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装配技术操作规程
轧辊装配技术操作规程轧辊装配技术操作规程 1.1、 装配前的准备 (1)按设备图纸要求复检新辊各部位尺寸及精度 ,孔型要 用孔型样板进行校对 ,确定无误后方可装辊 ,如发现问题 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做好记录以待解决。 (2)在验收轴承座、迷宫环装配件时,根据尺寸精度重点 检查各部件配合间隙、 平衡缸高度, 平衡缸有无失效状况, 并对毛刺、锐角边缘、锈斑及时进行清理,轴承座的润滑 孔必须畅通、无污物。 (3)将所有待装配的轴承等部件用柴油或洗油清洗干净, 然后在加工表面上涂上防锈润滑油,滚动轴承内装入锂基 3 号润滑脂。 1.2、 装配顺序 (1) 把密封环装配到辊颈上。 (2) 把轴承内套用感应加热器加热,然后装配到辊颈上。 (3) 套上隔环。 (4) 调整好轴承箱上垫板的高度。 (5) 把经过清洗过的轴承(新轴承可不清洗)用铜棒轻轻敲入 轴承座内。 (6)安装好挡环。 (7) 把装好轴承的轴承箱装配到轧辊上。 (8) 把止推轴承用铜棒敲入轴承箱内。 (9) 装好轴承挡环。 (10)拧上锁紧环。 (11)装上卡环。 (12)拧上锁紧螺母。 (13)安装好端盖(非传动端)。 (14)其他未提及的装配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装配或 更换。 1.31.3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轴承内套加热温度不得大于 170℃。 (2) 轴承使用时,原则上外圈、滚动体、内圈须按进货时的 配对情况使用,不得随意互换,以保证轴承的间隙配合; 利旧使用的轴承配对必须用塞尺检验内圈、滚动体、外圈 之间的游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然后在使用。 (3) 安装轴承时,使用时必须清洗干净,新轴承只有在装配时 才能将其从原包装中取出,不要擦去新轴承上的防锈油。 (4) 装配轴承时,不能用铁锤直接敲打,应使用铜棒轻敲击。 (5)涂抹润滑脂时, 不得戴手套, 手必须保持干净才可以作业, 以防带入赃物而影响轴承寿命。 (6) 装配完毕,检查无误后,将轧辊吊到指定的位置。 (7) 清理工作场地卫生,保持现场清洁。 粗轧 1-6 架,中轧 7--14 架轧机必须按轧辊配套尺寸进行预 装, (具体配套尺寸机械按车削量而定) ,轧辊最大和最小直 径为:(具体参见轧辊加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机架最大辊径最小辊径 1-4∮610(mm)∮520(mm) 5-9∮495(mm)∮420(mm) 10-14∮380(mm)∮330(mm) (6)预装轧辊时要严格保证轧制线,标高统一,各机组轧 机轧制线至下辊轴承座底面的距离为: 550V: 728mm; 550H: 688mm; 450H/V: 630 ㎜; 350H/V: 475 ㎜ (7)观察弹性胶体松紧,按要求调整辊缝,辊缝设定参数 为: 架次 辊缝 (mm) 架次 辊缝 (mm) 1H 18 8V 9 2V 15 9H 1.7 3H 15 10V 7 4V 14 11H 4.5 5H 10.1 12V 5 6V 11 13H 6.4 7H 8.9 14V 6.6 如果发现装好的两辊重叠在一起时,其辊缝不能满足上 表所列值时,须更换下辊轴承座的弹性胶体小垫,直到辊缝 值大于规定值的 5 ㎜以上,否则发现已失去弹性就应报废, 不得勉强使用。 (8)预装好的轧辊,在标牌标上辊径、装配日期、装配人 员名字,挂在轧辊箱体上,并登记上台帐。 1.41.4、轧辊加工质量验收标准、轧辊加工质量验收标准 (1)轧辊验管理员必须建立验收记录,详细记载每次验收 情况,以备查阅。 (2)按图纸对各种轧辊的加工进行验收,确保符合图纸技 术要求。 (3) 1—4#架磨损车削量10~15㎜、 5—9#架磨损车削量10~ 12 ㎜、10—14#架磨损车削量 8~10 ㎜。 (4)1—4#架配套两辊的实际直径尺寸偏差不超过 0.60mm, 5—9 架两辊直径偏差不得超过 0.50mm。 (5)10—14#架配套轧辊辊径相差不得超过 0.30mm。 (6)车削时一定要辊号相同的轧辊成对车削,上下辊固定 头端面至第一个轧槽的距离差不得超过 0.2mm(错辊值) 。 (7)孔型内如发现砂眼或其它缺陷,要作明显的标志(涂 抹铅油) 。 (8)轧辊车削时必须保证以轧辊中心线为基准来调整中心 架的托瓦。 (9)不得有未重车净的老轧槽印、肉眼明显的水裂纹。 1.5、各架轧辊直径车削规定: (1)1-4#架根据磨损量车削,最大辊径为∮610mm,最小辊 径为∮520mm。 (2) 5-9 架最大辊径为∮495mm, 最小辊径为∮420mm; 10-14 架最大辊径为∮380mm,最小辊径为∮330mm;在生产中根据 轧槽的磨损量,以磨损最大的轧槽为基准进行加工。 发现加工的轧辊有违反以上的验收标准情况,必须拒 绝接收,作好记录并向领导反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