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用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人用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人用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本要点适用于供治疗的体内诊断用的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 适用于在人体内应 用的利用重复 DNA 技术制备的基因工程抗体 一、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 (一)杂交瘤细胞 1.亲本细胞 (1)骨髓瘤细胞 SP2/0 或其他适宜的骨髓瘤细胞系。 应为不合成或不分泌免疫球蛋白链型, 具有符合骨髓 瘤细胞的染色体特征,并有明确的来源历史及符合要求的保存条件。 (2)免疫亲代细胞 经抗原免疫的鼠脾 B 淋巴细胞或外周血 B 淋巴细胞。 应有明确的免疫原来源、性质及动物种系,免疫原详细的制备过程。 适宜的免疫方案及免疫淋巴细胞制备的方法。 2.细胞融合与克隆化 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融合、筛选及克隆化。 3.杂交瘤细胞检定 (1)抗体分泌稳定性 连续克隆化后抗体阳性率达100%,经体外连续传代3 个月以上和反复冻存、复苏,细胞 系能保持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 (2)细胞核学特征 检查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应符合杂交瘤细胞特征。 4.鼠源病毒检查 按附录要求检测鼠源病毒。 5.支原体检查 按现行《中国药典》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进行。 6.无菌试验 按现行《中国药典》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进行。 (二)单克隆抗体的检定 1.免疫球蛋白类及亚类 用免疫双扩散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测定。 2.亲和力 用可靠、准确的方法测定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为单抗)的亲和常数或相对亲和力。一 般情况下,对于免疫原为可溶性的单抗,测其亲和常数,对于免疫原为颗粒性抗原的单抗, 测其相对亲和力。 3.特异性 测定单抗对靶抗原的特异性;对多株单抗识别的抗原决定簇进行相关性分析。 4.交叉反应 按附录要求。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单抗与人体组织交叉反应,用冰冻及石蜡包埋的各种正常脏器组织 测定。来源于肿瘤相关抗原的单抗应进行与各种肿瘤组织的交叉反应试验。 5.效价测定 用适宜方法测定。 (三)其他原材料 1.细胞培养用小牛血清 支原体检测应为阴性。经小量试验适于杂交瘤细胞生长。 2.培养液 应有培养液来源,质量指标。 3.化学试剂 规格应达到分析纯以上。 二、基因工程抗体 参考《人用重组 DNA 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和本指导原则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三、细胞库的建立 应分别建立原始细胞库、 主细胞库、工作细胞库的三级管理细胞库, 一般情况下主细胞库来 自原始细胞库、工作细胞库来自主细胞库。 各级细胞库应有详细的制备过程、 检定情况及管 理规定等。 四、单抗生产 包括用小鼠腹水法和细胞培养法制备。 (一)小鼠腹水法 1.小鼠 制备腹水必需使用合格的SPF 级 BACB/C 小鼠或 BACB/C 和瑞士小鼠杂交子一代。 2.动物实验设施 动物实验设施应有相关部门颁发的二级以上合格证。 3.腹水制备 取适量扩增培养的杂交瘤细胞注射小鼠腹腔制备腹水,小鼠可以预先用液体石蜡或降植 烷等处理。 (二)细胞培养法 可以采用发酵罐培养,亦可用细胞培养瓶培养收集上清液制备单克隆抗体。培养基用无 牛血清或低牛血清培养基,不能用-内酰胺类抗生素。 (三)抗体纯化 可采用盐析法、分子筛层析、离子交换亲和层析等适宜的方法。 