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一、编制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我单位对本工程的投标文件之一,它体现了我单位对 本工程施工的总体构思和部署,是一部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方面进行程序 化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并为业主选择施工承包商提供参考。 若我单位有幸中标承建本工程,我们将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原 则,严格遵循有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在图纸会审之后,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 设计》 及分部工程 《作业计划》 , 形成完整的工程技术文件, 用以指导工程施工, 确保本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编制依据 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与质量检查验收标准、 安全技术规范及招标文件和 施工图纸。 1、施工质量方面主要执行标准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2013 年版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CB/T50353-201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GB 50189-2014)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2-201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95) (2001 年修订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42-2002)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0-200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2012)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2007) 《中南地区通用建筑标准设计》 《建筑配件图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6-201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 年版) 等相关规范。 2、安全管理方面主要执行标准规范: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146-201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50720-2011)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JGJ/T188-2009)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建筑施工工具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202-2010)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120-2012)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180-2009)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GJ311-2013)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JGJ300-2013)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199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程》(GB50194-93) 《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JB5144-200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施工升降机》 (GB/T10054-2005) 等相关规范。 三、编制内容 我单位经过认真研究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后,了解设计意图,并通过勘察现 场,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实施目标,拟定编制技术文件分别阐述编制说明、主要施 工方法、 拟投入的主要物质计划、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计划、 劳动力安排计划、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工期的技术 组织措施、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等内容。 四、项目概况 1、工程名称: xx 村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xx 村 3、建设内容:xx 村建设住房 1150 平方米,住房 18 户(其中 A 户型 5 户,B 户型 5 户,C 户型 3 户,D 户型 3 户,E 户型 2 户)。 4、招标范围:土建及安装(详见图纸及工程量清单) 5、计划工期:60 日历天 6、质量目标:合格 第二章、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测量 本工程配备一个施工测量小组,由三名测量人员组成,配备一台全站仪 (NTS-960) 、 一台激光铅垂仪 (JC300) 、 一台经纬仪 (ET-02) 、 一台水准仪 (DS3) 及其它测量工具,负责工程施工期间的施工测量工作。 一、平面控制 (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总平面确定现场的定位桩及水准点高程,经复 核无误后按照定为坐标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首先确定主轴线,将建筑物的主轴线 延伸外放至基坑四周,设置轴线桩,建立建筑物轴线控制网,并将控制桩经技术 部门及建设单位复核确定后, 用 C20 混凝土做可靠保护, 并用红漆做出明显标志, 长期保存。 (2)主轴线确定后,按主轴线用钢尺分测出其它轴线,在测量定位过程中, 尽量使施工中有较多的控制点,以便相互校核。 二、高程传递 ±0.000 以上标高的测量,应将水准点标高测定在建筑边柱上,然后用钢尺 在标高引测位置竖直向上传递。为消除水准点量测时的累计误差,每层标高不应 分段量测位置, 应由底层基准点向上整尺通长累计测量,由于钢尺长度达不到高 度要求时, 可在楼层中间设置中间水准点,再由此点向上继续进行标高测量和传 递。全高高程误差控制在±10mm。 三、为保证测量精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轴线的延长控制点要准确,标志明显。 (2)以 ET-02 级经纬仪进行投测。 (3)仪器应进行严格的校验、校正。 (4)测量尽量选在早晨、傍晚、阴天、无风的气候条件下进行。 四、沉降观测方案 1、技术依据与技术要求 (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IGJ/T8-2007) (2) 《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0) (3)高程控制的起算点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成果,在建筑外围布设控制点,并 由始至终使用这一高程系统进行沉降观测。 (4)每 6 个月对控制系统进行一次联测,精确满足闭合差±1mm√K(K 为公里 数)的要求。 2、观测准备与观测要求 (1)观测点的埋设 1)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IGJ/T8-97)及设计部门提供的平 面图, 在建筑物正负零以上 0-150 毫米处, 预计在建筑物四个角落和建筑物中部 各埋设 1 个沉降点。 2)监测点设在立尺方便及通视条件好的部位,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电气开 关等有碍观测的障碍物。 3)在被监测建筑物现场外围(最少50 米以外)埋石,或在建筑年代教长、稳固 的建筑物上埋设水准控制点 3 个作为观测基点。埋点 24 小时后方可进行观测。 (2)测点的观测 1)首先对控制点、沉降点观测两个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2)在观测时段内如出现异常变化,要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 3)在沉降速率达到小于每天百分之一毫米时方可停止观测。 4)观测过程中如发现沉降点由于施工造成的丢失、松动和障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