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讲清算理和法则指导
数学课堂如何讲清算理和法则指导 数学课堂如何讲清算理和法则指导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算理和讲清法则为前提。理解 算理又是掌握法则的关键。传统的计算教学弊端之一,重算法,轻 算理;重结果,轻过程。这样,学生常常由于机械地识记笔算法则, 而没有真正理解法则的意义,因而导致运用法则上的错误。理解算 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讲清算理, 揭示计算的规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生头脑中算理 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教具演示,讲清算理。算理的抽象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中尽可能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明确 算理。 (2)学具操作,探索感悟。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 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这就需要在形象思维 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例如学生 对 20 以内加法中“凑十法”的理解有困难,我们就请出小棒来帮忙, 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让学生通过对小棒的摆弄体会“凑 十”的过程,领悟“凑十”的方法。上课的开始学生通过情境、问 题,列出相应的算式:8+5。有学生马上汇报出了答案:老师, 8+5=13。我说:你真聪明!还有多少小朋友也知道结果?知道的小 朋友想办法验证一下你的结果是否正确;不知道的小朋友可以借助 学具帮助我们进行计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用学具分别表示8 和 5,按照各自不同的思路进行操作,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感悟加法进位 的算理。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收集各种信息,展示多 种算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 凑 10 来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通过“看大数,拆小 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口算,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 化”,寻求简洁、快速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 知识是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 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例如在教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时,可以 借助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单位的进率关系,讲清小数点必须对齐的算 理。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52÷2 时,要注意沟通操作中的“剩下 的 1 筒和 2 个羽毛球合起来再分”和竖式计算中的“十位上余下来 的 1 个十和个位上的 2 合起来继续除”之间的联系。 (5)要重视培养小学生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 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进而提高运算能力。如教学进位加法可 以让学生讲出各种思考过程,25+6=?先算 5+6=11,再算 20+11=31; 或先算 24+6=30,再算 30+1=31;也可以先算 6+4=10,再算 10+21=31。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算理,运算能力 也必然得到培养。又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口算、 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 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 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教学中要讲清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 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 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