1.尽可能选用一些不引起免疫球蛋白聚合、变性等的纯化方法及条件。 2.应验证所用的纯化方法能去除可能存在的非目标产物污染,如不需要的免疫球蛋白分 子、宿主 DNA、用于生产腹水抗体的刺激物、内毒素、其它热原质、培养液成分或层析柱 析出成分等。 3.应验证所用的纯化方法能有效的去除/灭活病毒。 4.连续产生的各批产品必须符合质检要求,批间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5.纯化后处理 必要时对纯化后抗体采用适宜方法进行处理。 (四)半成品、成品制备 五、检定 包括原液(小鼠腹水、细胞培养上清液、纯化抗体)、半成品及成品的检定等。 (一)物理化学检测 1.外观 液体制剂应为接近无色微带乳光的澄清液体,不应含有异物、浑浊或摇不散的沉淀。 2.pH 值 电位法测定 3.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用 Lowry 法或其它适宜的方法测定。 4.纯度测定 (1)电泳法 用还原和非还原条件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扫描后免疫球蛋白含量应达到95%以 上,二聚体≤10%。 (2)HPLC 法 纯度应≥95%。 (3)多聚体测定 用 FPLC 或 HPLC 法,用适宜的分子筛层析,多聚体应≤10%。 5.DNA 含量测定 用 DNA 分子杂交法。每一剂量残余鼠骨髓DNA 含量不高于 100pg。 6.水分 产品如为冻干制品,应进行残余水分测定,其含量应≤3%。 (二)生物学检定 1.活性及效价测定 用适宜方法进行。 2.鼠源病毒检定 同上鼠源病毒检查。 3.无菌试验 同上无菌试验。 4.支原体检定 同上支原体检定。 5.安全试验 用小白鼠和豚鼠进行试验。 6.热原质试验 按照现行版《中国药典》生物制品热原质试验规程进行。采用家兔法时,家兔注射剂量 = (人用剂量/50)*20*家兔体重(kg)。也可用鲎试剂法, 1mg/mL 蛋白浓度不应检测出有凝 集活性。 7.异常毒性实验 (三)非免疫球蛋白杂质分析 包括来源于细胞基质、培养基和下游工艺的相关杂质,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 检测。 六、经修饰的单克隆抗体 为了提高单克隆抗体在治疗和体内诊断中的作用,常用单抗与毒素、药物、放射性核素 或其它物质偶连形成免疫结合物, 或在同一段多胎链包含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序列的 嵌合重组蛋白来获得。研究者除对前面提到的有关未偶连单克隆抗体(未修饰单克隆抗体) 的要求外,还应提供下列内容: (一)免疫结合物的构建 应提供构建免疫结合物所用试剂和过程的详细资料,包括: 1.描述与单克隆抗体连接的成分如:毒素、药物、酶及细胞因子,包括:所有成分的来 源、结构、制法、纯度及特征。 2.制备免疫结合物所用化学试剂的描述,如连接剂和螯合剂。这些资料应该包括试剂来 源、制备方法,以及合成或纯化时残留杂质的测定等内容。还应提供合成反应途径的图解, 以及与免疫结合物中所用化学试剂毒性相关资料。 3.在确定成品的标准时应首先确定该原料与抗体的平均结合率及每个抗体被结合部分的 数量,并揭示免疫球蛋白置换数量、效力和稳定性间的关系。 4.用重组 DNA 技术制备的制品(如来源于转染细胞系或微生物培养基,嵌合的、易形 的,互补决定区[CDR]接合的及单链 Fv 抗体,以及重组免疫结合物)应提供构建和置备 过程的全部资料。 重组免疫结合物的稳定性应认真研究。 因聚合物形成构形改变或变性而减 弱了特异免疫反应性 (如通过重组 Fvs 形成“双抗“) 可能导致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和/或与非靶 组织结合。 (二)免疫结合物的纯度 1.应采取特殊措施保证抗体尽可能无外源免疫球蛋白或非免疫球蛋白污染,因这些污染 物质在构建免疫结合物过程中,能与核素、毒素或药物发生反应。 2.应规定最终产品中游离抗体或游离组分的限量。活性中间体应被灭活或去除。 (三)免疫结合物的免疫反应性,效力及稳定性 毒素或药物偶联至抗体上会改变其中任一成分的活性。 1.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评估偶联前后的免疫反应性。 2.免疫结合物非免疫球蛋白成分的活性应在适当的时候用效力试验来进行评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