即每年抓好十个文化示范镇、十个示范文 化站、十个示范文化室、十个示范农家书屋、十个示范村民自乐班。 制定了《示范创建标准》 ,县文化部门分工负责、深入一线抓,各镇 积极行动具体抓。 同时, 还开展了文化大院、 文化大户创建命名活动。 通过抓基层、强班社、兴群文,强力实施以点带面示范工程,达到巩 固基层文化建设阵地、提升基层文化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拓 宽基层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进一步丰富活跃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精 神文化生活的目的。 近十年来该县文化示范建设常抓不懈, 创出了新特色、走出了新 路子, 取得了新成果。 目前全县有 13 个镇被县委、 县政府命名为 “文 化示范镇” ,22 个镇都建起了标准文化站,319 个村建起了文化活动 室、成立了村民自乐班, “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发展文化大院、 大户 100 多个。近几年来,除保证国家文化建设项目资金和文化设施 配备到位外, 全县各级投入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资金和设施每年都在百 万元以上。县委、 县政府和县委宣传部、文广局每年都要分别命名表 彰一批示范建设典型,并给予奖励。 “五个十”示范工程既活跃了乡 村文化生活,又极大地调动了基层组织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 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镇村三级文化网络达到了阵地不断提升、 管 理日趋规范、活动常年不断的目的,在培育新型农民,推动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 三、上下联动抓繁荣,创新特色促发展三、上下联动抓繁荣,创新特色促发展 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省市支持以及县镇村各级努力, 全县农村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农村文化迎来了前所未有 的良好机遇和发展环境。但是如何使沉寂的乡村动起来、活起来,让 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享受到基本文化权益。旬阳县委、政府和各级文 化部门乘势而上、克难奋进,上下联动,创新特色,使乡村文化呈现 出一派生机勃勃、繁荣发展的新景象。 一是活动搭台力促乡村文化繁荣。 围绕乡村文化建设与繁荣, 旬 阳县制定了“镇镇建起业余文艺演出队,村村办起村民自乐班”的发 展目标,积极发展文化大村、文化大院、文化大户。在全县组织实施 了“树立百名民间艺人、培训千名文艺骨干、发展万名文艺爱好者” 的农村文化队伍发展“百千万”工程和“每年组织全县性活动不少于 10 场以上,镇一级活动不少于100 场以上(每镇 5 场以上) ,村组一 级活动不少于 1000 场以上(每村3 场以上) ”的文化活动繁荣“十百 千”工程。县委、县政府把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列入镇年度责任目 标考核,先后承办了全省农民文化节旬阳分会场、 陕南民歌大赛等大 型活动。组织举办了三届农民文化艺术节, 每年春节选调 1-2 个镇在 县城举办文艺专场。 组织举办农民歌手赛、 自乐班擂台赛、 社火大赛、 汉剧票友大赛、文化大院大户展示表演等活动, 表彰了一批优秀自乐 班和文化大院、大户。通过活动搭台,成果展示、表彰奖励,力促乡 村文化繁荣发展。 二是送文化到乡村坚持不懈。 县宣传文化部门坚持把送文化下乡 作为宣传文化工作的重点,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做到了“安排到 位、组织到位、工作到位” ,成立了领导小组,与县直文化单位签订 了责任书,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评管理。层层抓组织、抓培训、抓辅 导、抓活动,着力培育农村基层“文化土壤” 。抽调文艺骨干组建成 立了“旬阳县乡村文化服务队” ,坚持每年不定期举办艺术培训班、 开展文化下乡辅导, 组织编印了多册农村文艺演唱材料和宣传教育读 本,先后与 10 多个部门、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专题性文艺宣传 巡回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化下乡做到了常年 送、经常送,每年组织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活动,为广大农 村送去了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食粮。 三是镇村大办文化塑造动感乡村。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 县直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各镇村兴办群众文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各 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旬阳山乡此起彼伏、 高潮不断。 坚持做到 “大 型活动重点组织、群文活动常年不断、阵地活动天天坚持” ,不少镇 村着力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办起了“竹文化节” 、 “樱桃花文化节”和 农民文艺展演等各种形式的节庆文化活动等。 同时, 还结合当地实际, 组建成立了汉剧自乐班、民乐队、秧歌队、皮影队、唢呐队、广场舞 队及各类文艺创作协会、小组和文化大院、大户 1000 多个,让山乡 处处有歌声、充满欢乐之声。如今,镇文化站实行免费开放,活动经 常;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