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区综合交通规划工作方案24
武汉市黄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工作方案 ******* 2013-6-23 一、规划背景 新时期,武汉市迎来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家级综合 交通枢纽及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发展新机遇。未来十年是湖北省 发展的“黄金十年” ,更是武汉市发展的“黄金`十年” ,武汉市将在“五 个湖北”战略的指导下,全面落实“ 1+6(主城+新城) ”空间发展战 略,深入推进“工业倍增计划” ,强力推进城建攻坚计划和交通跨越 工程,开展新一轮轨道线网修编,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 用地开发模式,实现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的新跨越。 黄陂区规划面积 2261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 150 万,是武汉 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同时,黄陂还具有独特的发展优 势:武汉市的北部生态新城、殷商盘龙城遗址所在地、木兰文化 的发源地等等, 其历史人文底蕴悠远厚重; 境内拥有国际化的“铁、 水、公、空”交通设施,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亚洲最大的武汉北铁 路编组站、 武汉新港和京珠高速公路等共同构成了立体交通枢纽; 正在开发建设的武汉临空经济区、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均为今 年湖北省重点推进项目,华中地区唯一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落 户黄陂。 按照“独立成市、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发展思路,围绕“华 1 中地区独具临空特色的高科技制造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商贸物 流枢纽,武汉北部生态、文化新城”的发展目标,黄陂区提出了“两 城”崛起, “四区”支撑,建设“美丽、幸福黄陂”的发展战略。 为了适应黄陂新城新时期、新战略的发展要求,充分整合新 一轮区域发展规划成果,打造适应区域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 交通体系,受黄陂区交通局的委托,我院特组织开展《黄陂区综 合交通体系规划》的修编工作。 二、规划范围与年限 本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黄陂区整个行政区域,东到红安 县、新州区,西到小悟山、界河、孝感,南到府河、武汉市中心 城区,北到大悟县。重点规划区为武汉北新城组群和前川新城。 规划年限与上位规划保持一致为2020 年。规划基准年为 2013 年,近期为 2015 年,部分专项展望至远景年。 三、规划必要性 1、支撑“1+6(主城+新城) ”发展的需要。一是要构建支撑黄 陂独立城市的交通体系;二是要强化黄陂与主城的衔接,以主城 带动黄陂快速发展,促进人口及产业的转移;三是要强化黄陂与 周边城市的衔接,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支撑“公交都市”建设的需要。根据规划,轨道1 号线东延 线将于年底通车,直达汉口北,成为继东湖高新后第二个通轨道 2 交通的新城。机场线也即将于近期动工建设,带来区域公交格局 的变革。为了打造武汉“公交都市”的先行示范工程,全面提升区 域的公交服务水平,优化发展软环境,需要系统规划区域公共交 通系统,明确骨干体系及其建设模式,制定高效的衔接方案,拟 定场站规划布局与规模要求,严格控制用地,为有序建设与发展 提供保障。 3、支撑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修编的需要。为了打造“公交都 市” ,全面提升武汉市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武汉市将于 2013 年 全面开展新一轮的轨道修编。轨道修编工作的开展为黄陂轨道线 网规划提供了新的契机,可以通过黄陂轨道线网规划过程中与武 汉市轨道线网修编团队的不断沟通与对接,实现黄陂轨道线网与 武汉市整网的有效衔接与资源共享,直接纳入修编成果。 4、整合区域发展规划及资源,满足区域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 景、两城、四区、十园”是黄陂的发展重点,为了能够推进高效建 设与发展,分别编制了相应的发展规划,但各成果之间未能够有 效整合与对接,难以构建整体的、系统的、高效衔接的交通体系, 无法充分发挥交通的纽带作用,不利于有效衔接与资源共享。 四、规划内容 本次 《武汉市黄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将开展 14 个专项的 规划与研究,其中规划重点为交通发展战略、对外交通规划、道交通发展战略、对外交通规划、道 路系统规划、公共交通规划、货运交通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六个路系统规划、公共交通规划、货运交通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六个 3 方面,其他为常规规划内容。 1、规划重点及内容 (1)交通发展战略。 统筹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综合考量黄陂不同区域发展 的交通支撑要求,在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框架下,以解决现状 交通问题为出发点, 以相关上位规划为基础, 以充分发挥“铁、 水、 公、空”综合交通设施优势、支撑产业发展,展现历史、人文及自 然景观特色为目标,制定适应黄陂自身发展的既相对独立,又与 武汉主城区有机衔接的交通发展战略,明确战略发展目标。 (2)对外交通规划。 一是作为武汉组成部分的北部新城,如何在整合自身内部各 发展区交资源的基础上强化与主城区的衔接; 二是作为独立的交通节点,如何利用武汉市建设国家综合交 通枢纽城市的契机,构建面向城市圈,甚至全国范围的,服务于 现在服务产业的对外交通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公路系统规划,国道、省道等对外通道,以 及旅游道路系统等;客运枢纽场站规划,场站布局、规模等;城 际铁路衔接规划,充分利用地方铁路与武汉铁路枢纽的对接,共 享对外铁路系统资源;天河机场衔接规划,充分考量天河航空枢 纽的辐射作用,整合全区交通资源,实现立体对接;阳逻新港衔 接规划, 结合北部新城和现代物流产业建设, 规划“公+水” 、 “铁+水” 衔接通道,充分利用阳逻港的水运枢纽资源。 4 (3)道路系统规划。在新的交通发展战略框架下,整合新的 发展条件,如四环线的规划、临空产业区规划、汉口北商贸物流 区规划、前川城市总规修编等,基于上一轮综合交通规划成果, 结合复合交通走廊的建设,主要完成如下四项研究: 一是重点优化与调整高快速路网主骨架,实现黄陂与主城及 周边城市的快速衔接; 二是系统优化主次干道系统,强化与主骨架的衔接,各片区 间及内部衔接,促进区域交通和城乡交通协调发展; 三是基于道路功能定位,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及构成特征、慢 行交通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道路规划横断面。 四是统筹设置区域交通转换节点及衔接节点,实现区域对外 交通的快速转换,内部交通的快速衔接。 (4)公共交通规划。 重点开展如下五项研究: 一是明确公共交通体系结构及层次。以黄陂交通发展战略为 指导,以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修编相结合,以相关上位规划为基 础,以客流需求预测为依托,确定公交客流走廊,明确公共交通 体系结构及层次。 二是构建公共交通骨干网络,明确骨干网络运距模式。通过 运能、运速、造价、建设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比较分析,在充分考 虑客流需求及支撑区域发展的基础上,明确骨干体系模式构成, 例:大运量公共交通(地铁、轻轨) 、中运量公共交通(BRT、有 5 轨电车、单轨及磁悬浮等) 。 三是常规公交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常规公交对骨干公交系统 的喂给、衔接及补充功能,明确常规公交系统层次结构,规划公 交专用道系统。 四是公交枢纽及场站规划。明确公交枢纽定位、层次结构及 规模,制定枢纽布局规划。采用分区规划思想,以实现场站利用 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系统规划车辆段、检修基地、停车场、保养 场及首末站布局,明确规模需求。 五是旅游公交系统规划。以充分展示木兰风景区历史及人文 景观特色为重点,基于景区发展规划及客流需求特征,明确旅游 公交系统结构、模式