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标测试题 含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每空 1 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 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 (抽 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 识技能) 、 (数学思考) 、 (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力求通过数学学习, 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 学的(基本知识) 、 (基本技能 ) 、 (基本思想) 、 (基本活动经验) 。体 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 (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 (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 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 “以人为本” )的理 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 《数学课程标准》 中所说的 “数学的基本思想” 主要指: 数学 (抽象) 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 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 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 (发现和提出问题) 是创新的基础; (独立思考、 学会思考) 是创新的核心; 归纳概括得到 (猜想和规律) , 并加以验证, 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 现象) 。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 ,将在很大程度上提 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1、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 (过程和结果) ,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在实施评价时, 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 (延 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 结合的方式。 12、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 识与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 、 (应用意识) 和 (创 新意识) ,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3、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4、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 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 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5.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 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者)与(合作者)。 1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 性) 、 (普及性)和(发展性) 。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持 续) 、 (和谐)地发展。 18、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9、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 率) 、 (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20、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注重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 21、 “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 (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 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 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22、 《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 (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 (基 本思想) 、 (基本活动经验) 。 23、 《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 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二、简答题。 1、简述应用意识的含义? 答案要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 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 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抽象 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2、简述行为动词“探索”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3、简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 收集数据, 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 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 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 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可见,在统计的教学过 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非常必要。 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并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案要点: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处理好 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重视直接经验, 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简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 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 累经验、 感悟思想; 能关注学生的差异, 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 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 性。 6、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 、立足激励原则; (2) 、关注人性原则; (3)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7、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 、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 、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的评价; (4) 、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8、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1) 、导向功能?; (2) 、反馈功能; (3) 、决策改进功能。 9、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 (1) 、情节不要太多; (2) 、环节不要太细; (3) 、问题不要太碎。10、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至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 三个阶段?? (1) 、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 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2) 、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