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案例 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 一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能将简单的实际应用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掌握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具体问题的一般步骤。 3、 提高学生归纳、建模、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让学生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点:如何将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二次函数求出最大(小)值。 难点:难点:将实际应用转化为数学问题,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建模思想。 三三教学过程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的形成过程 成功的教案形成的过程各不相同,但有两点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许多 老教师、名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对教材的理解深刻,教学过程的处理得法,重点的突破和难点的 化解都有独到的方法,是年轻教师得以学习的。值得借鉴的可以是一份完整的教案,也可以是教学 过程某一个环节的教学,如新课的导入,概念的形成过程,重点的突破,难点的化解,解题步骤的 归纳等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点。第二,执教者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独特的教学思路,在认真学习 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和阅读教科书后和教学参考书后,教师明确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了解教 科书中该节内容的编写意图,会形成对这一教学内容新的理解,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反映出自身的 特色和风格,这样编写的教学过程才会有创新。 “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举例”的教案,是一位青年教师根据如下教案进行试教,经过其他教师听 课点评后,再结合执教者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编写的一份教案,下面我们来看这份教案形成的过程。 (一)(一) 对被借鉴的教案的实施(课堂实录)和点评对被借鉴的教案的实施(课堂实录)和点评 1 1、、 复习提问复习提问 师师二次函数 y=ax2+bx+c 有哪些性质? 生生(略) 评评教师提出的问题范围太大,学生难以简要回答,只能照背教科书中二次函数的性质,花费了很 多时间。这样的问题最好分解成小问题,让学生便于回答,又能复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才能达到预 期的目的。 师师下面大家一起做投影上的练习。 (出示投影) 已知二次函数 y=x2-3x+2,填空: (1)图象的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直线 x= (2)开口方向是。 (向上) (3)当 x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x时,y 随 x 增大而增大;当 x时,函 331 , (,)] 224 数有最值,是。 ( 3331 ,,,小,) 2224 (4)当 x时,y0,若 y2 或1,1x0 解得:0<x0 师师这样求窗户的最大透光面积,就转化为求什么? 生生求函数 y=x• 师师怎样求? 生生当 x= 63x3 2 = x 3x的最大值。 22 b3 =1 时,y 的最大值是。 2a2 师师对,应注意 x 的取值是否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评评(1)这种问答式的讲课方式,表面上看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对答如流,没有任何障碍,但这样的 问答结果,学生有没有真正掌握了问题所在,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起? (2)新课的引入缺乏新意,照搬照抄会让学生成为解题机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师师通过例 1 的讲解可知,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时,一般步骤是: ⑴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列解析式时要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⑵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运用公式或通过配方法,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评评数学课堂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加以点 拨,像这种归纳最好由学生去完成,教师对不完整之外进行补充,让学生体验一次成功的感觉。 师师接下来看例 2。 (呈现投影片) 例2如图 2,B 船位于 A 船正东 26Km 处,现在 A、B 两船同时出发,A 船以每小时 12Km 的速度朝 正北方向行驶,B 般以每小时 5Km 的速度向正西方向行驶,求A 船何时与 B 船相距最近,最近 距离是多少? A’ AB’B 图 2 师师要求两船相距最近,应先回答下列问题。 (呈现投影片) ⑴设若经过 t 时,两船 A、B 分别到 A’、B’,则 AA’=,BB’。 (2)AB’= (3)若设两船的距离为 s(km) ,写出 s 关于 t 的函数解析式 s= (4)要求出两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只要求什么? (指定一名学生填空:①AA’=12t,BB’=5t②AB’=26-5t③A’B’= 169 生生要求最小值只要求二次三项式169t2-260t+676 的最小值。 师师多项式 169t2-260t+676 的最小值.怎么求呢? 生甲生甲当 t= t2 260t 676) b10 时,有最小值 576。 2a13 10 时,有最小值 576,则 s 的最小值为 24 13 生乙生乙用配方法,1695t2-260t+676=(13t-10)2+576. 当 13t-10=0,即 t= 评评这个例题是一个运动点的问题,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形,使问题更直观、 形象,问题的解答过程可由学生学习小组讨论解决、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3、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师师下面做书本的练习。 1. 如图 3,周长20m 的篱笆,一面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园子,怎样围才 能使园子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2. 把 60 表示成两个正数的和,使这两个数的乘积最大。 图 3 3.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和为2, 求斜边的最小值, 以及当斜边达到最小值时的两条直角边 的长。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点) 评评课堂练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体系,把多个练习题放在一 起做有些枯燥,对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不是最好,练习 1、2 可在例 1 讲解后就去完成,练习 3 放在例 2 讲解后做,这样更能使例题和练习配套,便于学生归纳总结。 师师请同学们考虑书本中“想一想”的问题。 想一想:想一想:你能用配方法求函数y=x2+ 1 x2 的最小值吗? (两名学生板演) 生甲生甲 y x2 1 x2 1 x 2 , x 2 y min 2. 生乙生乙 y x2 1 x2 1 x 2 , x 2 y min 2. 师师两个同学的答案谁正确呢? (学生沉默) 师师甲的结果是错误的, 因为在实数范围内不存在x 使 x+ 1 =0; 乙的结果是正确的, 当 x=1时, x y min 2 4、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师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题意,选取适当的量为自 变量,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求出二次 函数的最大(小)值。 5、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略) 评评本节课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观察、讨论、归纳 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